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南肖埠小學 袁恩東
隨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藝術事業的持續發展,書法藝術作為美育的重要方面,在中小學迎來良好的發展機遇,中小學生的書法藝術素養得到穩步提升。本案例以教育部印發《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和《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積極響應“書法藝術進校園”。案例從橫折鉤的實用性和藝術性兩個維度出發,貫穿書法美育功能,注重古典書論中的意象審美,強調書法與語文等學科之間的整合,旨在推動書法藝術在小學低段的傳播與應用,促進學生理解橫折鉤的基本用筆,學會起筆、行筆和收筆的主要書寫規律,重點掌握折的用筆方法,并將橫折鉤的規律運用到漢字書寫過程中,切實提升學生的書寫能力,增強橫折鉤的審美體驗和書法的美育功能。
中國書法藝術博大精深,點和線是漢字構成基本元素,每一個點線都有獨特的表現形式和獨立的審美特征。一點一線一世界,每一個筆畫都具有奇妙的書寫技法,且蘊含著豐富的哲學觀和美學觀,我們通過基本筆畫——橫折鉤,來充分體悟筆畫的魅力。
橫折鉤屬于復合筆畫,由橫和豎鉤組成,在漢字的筆畫構成中高頻率出現,是書法教學必教,也是漢字書寫繞不開的基本筆畫。然而,在具體施教和學生書寫過程中常常遇到一些審美和實踐問題,阻礙對橫折鉤的良好掌握。本案例的撰寫以期解決橫折鉤在教與學中審美和實踐兩個維度的問題,并對小學低段書法教育教學展開精準施策。
書法藝術在獨特的時空觀中呈現出特有的藝術審美形式,筆畫隨著時間順序在紙上有法度的書寫呈現,點線的交錯將紙面分割成豐富的空間和層次。誠如,宗白華《美學散步》中說:“中國人這支筆,開始于一畫,界破了虛空,留下了筆跡,既流出人心之美,也流出萬象之美。”我們能夠感悟到筆畫的生命力與自然美。橫折鉤作為漢字的基本筆畫,具有怎樣的古典審美與現代審美呢?
我們來看古人是怎么來描述橫折鉤的?晉代衛夫人《筆陣圖》云:“橫折鉤,如勁弩筋節?!弊x到這句話的時候你一定已經感受到了橫折鉤強韌的力量感,橫折鉤就像強勁的弓弩,非常的強勁有力,兼具了力與美的雙重關系,這是古人對橫折鉤的“形象喻之”;在現代審美意識中,我們可以將橫折鉤看作足球運動員的大力射門,運動員將全身的力氣運用到腳尖上,通過腳尖爆發出的力量,完成強有力的射門,這一瞬間,彎曲的身子和勾起的腳尖使人聯想到橫折鉤,同樣是力與美的見證。
在橫折鉤的教學中,我常用足球運動大力射門的動作作為課程的導入環節,引導學生注意觀看運動員的身體與腳尖,感受力量感和體型美,以此展開聯想導出課題。這一過程中,通過學生喜愛的足球運動,既提升了書法學習的興趣,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方式,原來書法與體育也有如此緊密的聯系,同時也將橫折鉤的力與美的藝術特質升華出來。

橫折鉤,顧名思義是由橫和豎鉤組合而成的基本筆畫。在書寫橫折鉤時可以將其拆分為橫和豎勾,由此圍繞橫折鉤產生三個問題,并以這三個問題為導向,引發學生的思考:
1.橫折鉤是什么?(橫+豎勾)
2.橫折鉤怎么寫?(橫+豎勾)
3.橫折鉤重點是什么?(折)
這三個問題的拋出,是將筆畫進一步拆分成更加簡易的橫和豎鉤,以橫和豎鉤的基本形態來進行拆分和組合,可以加深學生對橫折鉤的印象和理解,以及將橫折鉤復雜的書寫轉化為更加簡易的橫和豎鉤的書寫。因此,對橫折鉤的學習也就轉化成對橫和豎鉤的復習應用。
通過上述三個問題導向,我們發現橫折鉤的重點是折。仔細觀察橫折鉤會發現,所謂橫折鉤的折,其實是橫的收筆(頓筆)和豎鉤的起筆(切筆)融合到一起而形成的。簡而言之,橫折鉤的折是頓筆和切筆的合二為一,在具體書寫時,兩個動作部分重合而簡化成一個動作。
為了便于對橫折鉤的直觀理解,我們用圖像分析的方法將橫折鉤進行拆分和重組,然后再總結橫折鉤的組成要素,講解各部分的書寫技法。見下圖:
如圖,將橫折鉤拆分成橫和豎鉤,又進一步將橫和豎鉤分成三段式用筆,即起筆、行筆和收筆。

