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立鑫 張 燕 邵義豐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蘇州分公司
隨著聯通、電信5G網絡共建共享的深入開展,5G網絡用戶數持續增加,有效提升5G網絡用戶的體驗成為當下重要的任務。當前,5G網絡主要是NSA組網,5G用戶的體驗提升涉及LTE和NR側的問題解決。中國聯通蘇州分公司針對NSA組網,重點開展5G網標顯示策略優化、5G網絡駐留比提升、電信和聯通QoS策略一致性研究、SCG添加和變更成功率提升四項專題,有效提升用戶感知。
1.1.1 5G網標顯示方案
NSA組網5G網標顯示策略不盡合理,會產生大量“假5G”問題,對5G用戶的真實體驗產生影響。NSA組網,用戶信令在4G錨點上接入,用戶要占用5G網絡必須先占用4G錨點小區。根據協議,手機5G網標共有4種顯示方案,目前終端只支持方案A和方案D,根據聯通集團前期的要求,江蘇聯通采用方案D配置,如圖1所示。

圖1 5G網標顯示方案
1.1.2 5G網標方案利弊分析
(1)方案A
利:手機只有在與5G基站連接時,手機才顯示5G標識。用戶能切實感覺到5G網絡帶來的高速率。
弊:5G基站少的情況下,用戶手機上顯示5G標識的概率會降低。
(2)方案D
利:手機只要在錨點基站或者5G基站下均能顯示5G標識。
弊:由于手機在4G錨點基站上也會顯示5G標識,因此用戶實際使用中的網絡速率無法達到預期,造成用戶感知不佳。
1.1.3 江蘇聯通5G網標方案
江蘇聯通綜合評估5G網絡建設情況,以及方案A和方案D兩種網標顯示方案的利弊,制定了“方案A+方案D”的5G網標顯示策略。
當前采用全錨點策略,規劃基于距離計算,以5G站點為中心,對周圍600m范圍內的所有4G站點都規劃為錨點,包括L1800/L2100/L900。
“方案A+方案D”的網標策略同樣存在“假5G”的風險,為了減少此情況,需對網標及錨點配置策略進行優化,具體方案如表1所示。

表1 江蘇聯通5G網標策略
5G顯示方案優化后,“假5G”顯示類問題反饋數量大大減少。
1.2.1 SCG添加緩存時延/時長門限優化
現網輔小區組SCG(Secondary Cell group)添加緩存長度門限和時延門限默認分別為50KB、10ms。通過選點測試表明,無論錨點站處于低負荷還是中等負荷,必須要流媒體等大包業務才能觸發SCG添加。為了提高5G駐留率,可以降低此門限。SCG添加緩存時延/時長門限優化結果如圖2所示。

圖2 SCG添加緩存時延/時長門限優化結果
1.2.2 優化5G不活動定時器
通過模擬真實用戶業務,驗證不同的不活動定時器時長對測試用戶駐留時長的影響,為增加5G駐留,可適當加長定時器。
1.2.3 優化5G接入電平(B1門限)
試點驗證測試發現,當NR SS RSRP在-110dBm時,測試終端仍有5Mbps的上行速率,可保證1080P視頻的上傳,維持用戶的5G體驗。為降低5G添加難易程度,試點區域將B1測量門限從-105dBm降低至-110dBm。
1.2.4 小結
經試點測試發現,SCG緩存長度/時延門限設為默認值時5G載波添加較為困難,在5G體驗區域可以將該門限降低至0KB、0ms,便于5G添加;考慮到5G用戶在-110dBm下仍有5M的上行速率體驗,將B1門限下調至-110dBm,便于5G添加;另外,通過模擬真實用戶測試對比發現,加大5G不活動定時器長度可有效提高用戶駐留比,可在兼顧用戶耗電前提下加長5G不活動定時器長度。
將試點簇B1測量門限從-105dBm降低至-110dBm,優化5G添加難易程度,門限修改前后一周5G時長駐留比提升約2.4%。將SCG添加觸發門限進行修改驗證(改為0KB,0ms),修改后5G駐留比平均提升6.9%。
在接入網中,空口上承載的QoS策略是由eNodeB來控制的,每個承載都有相應的QoS參數QCI(QoS Class Identifier)和ARP(Allocation And Retention Priority)。ARP與QCI是對GBR承載和Non-GBR承載都產生控制的參數,不同的QCI和ARP,可以表征用戶和業務的不同等級或不同處理優先級。聯通用戶HSS開戶默認為QCI6,電信用戶默認開戶為QCI9。江蘇NSA組網QCI與調度權重因子對應關系如表2所示。

