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銜,蔡邦鎮,張德立
(四川中醫肝病醫院,成都 610041)
酒精性肝病包含酒精相關性脂肪肝(ALD)、酒精相關性肝炎(ASH)、酒精相關性肝硬化(AC)等,發病率在肝病中僅次于病毒性肝炎。現代醫學認為,酒為體濕性熱有毒之品,適量飲酒可活血通脈,溫經散寒,有益身體,但長期并大量飲酒則有害于身體健康。《諸病源候論》亦指出“酒精有毒有復大熱,飲之過多,故毒熱氣滲溢經絡,浸溢臟腑,而生諸病也”。如果ASH未得到合理治療,很有可能引發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當前,對于ASH臨床上并無特效治療藥[1]。本研究總結ASH患者聯合采用中西醫治療方法,現報告如下。
選擇2018年6月—2020年2月四川中醫肝病醫院內科、中西醫結合科收治的52例診斷為ASH患者,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各26例。研究組中,男25例,女1例。年齡32~70歲,平均年齡(43.6±3.2)歲。病程2~9年,平均病程(5.6±1.3)年。對照組中,男24例,女2例。年齡33~71歲,平均年齡(43.7±3.4)歲。病程3~8年,平均病程(5.5±1.2)年。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經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可進行組間比較。患者知曉研究內容,并積極配合。
對照組患者單純采用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該藥由上海復旦復華藥業公司生產,劑量每日1.8 g加入100 ml或250 ml的5%葡萄糖液靜滴。
研究組聯合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中藥組方以古方《保和丸》及《柴胡疏肝散》為骨架加減的“清肝化滯方”:山楂(焦)、麥芽(炒)、六神曲(炒)、半夏(制)、茯苓、陳皮、連翹、柴胡、香附、加郁金、佛手、砂仁、木香、元胡,日1劑,以水煎服,水煎取汁300 mL,早晚2次口服。
兩組患者都遵照醫囑進食禁酒,食用低脂性食物,統計分析治療4周后的臨床療效。
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完全消失,血脂指標下降至正常為治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好轉,血脂指標及肝功能顯著改善,經B超檢測好轉度≥I度為顯效。臨床癥狀、體征好轉,血脂指標以及肝功能有所改善為有效。臨床癥狀、體征、肝功能、血脂指標并未發生改善,反而更加嚴重為無效。

2.1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相關血清指標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相關血清指標比較
2.2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例(%)
在治療ASH患者時,首先要戒酒,并改變生活方式,防止肝臟受到進一步損傷,延緩肝硬化、肝纖維化的進程。其次,多食用新鮮水果與蔬菜,少食刺激性大的辛辣食物,保持低脂[2]。酒精相關性肝炎可見于祖國醫學“酒癖”“脅痛”“酒疸”“酒鼓”等病癥中,中醫常用清熱利濕祛濁、行氣活血化瘀、疏肝理氣解郁治療方法[3]。“清肝化滯方”中山楂(焦)、麥芽(炒)、六神曲(炒)、陳皮、連翹具有消食和胃、解毒散酯之效。茯苓、半夏(制)具有健脾化濕之效。柴胡具有疏肝理氣之效,與香附聯用可突開胸痹。郁金具有活血化瘀、降酶利膽、行氣解郁止痛之效。佛手、砂仁、木香理氣、除痞滿,元胡通絡止痛。全方體現了清肝導滯,消食和胃,健脾降逆,扶正兼祛邪合用,療效甚強。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保和丸中含有多種有機酸[4]、橙皮苷以及連翹苷[5]等成分。(1)山楂。口服后可增進食欲,增強胃液酸度,提高胃蛋白酶、脂肪酶活性,促進蛋白質和脂肪的消化,并具有抗炎、降血脂等藥理作用[6]。(2)柴胡。對I型膠原蛋白細胞的生成以及mRNA表達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確保正常及急性損傷的肝細胞合成DNA,使慢性損傷的肝細胞功能逐漸轉為正常[7]。(3)郁金。可誘導胞漿液和微粒體內脫毒酶的功能而具有抗氧化作用,并提高肝臟的解毒能力[8]。郁金提取物具有抑制 HSC-LX2 細胞的增殖、誘導細胞發生凋亡的能力,從而起到干預、逆轉肝纖維化進程的作用[9]。
本次研究中,研究組患者的ALT、AST、γ-GT、TBil、TC、TG相關血清指標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15%,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的60.23%(P<0.05)。
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酒精相關性肝病,標本兼治,可得到令人滿意的臨床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