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保國
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近年來,我國現代化信息化水平逐漸提升,高校師生對無線網絡有了更高的需求,但從目前來看,部分學校在校園無線網設計和建設方面仍存在不利因素,有必要對其展開深入探索。
目前,移動應用是高校信息化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高校師生對智能手機有了更加廣泛的應用,手機連接校園網絡能夠更加方便地獲得教育咨詢等服務,切實保障了用戶良好的應用體驗。構建校園無線網則能夠在極大程度上實現對有線網絡限制的突破,實現同有線網的高效集成,使其面向學校管理人員以及師生等不同用戶。并提供更加個性化的信息資源以及服務。
當下,我國絕大部分高校已經落實了對主干網絡的設備配置,在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校園網體系,主要是對教學區開展無線網、有線網的全覆蓋,并在生活區(宿舍、食堂等)實現了有線網覆蓋。但隨著信息技術水平逐漸提升,移動便攜設備實現了大范圍的推廣,各種移動教學以及網上教學逐漸占據更大比重,同時,師生在上網需求以及體驗方面也產生了更高的需求。但結合當前校園區域來看,仍存在部分無線網覆蓋死角(如戶外場所、餐廳等),在后續開展的校園無線網設計以及建設工作中,應當重點關注這些區域的無線網絡覆蓋與搭建。
在進行校園無線網覆蓋時,應當事先對覆蓋區域展開科學、合理的規劃與設計,包括用戶容量規劃、網絡上層總帶寬以及無線鏈路規劃等。唯有確保各項規劃的實效性,才能為后續無線網的高質量建設及運行創造良好的條件。筆者主要從某高校的實際情況出發,對其密集用戶校園無線網設計展開探究。
(1)用戶容量規劃。對單個AP所能覆蓋的永無容量N的計算:

式中,P代表用戶上網的并發率,B代表每個用戶所能分配的帶寬,C代表AP孔口帶寬,例如在應用802.11 g模式下,其AP空口有效帶寬基本上會在20 Mbps,而在902.11HT20模式下,空間流AP具有的空口有效帶寬值是40 Mbps,雙空間流AP具有的有效帶寬基本在80 Mbps。同時,無線網絡資源并非是無線的,所以應當著重開展用戶網絡訪問控制工作。
(2)網絡上層總寬帶規劃。WLAN接入網上層出口帶寬計算:

式中,L代表高峰期所能承載的最大用戶數,B代表每位用戶在帶寬方面的限制。

(3)無線鏈路規劃。在展開無線鏈路規劃工作時,設計人員需先對覆蓋區域邊緣處的實際信號場強進行科學、合理的估算,并對無線電波傳播理論進行深入研究,在其涉及的自由空間信號傳播模型基礎上,進行信號場強的計算:式中,Pt代表發射機本身的輸出功率,對于室內放裝型AP來說,其具有的射頻輸出功率是100 mW(20 dBm),而若采用室外形或室內分布型AP,那么其射頻輸出功率則是500 mW(27 dBm)。通常,常見的無線網卡以及筆記本等用戶終端具有的射頻輸出功率是50 mW(17 dBm)。Gt代表發射天線的實際增益,L0代表空間路徑損耗。根據自由空間模型展開計算:

其中,d代表具體的傳輸距離(單位 :km),f代表工作頻率,Ld代表其他損耗。
(4)無線信道規劃。在實際開展校園無線網絡規劃工作時,若想在現有基礎上提升AP覆蓋的有效性和全面性、盡可能減少信道之間產生的互相干擾,則需要設計人員加強對部分信道分配理論的應用,例如采用蜂窩覆蓋原理對信道分配進行優化調整。
校園無線局域網主要涉及兩種組網模式:集中式控制無線網絡、點對點無線網絡。筆者主要針對無線AP的集中式控制無線網絡進行分析。在中心機房的核心交換機上實現于AC的連接,并在此基礎上對各個無線訪問點展開集中管理,將所需AP同接入層POE交換機相連接,對多個AP進行設置,便能使無線信號在校園內實現全方位覆蓋,覆蓋范圍包括學術報告廳、操場、教工宿舍、辦公樓以及餐廳等場所。
2.2.1 部署無線AP
無線訪問點AP包括室外AP和室外AP兩種,本項目設計人員主要是根據學生建筑布局位置的不同以及AP的實際特點,選擇與之相適應的AP。從實際情況來看,高校餐廳、學術報告廳、大學生活動中心以及圖書館等區域都有較大的室內面積,并且日常有較多的人員流動,在實際進行無線AP部署工作過程中,應當結合其具體的室內面積和相應的估計容量,對多個室內AP進行合理布置。以某學校為例,其學術報告廳總共包含200多個座位,總面積為230 m2左右,在設計過程中,可以選用2個室內AP,利用雙絞線同室內原有的各個信息點相連接,使用吊裝或掛裝方式安裝,在報告廳對角線上方位置進行安裝。
在實訓樓、教學樓、信息樓以及辦公樓等場所,其具有較多的房間數量,而每個房間的面積都有一定局限,所以從每個建筑物的實際結構出發,采用在樓層走廊中安裝多個AP的方式,或者在每個房間都部署一個室內AP,以保障這些場所中的信號覆蓋更加全面。以信息樓為例,其屬于典型的人員密集場所,從1層到4層包括60多個實訓室,負責整個信息學院以及全學校大的專業實訓課程以及上機課。實際上,原先設置的有線網已經實現了全機房的覆蓋,不需要再在每個房間都部署AP,所以可以于各個樓層的走廊上吊裝兩個AP,切實達到無線覆蓋的效果。該校信息樓5樓還包括22個多媒體教室,主要承擔專業教學活動,這些教室也有較為集中的無線網使用需求,所以無線信號應當落實于對每個教室的全面覆蓋,在每個教室都進行室內AP的設置工作。在實踐過程中,工作人員將一個POE交換機設置在樓層中間位置的房間外墻上,并采用天花板吊頂的方式同整個樓層的22間教室相連接,在每間教室內部都設置1個無線AP,其具體位置主要是在門口右上方,以切實保障良好的覆蓋效果。
對于樓梯外面的體育場所以及活動場所來說,其面積較大,還呈現出相對空曠的特點,涉及的人員活動較少。基于此,可以選用室外AP+天線的方式對這些區域進行無線網絡覆蓋,具體包括部分宿舍樓、小樹林以及田徑場等。在實際部署時,可以將1臺室外AP置于宿舍樓的樓頂,并進行全向天線加裝,使其能在本區域實現覆蓋,并滿足宿舍周邊對無線網絡覆蓋的需求。
2.2.2 部署POE交換機
部署POE交換機是校園無線網絡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采用了POE供電技術,除了具備傳統交換機的數據傳輸功能以外,還具備POE供電功能,可以給監控、無線覆蓋、無線傳輸、網絡攝像機、無線AP等網絡設備供電,具有安裝方便、節約成本、供電安全、使用簡單、集中供電等優勢。但在實際部署時,日常教學和人員活動特點都存在差異,所以采用的策略也存在不同。針對活躍性不足的場所,只需在大樓中心配置1個POE交換機即可;針對人員密集場所,便應當在每個樓層都部署POE交換機。所有的交換機都會通過光纖接入信息樓的數據中心,便于統一管理,提升有線網及無線網的融合效果。
綜上所述,對密集用戶校園無線網合理開展優化設計工作,能夠有效提升高校校園無線網絡的質量,對高校整體發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工作人員應當重視,進而為師生提供更好的無線信息網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