表2 江蘇NSA組網QCI與調度權重因子對應關系
分別在聯通承建基站和電信承建基站進行測試,測試果如表3所示。

表3 聯通承建基站和電信承建基站測試數據
對比測試結果,可以做出如下總結:(1)聯通、電信測試卡QCI分別為6和9,在聯通共享基站、電信共享基站分開測試時,上下行速率、調度無明顯差異;(2)聯通、電信測試卡在同一個基站,同時進行測試時,由于聯通測試卡QCI6與電信測試卡QCI9在調度權重上存在差異,優先級高的QCI6較QCI9在速率、調度上存在優勢。
為了滿足雙方對等互利、用戶感知一致的大原則,根據電信聯通共建共享對接工作組的協商結果,雙方將采用一致的QoS策略,詳細的QoS策略規劃如表4所示。

表4 電信聯通共建共享QoS策略規劃
根據表4所示的QoS策略規劃,聯通側核心網對用戶的QoS策略中的QCI和ARP參數進行了調整,全網完成了QCI6向QCI9的批量遷移。
3.1.1 指標定義
SCG添加信令流程如圖3所示,可以分成SCG添加準備和SCG添加執行兩個階段。準備/執行階段的定義與切換過程類似,即將空口下發重配置消息之前的過程定義為準備階段,之后定義為執行階段,后面介紹的其它SCG過程也類似。

