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超 張焮祎 張指瑕 趙天文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科技不斷進步,中小型企業面臨的困難與考驗日益攀升。基于此,本文以Z企業為例,通過熟悉中小型企業的內部控制情況,根據其情況進行針對性研究,尋找其中所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其制定對應解決措施。希望通過本文對中小型企業有關問題的研究分析與建議能夠有效幫助中小型企業解決內控管理問題,并在此基礎上不斷促進中小型企業的發展,對推動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百利而無一害。
關鍵詞:內控管理;中小型企業;內部監督
中圖分類號:F275;F276.3 ? ? ? ? ? ?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我國的中小企業的數量正在大幅度提升,但大多數中小型企業是依靠勞動密集型產業或集合地域政策優勢而發展起來的,其劣勢在于“高成本” “低創新”。隨著當下經濟改革不斷深化和大數據智能化日益發展,中小企業要想靠勞動密集式與生產集中式的原始發展方式繼續前進顯然不行。
許多中小企業在內控方面都存在設計缺陷,沒有設計合理的內部控制程序,且存在“親情化”“人情化”管理模式。其次,缺乏專業經驗管理人員,對相關目標和市場的需求了解并不深入,對企業發展并不了解的,并沒有深入到企業的發展中去。本文通過對Z企業的調查研究,并結合實際情況,分析現階段中小企業內部管理有何特點。中小企業存在由于內部控制不嚴格、生產成本高等短板,這意味著將會失去其產品成本的競爭力。再者,互聯網+時代早已到來,大型企業生產智能化的步伐加快,中小企業發展趨勢不容樂觀,其處境猶如深陷十面埋伏的窘地,現如今大多中小企業仍然采取“低成本”的策略,卻沒有真正找出真正降低成本的方法,這一問題已成為限制中小企業發展的“阻擋石”。綜上所述,加強企業的內部管控、提升企業內部管控力度已成為中小企業當務之急。
二、文獻綜述
目前,我國中小型企業的內部控制管理意識非常薄弱,存在較多問題。對此,國內已有大量學者就中小企業內控管理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做出研究。
于唯昭(2017)提出企業須從提升管理、創造價值的角度出發,強化內控和經營風險意識、優化流程效率[1],從而改善企業內控管理,保障企業在市場環境中健康長久的發展。韓俊德(2018)以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全資子公司為例,指出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組織設置不規范、制度體系不健全、制信息技術系統不先進、人員素質不高的問題[2]。通過調查分析提出,科學合理設置管理部門,完善信息系統控制以及強化人力資源管理可不斷提高中小企業的內部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使之成為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袁羽(2019)以中小型服裝企業為例,旨在有效解決企業內控管理缺失問題,提出構建企業內控環境、建立風險評估機制、強化企業信息化建設,提升專員執行力以及完善內外部監督五項建議對策[3]。
總體來看,國內已有相關文獻更多是從企業信息化建設和人力資源管理方面進行探究,大多數學者針對企業資金流分析、財務風險分析較少。因此,本文就針對此問題以Z企業為研究對象,結合構建供應鏈和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提出對中小企業內控管理的相應對策。
三、構建體系
(一)構建供應鏈
構建供應鏈主要可分為四步,第一,需要規劃內部供應鏈。合理規劃物料在企業中的流轉過程以及對應資金流動軌跡。第二是管理外部供應鏈。根據公司產品特征、客戶群體等具體情況合理規劃產品運輸儲存、供應鏈連接方式、產品投放空間布局等等。第三,整合資源形成統一鏈條。將供應鏈上各節點所涉及到的相關單位通過構建通訊網絡集成一體化,設立共同目標謀求共同利益,形成穩定的合作伙伴。第四,將部分供應鏈外包[4]。為集中企業資源及節約成本,可將其外包給專業供應商,降低人力成本,減少企業時間成本。加快推動企業核心競爭力及創新力的發展。供應鏈逐漸完善成熟后可合理規劃運輸及儲存,減少儲存成本降低交易費用。利用供應鏈條優勢,減少企業資金流出,使其有效降低企業不可預估的財務風險。
(二)優化企業內部控制環境
中小企業在設置公司內部結構時應充分考慮公司實際情況,合理設置管理等級,避免結構繁雜重復或結構簡單等狀況,始終堅持高效運行原則。企業管理層劃分的部門之間應該緊密銜接,保證工作正常進行,員工之間緊密配合,監管制度的制定合理有效,從源頭上以杜絕管理層濫用職權[5]。設置合理獎罰制度,逐步完善人才資源機制,根據企業自身需求主動形成核心管理層及專業人才。打破唯親是用、上行下效等腐敗風氣,為優秀人才提供發展上升空間,激發自身潛能為公司助力。
四、對策建議
綜上所述,對于中小型企業的成本管控還需要多方面改善。做好自身價值定位,選好發展方向。首先,成本管理的理念應深深的存在內部管理中,深深的存在每位員工的腦海里,比如公司可以定期進行成本管理培訓,實行獎懲制度,使員工了解和重視成本降低問題等。對于企業領導者,應該明確企業使命,使企業在發展創新的過程中要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找到自己的發展優勢盡力改變企業存在的劣勢,有效的利用自己的優勢進行創新發展。企業還應當加強對于管理人員的只是培訓,堅持全面發展的原則,使每個管理人員不僅要熟悉自己的崗位工作也要熟悉企業的其他崗位工作,使其達到最有效的配合程度,為企業創造出最大的利益。基于此,才能改變企業原始的內部管理模式,讓企業的內部管控效率高效化,讓企業的所有資源得到合理運用。其次,企業從技術創新方面加大投入,通過以科技技術使其降低成本。最后,必須完善企業原記錄制度,加強監督,通過形成行之有效的經濟監督機制,嚴格內部管控。如今信息化的時代下,各種中小企業通過大數據網絡形成了靈活的生產和運營模式。企業要減少內部管理的設計缺陷和運營缺陷,嚴格對企業進行有效控制。在發展中必須做到,嚴格監督和合理控制,企業內部管控力度的提高,才能在市場競爭中具有其優越性,讓企業的價值更快的實現。
參考文獻:
[1]于唯昭.解析企業內控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其應對策略[J].管理觀察,2017(28):47-49.
[2]韓俊德.淺析中小型制造企業內控管理制度的完善[J].納稅,2018,12(36):217-218.
[3]袁羽. 中小型企業內控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D].河南財經政法大學,2020.
[4]Anatolii Loishyn. Selection of indicators of the scientific and methodological apparatus for asses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of the ministry of defense of Ukraine[J]. Social Development & Security,2019,9(3).
[5]池國華,楊金,鄒威.高管背景特征對內部控制質量的影響研究——來自中國A股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會計研究,2014(11):67-74+97.
四川大學錦城學院 四川 成都 61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