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悅
文前提要:理財的目的是什么?很多人認為擁有的資產量越高越好,但光有資產就能給我們帶來幸福生活嗎?不一定,因為真正能讓我們過上幸福生活的不是資產的多寡,而是現金流。
對于“理財人”來說,如果要用“我愛________”填充造句的話,你會填上什么呢?很多人的答案可能是資產,是財富,是收益,甚至是買房……
填上“收益”?
如果你選擇“收益”這個詞,簡直再正常不過了。理財新人,通常上來就會問“有什么收益高的產品嗎?”而對于理財老手而言,絞盡腦汁,最終也還不是為了那幾個點的收益嗎?自己的收益越高,便覺得是理財能力越強,內心的滿足感也會更大。
雖然理財收益非常重要,不過話又說回來,達到怎樣的收益率才能讓一個人感到滿足呢?這似乎是一個無底洞——當我們剛剛了解理財的時候,往往最大的愿望就是抵御通脹;此后我們便發現當前我國的通脹水平并不高,只需要普通的固收產品就可以跑贏通脹;隨后我們又希望跑贏M2,想要通過買房、炒股、買基金等方式來實現;然而即使某天理財收益率超過了M2的增幅,四周看看也總會找到股票賺得更多的、投資收益超過自己的人,這時,我們便又對自己已經獲得的收益率不滿意了……
可見,當我們把“收益”作為理財的終極目標的時候,未必能給生活真正帶來多少幸福,因為收益最終只能化為一個數字,并不能直接作用到我們的生活上。
填上“買房”?
某種程度上,會說“我愛收益率”的大概已是有一定經驗的投資者了。而許多沒有投資經驗的人,在決策之前,甚至不會去細想那些關于收益率的細節,而僅僅是出于某種對于資產貶值的焦慮感。
而且,這種焦慮經常會化作一種“想要買房”的沖動!
難道不是嗎?近年來,許多被頂上“熱搜”的理財新聞往往都和超負荷買房有關,一些人幾乎將個人理財與買房完全畫上了等號。比如前幾年曝出某大廠員工借首付貸高杠桿買房,導致意外失業后房貸斷供的窘況;也有持有幾套房的父親,在女兒生病時竟拿不出治病的錢,而在網絡上募捐……
為什么中國人如此熱衷于買房呢?也許是平時沒有太多時間研究各種理財產品,對股市和基金的風險望而卻步;也許是近年來銀行理財產品取消剛兌,收益率也在不斷下行;又或者是過去幾十年來的房價漲幅,給了許多人一種錯覺,把買房當作了最佳理財方式。
事情各有不同,但值得我們注意的一點,是這些例子的主人公其實并非是沒有錢的“窮人”,如果以他們的收入、財富、資產來看,甚至足夠稱得上是“中產”人士,但卻為何如此缺“錢”呢?因為他們缺的其實只是“現金流”!
房價上漲,或許會帶來資產的增值,但因為背負沉重的房貸,而不敢隨便跳槽,更害怕失業。此外,每月還完房貸后,可用于消費的資金匱乏,生活水平也得不到提升。在急需用錢的時候,更是因為把所有資金都押注了房產,缺乏保障配置,而拿不出充足的現金應對生活的危機。可見,“買房”并不總能買來幸福。
“現金流”是什么?
現在可以來談談現金流。
在個人理財層面上,“現金流”首先是現金形式的資產,同時也是“流動”起來的——100萬元長期放在銀行活期賬戶里,是現金,但卻不是現金流!而每個月穩定獲得的一筆工薪收入是現金流,每月出租房產獲得的租金收入是現金流,每年股票的穩定分紅是現金流,每年到期的固收產品或利息也是現金流……
此外,現金流也存在于你的應急準備金賬戶,需要用錢的時候馬上就能花出去,而不久又能用新的收入補足這個賬戶,雖然在這個應急賬戶中始終保有著3~6個月的基本支出,但其中的資金是始終在流動著的,就好像一個人的血液,不斷為我們人體輸送新的養料。
現金流,其實就是理財中的“循環系統”,健康的現金流意味著良好的財務狀況。好的現金流規劃,既能讓錢為我們輸送“養料”,滿足各類生活需求,保證生活質量;又不至于讓資產“凝固”,不能產生良好的收益。
我們的生活質量和各類消費支出,并不是直接通過理財的高收益來實現的;我們的財務平穩和生活安全感,也并不是以擁有多少房產來衡量的。只有良好的現金流,才是投資和生活的橋梁。
那么,普通人現金流的來源是什么呢?第一,是我們的主動性收入,也就是職場工作的收入,特點是每月固定時間發放,金額也比較穩定,不會有太大的波動;第二,就是財產性收入,也就是通過理財獲得的收入,但并非所有的財產收益都可以作為一種穩定現金流的來源,比如說自己住的房子即使漲了20%也和現金流沒有關系,但是一套出租房每月獲得的租金收入就是現金流。總的來說,產生現金流的是生息資產。
把握核心三點
投資理財中,規劃好現金流的核心就是1)找到生息資產,2)做好資產配置,以及3)預防風險。
首先來說說生息資產,就是能夠給自己帶來穩定現金流的投資品種,如銀行的存款、債券等大多數固定收益產品,由于投資期限大多在1~3年左右,到期后的本金和收益就構成了滾動的現金流;再比如房產,從現金流的角度來看,直接買房的租金回報率較低,不如投資Reits產品以獲得更高的穩定收益;在股市方面,如果看中現金流的話,可以投資高息股,每年獲得穩定的現金分紅。這些產品具體有什么特點,應該怎么投資呢?在之后的篇章中,我們會針對每一類生息資產作詳細的介紹,以及作投資方法的指導。
其次是資產配置。找到了各種生息資產以后,我們應該怎么投呢?是全部投一種,還是投幾種?這就涉及到資產配置的問題。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可以把資金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短期要花的錢,可以購買較穩健的投資品;另一部分是追求長期收益的,可以投資股票、基金等權益類產品。當短期的資金消耗掉一部分,長期投資又獲得了一定的增值,可以將部分股票、基金和投資性房產變現,補充短期資金。
最后是預防風險。因為即使做到了以上兩點,突發的“黑天鵝”事件也可能會傷害到我們的現金流穩定性,比如說生病了,發生事故了,失業了,家庭成員過世了,等等。為了應付突發事件對家庭現金流的沖擊,我們就要通過購買保險的方式來規避風險。如購買健康險、醫療險以應對大額醫療費用的支出;意外險和定期壽險可以防范意外和死亡對家庭收入的影響;車險可以解決與車輛事故相關的人身與財產損失;年金保險也可以在利率不斷走低的背景下,鎖定相對較高的收益率……
以上我們介紹了現金流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及做好現金流規劃的主要方法。最后,還應當指出的是,在個人理財中,現金流為什么值得被反復談及呢?要知道,好的現金流并不一定等于很高的收益,但它卻幾乎可以等同于理財方法的科學化。這就好像當一個人在對待各種現實問題的時候,不能總是逞一時之快、看重短期的利益,而是要更多地進行長期的、理智的、全面的思考,我們就可以認為其從少年期走向了成熟期。同樣,當我們“理財人”愿意在本文開頭的橫線上填入“我愛現金流”的時候,或許也正意味著我們在理財方面的思維和理念已經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