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提要:預計粘結劑用PVDF下半年供應偏緊將持續,未來兩年價格增速都會保持向上。
近期受供應緊缺影響,鋰電池細分領域PVDF(聚偏二氟乙烯)價格自2021年一季度以來顯著增長,截至7月5日,市場均價為17萬元/噸,3個月漲幅高達55%。由于下游市場的火爆,PVDF主要原料R142b生產不足,今年以來R142b價格從年初的2萬元/噸上漲到7萬元/噸左右,且大多企業處于滿負荷運行,部分企業已經停止對外報價或接單。成本端的壓力也對PVDF價格造成了一定支撐。
PVDF下游主要應用于光伏背板、氟碳涂料、鋰電池粘結劑及隔膜等領域。粘結劑是鋰電池關鍵輔材,對電極以及電池容量、循環壽命等性能有重要影響。PVDF有較高的電化學穩定性、熱穩定性和良好的電解液親和性等優勢,能大幅度提高電池的耐高溫性能和安全性。
目前國內PVDF企業僅10余家,總產能約8.8萬噸/年,包括阿科瑪1.9萬噸/年、東岳集團1萬噸/年、巨化股份0.3萬噸/年等。由于技術難度大,國內產能中實際用作鋰電池粘結劑的PVDF總產量較低,且質量上有欠缺。高端PVDF產品仍依賴進口,截至2020年底,中國PVDF粘結劑總產量不足6000噸,而鋰電領域總需求約7000噸,缺口在1000噸左右。
中信證券指出,由于PVDF擴產周期較長,普遍在2年以上,且大部分企業的新增產能尚處于規劃或審批階段,2021年預計僅有聯創股份的8000噸新增產能投放,鋰電粘結劑用PVDF產能仍非常有限,產能增速不及下游需求顯著增長。PVDF整體市場持續供不應求。預計下半年供應偏緊將持續,粘結劑用PVDF價格將維持在15~20萬元/噸的高位,且未來兩年價格增速都會保持向上。
國泰君安證券認為,PVDF需求包含光伏、涂料、注塑、水處理膜和鋰電等。近年來鋰電需求量持續增長,需求占比從10%提升到當前的20%~30%。鋰電輔材中的粘結劑可以將活性物質粘結在集流體上,是鋰電生產中不可或缺的輔料。PVDF為最常用的正極粘結劑,滲透率在90%以上。
從2020年到2025年,PVDF需求量有望從4.3萬噸提升至12.5萬噸,其中電池級PVDF或從0.71萬噸提升至7.63萬噸,需求持續高增。
由于當前配套R142b企業和未配套企業因原料暴漲生產成本差異較大,且未來1~2年R142b供需或更為緊張,一體化企業東岳集團、聯創股份和巨化股份等最為受益。
行業研判
天風證券 看好“泛安全”
《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已于2021年6月10日通過并將于2021年9月1日起實施,這進一步反映了監管層面對數據安全領域持續的強監管態度。預計未來數據安全市場規模將持續增長,其中主要參與方包含深信服、安恒信息、綠盟科技、奇安信、啟明星辰等廠商。網安與信創板塊迎來事件和三季度業績雙催化。長期看好東方通、中國長城、中國軟件等。
信達證券 半導體中報行情可期
缺貨漲價態勢下半導體中報季業績表現值得期待。綜合來看,板塊公司業績彈性與下游客戶集中度、議價能力等因素息息相關。建議關注晶圓廠及IDM(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華潤微、士蘭微、中車時代電氣、聞泰科技);設計公司方面著重關注IoT及新能源車帶來的全新機遇,主要標的有樂鑫科技、敏芯股份、芯海科技、北京君正、韋爾股份。
平安證券 2021年鋰行業緊平衡
2021年全球鋰礦新增產能少,產量增長來自盛新鋰能鋰輝石精礦和藏格控股1萬噸鹽湖碳酸鋰項目達產。前期供給過剩較突出的問題緩解,鋰礦及鋰鹽價格相對強勢,行業有望維持緊平衡;2022年供需均保持較快增長,鹽湖股份2萬噸鹽湖碳酸鋰和永興材料2萬噸鋰云母碳酸鋰項目投產將帶來產能釋放。建議關注資源保障能力較強、客戶基礎良好、鋰鹽規模領先的龍頭企業。
投資策略
海通證券 市場仍處牛市中后期
央行公告7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2019年這輪牛市以來央行降準都是定向降準,全面降準僅2019年1月和2019年9月兩次,說明今年貨幣政策沒有那么緊。預計今年全A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30%以上,對應兩年年化增速為17%。從年初至今的風險偏好看,當前市場仍處在牛市中后期,本輪牛市并未走完。
下半年宏觀流動性維持中性且微觀資金面較充裕,企業盈利依舊在擴張,市場的風險偏好也正上升,三大因素共同作用有望支撐市場中樞不斷抬高。操作上,以茅指數為代表的龍頭仍是較好配置,盈利增長快的智能制造更有彈性。沿著“中國智能制造”的主線,可從3個方向挖掘投資機會:①信息技術的應用:包括人工智能、工業軟件、工業互聯網等;②新能源技術的應用:包括智能汽車等;③傳統制造技術改進與升級:包括智能家電、工業機器人等。
中信證券 極致分化近尾聲
經濟階段性擾動增多,超預期政策調整作出應對,投資者對弱經濟和強流動性預期轉向一致,短期市場極致分化接近尾聲,7月中下旬或有階段性修正,而徹底逆轉預計發生在三季度末,建議中報季繼續緊抓高景氣成長制造主線,關注軍工等相對滯漲行業。
6月宏觀數據整體平穩,但結構性擾動有所增多,全面降準主要為應對階段性經濟擾動并防范金融風險。超預期的政策調整后投資者對經濟節奏放緩的預期從分歧轉向一致。博弈性因素可能導致市場分化在7月中下旬階段性修正,但預計修正后成長制造板塊在中報季仍將主導市場,直至三季度末經濟復蘇節奏重新加快才會逆轉當前的市場分化格局。配置上建議中報季繼續緊抓新能源、半導體等高景氣成長制造主線,并把握階段性修正帶來的入場時機,此外重點關注軍工、計算機板塊里部分中報高景氣但相對滯漲的細分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