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芳 張強
摘要:新時代的教育發展要求下,教師培訓亟待適應形勢轉型發展,基于學習共同體的幼兒園教師職后培訓模式以教師工作坊為切入點,以群體動力學理論和合作學習理論為理論研究基礎,進行研究方案設計,提出營造合作氛圍,促進協同發展;設計科學主題,促進有效對話;給予情感支持,促進深度學習;規劃參與規模,提高指導效力四個方面的提升教師工作坊研修效果途徑,旨在幼兒教師專業化發展,增強崗位勝任力。
關鍵詞:學習共同體 幼兒園 教師工作坊
一、問題的提出
《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提出的新教育要求的前提下,幼兒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核心要素和發展關鍵環節,如何提高幼兒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適應新形勢下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不僅是公共教育政策制定部門關注的要點,更是學術研究領域研究重點。幼兒教師專業化成長是幼教改革的需要,也是幼兒德智體美勞全面和諧發展的必需,以“立德樹人”為崇高目標的的幼兒教師培訓亟待適應形勢轉型發展。提高幼兒教師培訓的實效性,是共同關注的重要課題。結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和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在教育工作方面我們應該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思維方式、強化職業素養。特別是針對基礎教育教師培訓中,圍繞理論、模式、制度、管理、評價等進行創新性思考研究和實踐探索。2018年11月頒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中結合幼兒教師現狀,要求 “大力加強幼兒園師隊伍建設……切實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和科學保教能力?!痹谟變航處熽犖樵诼毰嘤柗矫鎸崿F覆蓋面廣、實踐性強、效益增收快的行動。對提高培訓的質量與培訓實效是重點解決方面。著重解決培訓目標過于單一,行政導向性強;培訓內容重理論,輕實踐;培訓方式上重講授,輕參與等方面的問題。本文以體現學習共同體教師培訓模式實效性的教師工作坊形式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以調研為基礎,進行了數據分析,找出問題,分析原因,尋求對策。
二、概念界定
(一)教師學習共同體。教師學習共同體指的是教師群體為了增強自身教學實踐能力而自愿結成的相互學習、共謀發展的專業學習與教學改進的組織形式與實踐過程。教師學習共同體的建構是教師培訓的重要模式,可以有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二)教師工作坊。教師工作坊指的是在教師學習共同建構的基礎上,將教師培訓工作中聚焦于主題任務,以學習共同體為結構的研討,針對共同的問題,從而找到合理的解決方案,不斷提升教師能力和素質的學習方式。教師工作坊不受時間及區域的局限,線上線下混合實施,合理配置教育資源。
三、研究對象及研究目的
(一)研究對象。以巴彥淖爾市幼兒園教師工作坊培訓模式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目標。第一,了解巴彥淖爾市幼兒園基于學習共同體的教師培訓模式——教師工作坊的實施現狀。第二,針對巴彥淖爾市幼兒園基于學習共同體模式——教師工作坊開展中存在的問題及構建學習共同體的阻礙因素進行分析。第三,根據分析結果提出針對巴彥淖爾市幼兒園科學構建教師學習共同體的指導意見,特別是增強教師工作坊培訓效果的具體解決對策。
四、研究假設
本研究從幼兒園教師學習共同體的現狀入手,分析其促成要素和運作機制,以巴彥淖爾市幼兒園為實踐載體,總結出職后幼兒教師的培訓模式——教師工作坊,實施并評估幼兒教師職后培訓模式教師工作坊的效果。有助于相關研宄人員了解基于學習共同體的幼兒教師職后培訓模式——教師工作坊的基本步驟和實施效果,同時也為幼兒教師培訓提供了一種模式供參考和借鑒。
五、研究預期階段性成果
教師工作坊研修模式是以同行教師互動交流為基點,在充分交流與對話的參與中,碰撞出新的觀點。一方面整合多方面的資源,另一方面也是已有經驗的重新定義與評價。對于教師個人而言,不同觀點的充實是影響教師開展深度學習的重要因素,教師在同行教師中獲得的啟發可以在自身的發展中內化與提升。在不斷的交流與溝通中,提高教師理解力,培養教師批判性、創造性等多方面的發展,促進幼兒教師專業化成長。
六、提升教師工作坊研修效果的途徑
(一)營造合作氛圍,促進協同發展。個體知識的獲得既包括自主的建構也包括協同知識的建構,是兩者的有機結合。個體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同化與順應外部刺激,自我不斷的完善與豐富的認知結構,對于學習者個人來說,自我的主動構建是學習獲得的內部動力,也是學習主動性的體現。由于個體的差異,面對同樣的學習情境,個體的感受性不同,因此收獲不同。除此之外,個體的學習通過學習成員的相互影響中獲得,在相互的交流中,學習者之間不斷質疑、爭辯、協商,使得學習從多元角度思考及認識,正是因為打破了單一思維的方式,學習者對于知識的認識呈現出多視角、多維度。
