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秀嫦
摘要: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現代教育的核心目標之一。筆者探索從培養初中學生的集體歸屬感、參與感和成就感等三個方面出發,努力激發學生參與“家”的建設,讓學生從“被管理”到“去服務”,寓管理于服務之中,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升初中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關鍵詞:自主管理;自我服務;歸屬感;參與感;成就感
著名教育家斯賓塞說過:“記住你的管教目的應該是養成一個能夠自治的人,而不是一個要別人來管理的人。”因此,如何在德育教育中提高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認為,一個優秀的班主任,重要的不是自己事必躬親去管理班級,而是通過運用各種方式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人翁”精神和主體作用,調動每個學生參與班級事務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集體歸屬感、責任感、優越感,讓學生由“被管理”變為“去服務”,寓管理于服務之中,讓學生在自我服務中提升自主管理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自己班級的“小主人”。
一、抓住根本,培養學生“班級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集體歸屬感
學生在學校時,班集體就是學生在學校時的“家”。“家”的好壞,不僅與學生的學習成績息息相關,還與學生的健康成長休戚與共。為此,每次我接手新班級時,都會探索嘗試從幾個方面提升、強化學生的集體歸屬感。一是積極傳遞“家”的理念。在新班級的首次班會課上,我會首先強調班級是學生的“家”的觀念,消除學生的陌生感,增強集體歸屬感。告知每個學生,有緣相聚在一個班,不管是本地還是外地的,內向的還是外向的,成績優秀的還是成績困難的同學,都是班級里無可替代、極其重要一份子,只有共同努力,多做為班集體爭光的事,不做有損班集體榮譽的事,才能讓班級讓自己更優秀。二是引導參與“家”的建設。明確提出“班級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口號,定下每月爭當全校文明班的“遠大”目標,激發斗志,引導全班同學群策群力,共同參與“家”的建設。充分信任學生,大膽放手,讓每一位學生共同參與班名、班徽、班服的設計,以及班規班紀的制定,在較短時間內把全班學生凝聚起來。三是鼓勵增添“家”的光彩。引導學生樹立“我為班級添光彩,班級因我而精彩”理念,鼓勵積極參與學校集體活動,讓學生在運動中、在競賽中、在娛樂中增強集體的歸屬感。同時,也鼓勵其他同學做好后勤服務工作,為選手加油助威。
二、抓住關鍵,培養學生“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的集體參與感
堅持“人人都是班級小主人”原則,不論學生成績好差、能力強弱,努力挖掘學會的閃光點,讓全班學生都平等參與到班集體的服務中來,培養“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集體參與感,讓學生在服務者的角色中學會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學會自主管理。一是豐富班級的服務崗位。搭建學生自我服務平臺,拓寬學生自主管理空間。除了常規的班干部外,我增設了許多“公益性”服務崗位,提升學生服務班級的積極性。如大的有“衛生監督員”“儀容儀表監督員”“學習監督員”等等。小的方面,具體到班級的每一類教學設備、每一樣公共物品,都有負責的學生。通過 “公益性”崗位服務,引導學生由被動管理轉向主動自我服務、自主管理,從自律走向自覺,積極向上的內驅力得到充分發揮。二是及時反饋學生的服務評價。心理學家威廉·杰姆斯說過:“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別人的贊賞,這是人類之所以區別于動物的地方”。有個班主任曾說:“摧毀一個孩子特別簡單,只要他三次打招呼,你都不理就夠了”。學生的思維模式中,事情的因果關系是緊密相聯系的,因此,對于學生在日常的服務工作中表現或貢獻,班主任反饋一定要及時,這樣才能給學生以極大的正面鼓舞。三是采取多元方式進行服務評價。根據不同的場合、不同時機,以及學生不同狀態等,綜合運用言語鼓勵、體態鼓勵、精神鼓勵、物質鼓勵等一種或多種方式,對學生的服務質量水平進行全面、客觀、公正的評價,以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采用口頭評價時,要學會運用肯定的的語言代替否定的語言。四是真誠反饋學生的服務評價。把學生當成一個平等“大人”來看待,通過真誠的評價,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真情實意。無論事情大小,寧愿不評價,也不要隨意敷衍,不要讓學生留意老師的評價是“虛假”的印象。如果是負面的事情,在調查清楚之前,要充分信任學生,給學生解釋的機會,不能僅靠“自由心證”,“合理猜測”就妄下定論,傷了學生的心。
三、抓住重點,培養學生“大家齊努力,組組奮爭先”的集體成就感
加強班級管理,最終目的是給學生提供一個積極向上向善的學習和成長環境。為此,我積極探索“小組化管理”方法,努力讓學生在良性競爭中提升自主管理能力。一是明確小組的評比內容。不僅比學習成績,還比課堂紀律、值日服務等綜合工作。二是制定小組的評分標準。抓住契機讓全班學生自己制定標準,明確考評什么項目,各個項目分值多少,由誰來打分。班主任發揮引領作用,引導學生根據服務內容的輕重和難易,賦予不同的分值。三是制定小組的評比獎勵。根據及時反饋評價的原則,每兩周就行一次總結,獎品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和有利于提高學生積極性的角度進行設置。實踐證明,“小組化管理”充分發揮了青少年學生競爭性強的特點,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服務積極性,努力為小組贏得榮譽。
葉瀾教授說:“把班級還給學生,讓學生充滿成長氣息”。作為一個班主任,要用心用情用力,創新方式方法,調動學生自我服務積極性,在服務中不斷提升自主管理能力,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葉瀾.“新基礎教育”-關于當代中國學校變革的探究與認識[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年.
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汝湖中學 516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