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控技術是非常強調實踐性的專業,有著很強的適應性,影響到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甚至是就業能力。在數控技術實訓之中應強化學員的綜合素質和實際操作能力,數控實訓基地的建設應圍繞著掌握必備的專業理論知識, 因此高校應該主動適應國家復合型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需要,加強在校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以高水平科學研究培養復合型應用型高素質人才,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關鍵詞:數控專業人才;復合型高層次人才;數控實訓實際操作性較強;企業和市場接軌
一、引言
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及產業結構深化調整,企業對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量也多元化的增加。“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成為各大高校的重要任務,尤其是培養應用型人才成為了高校新的辦學模式。企業除了需要具備扎實理論知識的研究型人才外,更需要能夠直接參與企業一線生產、技術創新的新型人才。培養出具有良好綜合素質的高技能應用數控加工人才,刻不容緩,培養數控實訓教學質量教學改革已成為高校實驗教學課程中大力探討的問題。目前我過每年都會向社會輸送大量的數控專業人才,數控技術是非常強調實踐性的專業,有著很強的適應性,影響到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甚至是就業能力。在數控技術實訓之中應強化學員的綜合素質和實際操作能力,數控實訓基地的建設應圍繞著掌握必備的專業理論知識, 因此高校應該主動適應國家復合型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需要,加強在校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以高水平科學研究培養復合型應用型高素質人才,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二、準確把握全面深化課程改革的總體要求
數控實訓實際操作性較強,教學過程應該是教師和學生的有機結合,并根據教學實際操作,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學生把自己所學知識用于實踐,以此來鞏固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高校在培養新型科技創新人才時,應不斷完善符合素質教育和時代要求的課程教材體系,全方位構建教學課程體系。目前,我國很多高職院校數控實踐專業課程單一,條件比較滯后,缺乏現場模擬實驗,使學生失去很多檢測技術的實踐能力。注重教學過程實踐教學至關重要,高校再培養新型科技創新人才時,應不斷完善符合素質教育和時代要求的課程教材體系,全方位構建教學課程體系,以人才培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化改革、優化結構、提高質量,建立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的長效保障機制,不斷實現創新發展、特色發展、內涵發展、科學發展,培養人才模式改革不斷深化,不斷推廣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與啟發、討論、參與的教學方式,在積極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更加注重學生的自由選擇度和多樣化成長,更加強調機械類專業方面的技能培養,是鼓勵授課方式與教學方法的創新,關注了人才培養與學校辦學特色的緊密結合才能使教學質量有保障。
三、增加校企合作實踐教學
隨著企業對新型人才的需要,各大院校為實現與企業和市場接軌,建立規范性的工程實訓基地,以企業需要型人才為培養方向,以實踐性教學活動為前提,根據機械類實踐學科人才需要,以素質教育加技術應用能力為培養目標,通過校企合作有針對性的為企業培養和輸送實用型人才。校企合作是新時期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強,創新意識強的應用復合型人才的產物,是一種新的市場需求向導,通過校企合作,調整教學模式和實踐方向。工程實踐活動大多需要在實際操作中完成,學校和企業雙方教育培養學生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校企雙方通過共同制定課程學習計劃,訓練標準讓學生走進企業實際操作技能的一種新體驗式教學模式,學校傳授理論基礎,企業現場施工和項目進度、施工中的機械構造、識圖、實際操作等達到培養需要型人才的標準。學生可以、斷積累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理論,學校通過發揮專業教師優勢,根據企業專業設置和實習教學的需求,“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引導學生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參與相關的實際操作,熟練操作流程,了解機械類實踐的操作技能,意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創新能力,提高和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發展特色的繼續教育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培養永遠是高校根本性、長期性和戰略性的重點工作。面對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的迫切需求,高職院校要注重學科建設成果及資源反哺人才培養,結合辦學優勢推進繼續教育模式創新圍繞辦學特色與優勢,轉化為專業、課程建設的優勢與特色,特別是學科優勢、專業優勢與教學優勢,進一步發揮院系作用,強化院系在教學管理、人員管理、經費管理等運行管理與服務工作中的責任,進一步鏈接繼續教育網絡與高校校友網絡,按照“高端化、品牌化、國際化”和“講規范、講質量、講效益、講聲譽”的要求,整合校內外優質教育資源,積極開展高水平的培訓項目,提高高端培訓項目比重,著力提升繼續教育規模和質量,形成打造特色繼續教育品牌的合力。同時,高職院校應主動對接國家戰略與地區熱點,通過供給側改革,為不同類型的學生提供個性化、多樣化、高質量的課程資源,促進學生主動學習、釋放潛能、全面發展。重點服務“一帶一路”倡議、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重大區域戰略,圍繞“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新興熱門產業建設,密切加強與政府和企業的聯系,定制高端的繼續教育培訓項目。
五、結語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的不斷發展,對于機械類學生來說,實踐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核心基礎,從機械加工本身來看,其工藝要求以及質量要求都較高,因此對學生的動手操作也相應提出更高的要求,未有效的提升數控實訓教學質量,院校應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全面優化自身教學質量,目的是使學生必須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不僅能夠熟練掌握具體的操作方式和步驟,而且能夠深刻領悟到其內涵。對數控實訓的教學模式改革,校企合作輔助加工一些簡單零件,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實訓能力的訓練,同時在具體實訓讓更多的學生能夠真正的提前融入企業模式。
參考文獻:
[1]余新.中職機械數控實訓教學質量提升探討[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7.
[2]王全旺.高職教育與勞動力市場需求協調發展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3]徐超.《公共實訓基地的建設與運行研究》[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
[4]深圳商報記者 鄧小群.高職生頂崗實習遭企業冷遇[N].深圳商報,2011年.
作者簡介:周麗麗(1987.06-),女,漢族,安徽淮北人,一級實習指導教師,本科,研究方向:機械制造
安徽礦業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淮北煤電技師學院 安徽 淮北 2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