教師工作坊構建的積極合作的對話氛圍是將個體與群體的有機結合,同行之間對于存在問題的看法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在充分的討論與分享中,相互學習與發展,融洽的合作關系參與調動了參與者的內部學習動機,并通過積極的方式進行反饋,這更有利于反思學習過程,對照自身存在的問題更有清晰的判斷,這種收獲來源于集體的智慧。這是在缺乏群體交流的情景下難以達成的。面對群體的質疑及建議,學習者需要深入思考問題所在。由于合作是持續的,所以學習者的思考有進階性,不同階段問題的解決是階段性的成果,更是深入探究的基礎。學習者在潛移默化的氛圍中,持續成長。
(二)設計科學主題,促進有效對話。教師工作坊的研修主題是開展活動的關鍵,具有主體性和機動性的特點。這同時也是開展研修活動的難點,研討的主題如果是即興與隨意產生的將不能引起所有參與者的共鳴,研討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而合理主題的選擇可以在一定程度體現工作的深度及廣度。對于實際開展的情況而言,我們需要綜合考慮影響主題選擇的因素,將教師日常的工作需求和理性的思考相結合,特別是在共同的商討中的共同的需求與思考有機的結合,使得協商的內容是教師共同體面臨的共性的話題。
在教師工作坊的開展中充分發揮“名師”效應,結合理論與實踐而設定主題所探討的細節,組織者要進行觀念的引領,使其豐富的教育教學的經驗展示,特別是面對具體情境的教育問題重點分享解決思路及方案。在情境再現的方式中,讓現場的參與者“身臨其境”,體會處理的方式及可行性,聯系自身,談一談面對同樣問題時的思考點和處理方式。在與“名師”的交流中尋找差距與進步的空間。合理有效的“對話”,使參與者發現問題的同時,也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對于學習共同體來說,是集體提升契機,團隊的每一個人的發展也是學習共同體的成長空間。這樣的變化是學習共同體內部關系協調的必然結果。
(三)給予情感支持,促進深度學習。教師工作坊的研修模式中組織者對于參與其中的每一位教師都應考慮到由于教師個體的差異化而可能產生的問題。個別教師在進程中會出現與整體安排不“合拍”的情況,特別是由此帶來的挫敗感、使得其對自身發展失去信心。教師工作坊要發揮學習共同體的“角色”,給與參與者情感上的支持與幫助,找到其存在的問題與困惑,引導所有人共同思考我們研修活動內容設計的適宜度,不斷完善研修方案。
搭建情感交流的平臺要使交流的過程流程化、規范化,避免無效和形式化溝通,盡量合理利用時間,從情感角度切入,目的是促進深層次思考和建構。及時反饋困惑,參與者從中找到共性的內容。為學習者營造的積極的情感氛圍是積極參與活動的內在動力,可以有效的促進學習者深度學習。
(四)規劃參與規模,提高指導效力。合理規劃教師工坊的建制是教師工作坊研修的效果的保障,人員數量會影響參與過程中的實效。綜合考慮氣氛營造、內容豐富、探討深度等方面的實際問題,科學安排參與人數。根據實際的情況,保證每一個參與者的討論交流是可以有的放矢的,體現研修過程中專業引領的價值,這關系到教師工作坊的實施效力。
指導組的專業引導力是教師工作坊開展的本質體現。“坊主”和組織者要引導開展活動正確方向,使研修活動有“主心骨”,大家步調一致的跟著“旗幟”走,研修的中心點始終是明確的,這也是開展工作坊的重點工作。在具體的活動展開中,有步驟、有計劃的開展,是指導組領導力的具體落實。遇到問題及時解決,在正確的引領下促進研修活動順利的開展。同時,還要在研修中總結歸納問題要點和教師的意見與建議,達成共同構建的目標。
2019年內蒙古自治區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劃課題“基于學習共同體的幼兒園教師職后培訓模式研究”項目編號:2019YGH010階段性研究成果;2018年河套學院項目“幼兒教師專業化培養研究中心”項目編號HYYJZX20180203
參考文獻:
[1]段青如.四種水平的幼兒園教師學習與發展狀況調查——基于K-means.聚類分析[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6:60-63.
[2]羅明煜.增值視角下的教師培訓政策實施現狀與效果研究——以《上海市“十二五”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工作實施意見》為例[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5:62-67.
[3]穆洪華.教師專業發展研究的現狀及趨勢[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16(6):17-24.
[4]連麗萍.在職培訓對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影響的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7:67-68.
[5]吳航,楊興雨.探索學前教育階段教師教育的新模式——基于我國中小學教師發展學校的思考[J].教師教育論壇,2018(5):45-49.
[6]張慧靜..江西省幼兒教師培訓需求的調查研究——以“幼師國培”短期集中培訓為例[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13: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