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原
吉林師范大學博達學院
隨著4G到5G跨越式發展,我國高校圖書館建設逐漸向“智慧化”轉變,開始對圖書館管理改革、服務改革、人員改革等開展積極探究。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開創“智慧化”圖書館,其具有閱讀更便捷、體驗更豐富、服務更多元等特點。本文主要對高校智慧化圖書館的建成后的數字化信息共享進行研究,對高校智慧圖書館建設的進一步完善具有積極意義。
高校圖書館資源共享,即充分利用5G等先進的信息技術,綜合匯聚各類圖書的數字化資源,實現傳播和共享信息的目標。數字化資源包含更多的信息資源,具備傳播速度快、涉及范圍廣等顯著特點。
(1)在創建數字資源共享圖書館時,可以有效整合不同高校的數字資源,共享具有鮮明高校特色的數字化資源,了解不同教師和學生的實際閱讀需求,為不同師生提供精準的科研依據。這將有利于高校教學更加先進,從根本上提高高校教育教學水平,對促進專業學科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高校圖書館數字化資源共享的有效實現,有助于改善各地區之間高校教學資源供需不平衡的現象,縮小差距,實現共同發展,也可以有效促進信息資源利用率的提高。推進高校智慧圖書館數字化資源共享建設,可以有效進行資源整合,減少因反復購買資源而造成的資本浪費,避免重復建設等問題,以推動信息化、數字化資源發揮更高的作用和價值,促進各高校自身合理配置數字資源。
5G時代下,高校智慧圖書館數字化信息共享的構建目標是建成一個跨界融合的智慧系統,以充分實現圖書館資源內容、知識流向,支撐平臺的多維度、全方面、綜合共生發展。
基于5G技術的新一代智慧圖書館數字化信息共享服務平臺應集資源公開與匯聚服務系統、資源共享服務系統等于一體,且具備云端信息管理系統、海量知識庫以及靈活的API。但目前智慧圖書館的數字化信息共享服務平臺在業務互聯方面還存在線上與線下業務難以對接的問題;在平臺管理與服務效率方面,還無法完全實現實時感知用戶需求的功能,不能全面掌握各高校圖書館空間與資源的利用情況。基于5G技術的高性能智慧圖書館數字化信息共享服務平臺是實現各高校圖書館資源對接的中轉站,也是實現資源云存儲以及與外界智能交互的重要基礎。因此,各高校圖書館均需要對現有的智慧圖書館管理系統進行統一升級。
本共享平臺架構模型如圖1所示,其中,客戶端是采用瀏覽器形式,使平臺在日常管理、運行、實用性等方面更具特色。該平臺設計簡單、使用便捷,有效避免了安裝特殊客戶端軟件帶來的繁瑣,并且具備良好的安全性、適應性等。

圖1 高校智慧圖書館數字化信息共享架構
該服務平臺是綜合性的資源共享服務平臺,需要著力實現以下功能:業務全流程管理、知識庫龐大、資源整合管理、接口開放/數據開放、社交平臺的接入以及統籌化發展等。同時,該服務平臺具有高度開放性與集成性,并引入了5G技術,功能特征包括:(1)充分適應5G信息時代下高校云圖書館資源存儲和云服務,兼容性強,支持多元化數據標準;(2)對圖書館紙質版和數字電子資源進行同步管理,且能智能對接圖書出版商、供應商和數字資源提供商的系統,從而實現全自動、完整的資源檢索功能;(3)擁有全套智能業務流程管理功能和強大的內置數據分析功能,高度了解并滿足每位讀者的需求,不僅為用戶提供詳細的分析報告,還實現自動跟蹤和主動點擊;(4)提供開放的API,方便微服務系統和平臺、自動存儲檢索系統、圖書圖書館系統、社交平臺等集成平臺,實現多方智能交互。
當前,高校智慧圖書館在服務整合及資源共享過程中,各自在應用系統和功能各異等方面仍存在差異,因此,要想實現智慧圖書館數字化信息共享,各高校圖書館就應充分保證與合作單位之間資源的共享需要統一標準,在5G網絡環境下,手機等移動終端將是閱讀的常態化形,綁定個人身份信息的微信、支付寶等線上身份識別和關聯方法,已在實際應用中得到了廣泛認可。尤為重要的是,用戶在資源共享模式下實現了身份轉變,從資源獲取方轉變為資源接受方(或資源提供方),使得在該服務平臺中及時提供重要信息的共享功能得以實現。
數字孿生技術是指實現高保真度的多物理多尺度建模、高可信度的預測分析、高實時性的數據融合等方面的交互技術。多物理多尺度建模可以更準確地顯示真實環境中物理對象的狀態和行為,高保真度模擬完成后,基于實時物理實體(例如實時觀察)實際運行的后續預測,可用于創建具有高可信度的預測分析;通過與物理實體對象的實時數據交互作用(體現了高實時性),可以將其實時運行狀態等數據及時傳輸到數字孿生體中;數字孿生體再通過自身的信息化系統進行綜合分析與研判,進而將預測結果和對物理實體對象行為的控制等信息實時傳輸給物理實體對象。
高校智慧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技術與數字孿生技術之間的充分融合,相輔相成,前者提供應用平臺,后者提供技術支撐。對數字孿生技術進行建模和仿真,能實現對高校智慧圖書館的多維度建模,模擬現實生活中智慧圖書館的信息共享活動。數字孿生技術中的綜合分析,其實是實時更新圖書館內各類實物的數據,并進行有效的儲存匯總成大數據庫,通過對圖書館內讀者的行為活動進行充分分析與研判,從而實現對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活動過程中讀者的具體需求進行合理預測。數字孿生技術中的智能化服務,是圖書館數字孿生體預分析先對讀者在智慧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活動中可能產生的一些需求,進而在其內部開展模擬活動,以確定數字化信息共享行為能否達到預期效果;對于高校圖書館信息共享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各種狀況,實時給出最優化的執行策略,并將結果實時反饋給智慧圖書館管理人員。
當前,高校智慧圖書館數字化信息共享服務建設過程中,關鍵就是及時、有效地共享數字化資源。高校智慧圖書館資源協同共享水平的提升,離不開數字化信息共享數據庫的有效創建,因此,要在充分結合讀者自身需求的大數據服務方向前提下,切實發揮智慧圖書館的信息化作用。
基于5G技術的智慧圖書館數字化資源共享建設,將成為促進我國高等教育信息化資源統籌發展的重要方式,為未來高校教學水平的均衡發展創造了新思路、新機遇。構建和完善數字化資源共享機制,是未來我國高校智慧圖書館長足發展的必然要求,通過各高校智慧圖書館之間的數字化資源共享,將有利于提高對師生的服務質量和教學科研中的信息保障水平,為我國高校圖書館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效的技術保障和發展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