圖3 SCG添加信令流程
3.1.2 SCG添加失敗常見原因
SCG添加失敗分成添加準備失敗和添加執行失敗,同時根據信令流程以及異常原因值,可以進一步細分失敗場景。各場景詳細描述如下:
(1)NR回復SGNB_ADD_REJ或不響應
根據NR側細分話統或標口信令中NR側的拒絕原因,可以做初步的問題隔離和排查。如果添加拒絕是傳輸資源導致,可以檢查TOP NR站點的S1-U傳輸是否故障,或gNodeB到eNodeB的X2-U傳輸是否故障;如果NR返回拒絕原因是Cell not Available,則LTE側排查對應NR鄰區的相關配置和NR的實際值是否一致。
NR不響應問題實際情況很少出現,可以結合TOP NR站點的指標進行分析。
(2)LTE空口失敗
空口失敗,表現為eNodeB接收重配置完成消息超時,或終端發起RRC重建。一種可能是LTE空口弱覆蓋或干擾,另一種可能是終端兼容性問題,基站下發SCG添加的重配置消息后,終端發送重配置失敗原因的RRC重建,則說明終端已經收到SCG添加的重配置消息,但終端判斷L3消息非法,所以發起RRC重建。
還有一種可能是添加的是非最優NR小區,由于未配置最優NR小區的鄰區,在B1測量報告中有多個NR鄰區時,會選擇添加次優小區,影響添加成功率。
3.1.3 優化結果
經過優化,全網SCG添加成功率由92%提升至98.5%以上。
3.2.1 指標定義
NSA DC場景下輔站站間小區變更成功率=N.NsaDc.InterSgNB.PSCell.Change.Succ/N.NsaDc.InterSgNB.PSCell.Change.Att
信令流程:如圖4中A點所示,當gNodeB收到eNodeB發送的SgNB Addition Request消息時,N.NsaDc.SgNB.Add.Att累加;如圖4中B點所示,當gNodeB收到eNodeB發送的SgNB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消息時,N.NsaDc.SgNB.Add.Succ累加。統計值累加在gNodeB指定的PSCell上。
3.2.2 SG變更失敗常見原因
從圖4變更嘗試和變更成功的打點位置可知,站間變更成功率低的直接原因是服務基站下發的SgNB Change Required很多,但是服務基站收到的SGNB Change Confirm很少。
根據UE與MeNB與S-SgNB是雙鏈接,且能正常做業務可知,UE與MeNB的連接以及MeNB與S-SgNB的連接是沒有問題的,并且MeNB和S-SgNB的狀態是正常的。因此站間變更成功率低的最大原因是MeNB與T-SgNB之間的某一環出現問題,可以大致分成三類:
(1)MeNB網元側問題
MeNB收到了SgNB Change Required的消息,但是沒有向T-SgNB發送SgNB Addition Request。
原因1:MeNB不知道T-SgNB是誰,也就是沒有配置4G-5G的鄰區關系,可以通過LST NREXTERNALCELL和LST NRNRELATIONSHIP來查詢4G-5G的外部鄰區以及4G-5G的鄰區關系。
原因2:MeNB存在與T-SgNB小區同PCI的4G-5G鄰區,即PCI沖突,MeNB無法明確向哪個小區發送SgNB Addition Request,所以不發送該信令。
(2)MeNB與T-SgNB的X2鏈路問題
MeNB向T-SgNB發送了SgNB Addition Request,但是T-SgNB沒有收到SgNB Addition Request。
原因1:該4G-5G的X2鏈路不存在。1)MeNB側和T-SgNB側的X2自建立開關沒有打開,不能自建立X2鏈路;2)MeNB側的X2鏈路滿規格,不能繼續建立更多的X2鏈路,導致該4G-5G X2不能自建立;3)MeNB側和T-SgNB側的X2自建立開關均打開,但沒有X2自建立,主要是跨網管X2自建立出現問題。
原因2:該4G-5G的X2鏈路故障。1)通過查詢MeNB側和T-SgNB側的X2鏈路來判斷4G-5G和5G-4G的X2鏈路是否正常;2)5G-4G X2鏈路檢查的MML指令為DSP GNBCUX2INTERFACE,4G-5G X2鏈路檢查的MML指令為DSP X2INTERFACE,目前X2鏈路異常的主要原因是底層鏈路故障,該故障需聯系無線和傳輸核查基站IP配置、路由等故障。
原因3:該4G-5G的X2鏈路告警,出現“gNodeB X2接口故障”等告警均會導致X2鏈路故障。
(3)T-SgNB網元側問題。
這主要是網元斷鏈問題。
3.2.3 優化結果
經過優化,全網SCG變更成功率由32%提升至95%以上,其中:X2傳輸故障處理,提升約39%;跨網管站點割接,4/5G站點割接至同網管,提升約16%;X2滿規格配置及電聯鄰區配置整改,提升約8%。
典型案例:4G源站X2鏈路滿規格,4-5G X2未自建立,導致SCG變更成功率低。
(1)問題現象
PSZ_KS_HW_鳳凰城拉遠同心北站_TNR_BBU變更成功率低,站點總計發起站間變更請求次數97207次,失敗93232次。
(2)問題分析
PSZ_KS_HW_鳳凰城拉遠同心北站_TNR_BBU向gNodeBID=5309793切換失敗次數較多,切換時占用的4G錨點站為332776,通過日志分析,SCG變更失敗返回的原因值 為:X2_SGNB_CHANGE_REFUSE/TRANSP_RSRC_UNAVAILABLE_CAUSE_TRANSP,其代表的意思是輔站變更拒絕,X2傳輸資源不可用。
在U2020網管上核查(DSP X2INTERFACE)錨點站(332776)和目標5G站(5309793)之間的X2鏈路未自建立,未自建立的主要原因為錨點站(332776)的X2鏈路滿規格了(256個)。
(3)問題解決
刪除錨點站(332776)故障的X2鏈路,添加錨點站(332776)和目標5G站(5309793)的X2鏈路后,SCG站間變更成功率提升至95%以上。
以中國聯通蘇州現網為例,通過5G網標顯示、5G網絡駐留比、SCG添加和變更成功率提升等進行專題優化,5G網絡性能提升明顯,5G用戶感知體驗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