溫憲
2021年8月26日,是孟晚舟女士遭加拿大政府非法拘押第1000天。8月18日晚,《環球時報》發起網絡聯署活動,要求加方釋放這位被美國迫害的中國公民。至本文寫作時,參與聯署者已超過1420萬人。
這就是民意。
在“民有、民治、民享”的理念之下,美國政府本應重視民意。在美國工作期間,我曾很關注白宮“我們人民”這個網站。這個網站的初衷便是暢達民意,其宣傳語稱,“縱觀歷史,美國人常常通過請愿,在其關注的問題上尋求團結共識。如今,‘我們人民網站為美國人提供了一條向聯邦政府請愿的新途徑,讓一系列的議題付諸行動。”這家網站規定,在滿足其他前提的情形下,任何請愿發出30天內若達到10萬人聯署,便可得到白宮相關回復。網站上的請愿可謂千奇百怪,白宮的回復也多有敷衍,但畢竟還是披著“尊重民意”的外衣。
這個世界上最大悖論之一便是在國內最將民主掛在嘴邊的國家在國際上最不講民主。在孟晚舟一案上,美國會考慮來自中國的民意嗎?很難!對霸權的堅守是美國深入骨髓的原動力,它勢必導致對中國民意的踐踏。
然而,這是太平洋也阻隔不斷、美國捂著耳朵也能聽到的一聲吶喊!
明明是美國利用國內法長臂管轄、使用下三濫手段指使加拿大于2018年12月1日非法扣押孟晚舟;明明是一場早已政治化的迫害案,甚至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已公開將孟晚舟作為美國訛詐中國的“籌碼”;明明連美司法部口中被孟晚舟“欺詐”的“受害者”匯豐銀行都披露了足以證明她被誣告的證據,連加拿大審理法官霍爾姆斯都承認此案有諸多“不尋常”——美加還在法治的光環下極力構筑“引渡程序”,還在迫害孟女士!
不平則鳴,21世紀的中國不再任人宰割!我們可以想象孟晚舟及家人如何度過這1000個日日夜夜。這一案件早已超出案情本身的是非,而是昭示了這個世界更為深遠的變化。身為霸權行為霸道,且越發不擇手段,恰恰反證著世界強弱之勢正在微妙地發生改變。強權難掩
敗象。自信沒有了才會出此下策進行赤裸裸的打壓,這種打壓只能變為激勵千百個華為不斷發展壯大起來的強大動力。
網絡時代的信息流加速揭開了帝國的敗象。在孟晚舟被非法扣押的1000天內,我們看到了這位中國女士每日戴著電子腳銬行路,也看到了她臉上的微笑與從容。我們看到了遭到無情羞辱的不是孟晚舟,而是美國“法治”“人權”光環的驟然黯淡。
在這場案件中,加拿大扮演著十分微妙的角色。面對來自鄰國的霸權行徑,加拿大最終能否堅持司法正義和政治獨立,還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在世界民族之林奮起的征程中,中華民族歷經磨難。無論孟晚舟案會怎樣判決,也無論美情報部門拋出的所謂病毒溯源報告內容是什么(在美方炮制“報告”之際,中國有超過2500萬網民簽署請愿書,呼吁世衛組織調查美德特里克堡實驗室),這些風浪都源自對中國不斷發展壯大的戰略性焦慮和敵意。應對這些風浪只有一策,那就是任憑風浪起,穩走發展路。這也是最強大的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