橫:起筆切、行筆直、收筆頓,左低右高有精神;
豎鉤:起筆切、行筆直、收筆停停彈筆鋒,出鉤尖尖有力量。
用橫和豎鉤這兩個基本的筆畫組合書寫橫折鉤,會發現橫的收筆和豎鉤的起筆是部分動作重合的,這就是橫折鉤最重要的用筆——折,以圖解和板書結合的方式進行重點講解和難點分析。在書寫時,要體會手指的協調發力,寫橫時大拇指發力推動筆向右上移動,收筆時一個短暫小動寫成頓筆,也就形成了折,再由食指發力向下推動筆,出鉤時用中指彈出筆鋒,手指的協調運動完成橫折鉤的書寫。

下面我們通過動作分解圖片來解析橫折鉤的書寫動作。橫折鉤的整體書寫用筆概括為:起筆切,行筆直,折要頓,豎要直,鉤有力。
我們分析了橫折鉤的書寫方式后,理解了橫折鉤的重點要素,同時也成為書寫時的難點。在書寫時常出現的問題,例如橫折鉤書寫將折寫成圓弧,亦或折筆太明顯形成突出的圭角,這些現象在橫折鉤書寫時過猶不及。具體事例如下:
上圖呈現的書寫問題依次是:橫左高右低,豎鉤內斜,豎鉤外斜,折未頓,鉤不尖。

橫折鉤的視頻教學主要是教師提前錄制好硬筆微課,利用多媒體技術解決教師課堂上單一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播放給學生看,傳達真實的書寫狀態。微課視頻以動態的畫面進一步增添教學過程的豐富性和吸引力,課后將視頻推送到班級群中,方便學生課余時間的鞏固練習,持續引導學生的自主性學習。
硬筆微課不僅能在課堂上發揮良好的教學效果,在課余時間也能滿足學生書法學習的需要,形成課上課后、線上線下的書法教學模式。

為了便于欣賞橫折鉤的審美意象和理解書寫技法,將橫折鉤的書寫編成一首兒歌:
橫和豎鉤是基礎,起筆輕切收筆頓;
夾角約為90度,出鉤尖尖有力度。
橫折鉤是漢字中常用的基本筆畫,在書寫時根據漢字的不同,橫折鉤的書寫形態存在一定的差異,其關鍵在于橫的長短和豎鉤的方向。我們在總結大量不同形態橫折鉤的基礎上,發現橫折鉤具有兩種基本形態:橫短豎鉤長和橫長豎鉤短。因此,歸納出橫折鉤書寫規律為:(一)當橫短、豎鉤長時,豎鉤保持直行;(二)當橫長、豎鉤短時,豎鉤要微微向左傾斜。如下圖所示:


根據例字所示:“聞”和“羽”字都是橫短豎鉤長,豎鉤要直;“而”字為橫長豎鉤短,豎鉤微微向左傾斜。同時,需注意“聞”和“羽”下方的三角形,其關注點在于字的右下角,在一個字中,右下角常常是最低點,這是由于把橫向的筆畫寫成左低右高而形成的,以此來起到視覺平衡的效果。
通過古典書論中的審美意象和足球運動員大力射門這一動作來激發學生對橫折鉤學習的興趣,在具體施教中采用解構重組、圖像分析、硬筆微課和兒歌記憶等方法,從不同的維度對橫折鉤進行詳細解析;以問題為導向,將橫折鉤化繁為簡,抓住重難點,深入剖析,促進學生對橫折鉤的自主性探究學習。同時,針對學生書寫過程中常出現的問題進行精準施策,指出問題所在,推動書寫改進,并進一步對橫折鉤進行知識拓展,總結歸納出不同漢字的橫折鉤的應用規律,得出兩種基本形態,使學生書寫橫折鉤時更加有的放矢。
橫折鉤的教學以書法美育為基礎,以書寫技法為核心,融合自然物象、體育運動、科學技術等學科之間的交互運用,旨在以書法藝術的“心正筆正”、“書如其人”等理念塑造學生的精神品格。綜合來看,本案例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具有可操作性和實踐性,并以此為例,進而推廣應用于漢字基本筆畫教學中,積極發揮核心素養下書法美育的功能,增強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熱愛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