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優萍
(天臺縣洪疇鎮中心小學,浙江 臺州 317200)
歷史傳說故事大多取材于歷史,具有真實性,但歷史離學生生活遙遠,學生缺乏對歷史背景的了解,對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情節的把握上有一定的難度。這類主題閱讀教學中需要教師注重學生思維體系的構建,突破單篇閱讀的局限性,開展同主題的多文本閱讀訓練,引導學生合理的分析文章各處關鍵句、關鍵詞,提高群文閱讀能力。思維導圖與群文閱讀相似,都把不同知識整合在一起,以關鍵詞作為中心,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整體認知,全面構建以點帶面,以面帶全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在群文閱讀教學中充分運用思維導圖,有一定的時效性和可操作性。下面,筆者以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教學為例,談談以“歷史傳說故事”為主題的群文閱讀教學中思維導圖運用的策略。
一些歷史傳說故事通俗易懂,但概括人物形象,闡明故事蘊含的深刻道理需要學生基于對文章脈絡的準確把握下才能深入體會的。因此利用思維導圖,有助于學生理清文章脈絡,掌握主旨大意。而想要弄清楚文章的脈絡結構,文章的發展走向,那么最為重要的就是找準文章的關鍵語句。關鍵語句就好像一個支點一樣,只有找準這個支點,用詞串句,以句聯段,借段組篇,才能夠把握全文,為理清課文做好準備。
思維導圖,特別是樹狀式的思維導圖是最能夠引導學生看清文章脈絡走向的。以《故事二則》中的《扁鵲治病》為例,教師首要的就應該讓學生去找準本段落的關鍵詞句,如《扁鵲治病》中的第三段,我們首先就應該要引導學生認清時間概念,是過了十天;其次是扁鵲又來拜見蔡桓侯,告知蔡桓侯的病已經由原來的皮膚上的小問題發展到皮肉之間了;最后是蔡桓侯的態度依然是不高興……這種把時間、二者態度變化通過思維導圖呈現給學生,學生便可以一瞬間弄懂文章的脈絡走向和主旨大意。
遇到人物較多的故事時,借助人物圖可以幫助我們理清故事的情節,分清文章的主次。如在《西門豹治鄴》一文教學時,先引導學生梳理出故事中出現的人物有哪些。再帶著“人物與人物之間發生了什么事”這一問題默讀全文。利用思維導圖,將人物之間發生的事清晰的展現在眼前,有助于學生的記憶。
連環畫在筆者小時候非常受歡迎,現在的學生接觸連環畫的機會很少,雖然“連環式”插圖在低段語文教學中運用廣泛,但大多以概括課文內容為目的,缺乏故事性和趣味性。筆者認為小學語文書中的歷史傳說故事往往配有生動的插圖,再現精彩的故事情節,使文字描述的畫面感更直觀、形象,有助于學生對精彩情節展開合理的想象,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筆者備課時根據故事特點會適當搜集與故事相關的插圖,與文本插圖形成連環式“插圖”,意在引導學生圖文對比,構建精彩情節圖,激發學生閱讀歷史傳說故事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可利用連環式插圖再現故事中的精彩情節。
以部編版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中的《西門豹治鄴》為例。在學習《西門豹治鄴》這篇文章時,當學生以小標題的形式概括出故事情節后,按故事發展順序展示搜集到的插圖,使文字轉化成有趣的插圖,繼而去文章中找相關句子進行比對,感受歷史傳說故事中人物形象,體驗圖文并茂趣味,深化記憶。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 “了解故事情節,簡要復述課文”,所謂簡要復述,其實就是在學生理解和記憶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用概括性的語言對課文內容進行簡要敘述,以達到掌握文章脈絡,分清內容主次的目的。對于小學生而言,簡要復述也并非想象的那般簡單。很多時候,我們文章的故事主人公有兩個及其以上,故事的走向也是錯綜復雜,而學生們想要對文章進行簡要復述,不僅需要對多個故事主人公的關系進行梳理,還要對故事結局所蘊含的深層意義進行分析,如此,才能對文章進行正確“復述”。因此,這就需要借助思維導圖對文章進行分析、探究,才能夠引導學生借助思維導圖理清文章走向和脈絡,才能夠在最后對文章內容進行簡要復述,以此提高學生們的閱讀技巧。
高段學生具有一定的復述能力,借助思維導圖學生能快速區分故事的主次,教師可在文章關鍵語句處給予學生一定的提示,讓學生在潛意識里能夠記住課文的關鍵之處,形成有意識的記憶,便可以在之后的閱讀中加深印象。如《故事二則》中的《扁鵲治病》,教師就可在一開始引導學生進行試講,帶領學生去弄清楚故事的時間走向,特別是要對文章中過了十天,十天后,又過了十天,五天之后這一類表示故事轉折的時間所發生的事進行拆分,才能夠保證學生完整性復述故事。
簡單復述是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需要抓住故事情節和人物對主要事件進行詳細復述,次要內容簡要概括。引導學生復述過程中,教師理應根據文章的故事走向和人物態度進行基調轉換,加以適當的創造,增強故事的感染力,使復述更出色,比如加適當的場景描述,即時感想、肢體語言等。以《故事二則》中的《扁鵲治病》為例,扁鵲勸誡蔡桓侯治病,在這過程中,扁鵲的態度變化,蔡桓侯的態度變化,教師都可以借助插圖將二者的態度變化呈現出來,學生便可以更清晰的知曉二者態度變化的原因,更有助于學生弄懂閱讀,進行創造復述。
選自古代經典文學的歷史傳說小說有著中國古代文化獨特的魅力,它們雖離學生比較遙遠,但是教師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拓展,相信部分學生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對感興趣的古代經典文學進行查閱,將原文和譯文進行對比,這才是真正實現了學生的自主閱讀,達到了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利用“歸類式”思維導圖對故事的出處進行整合介紹,有助于激發學生群文閱讀的興趣。
總之,在群文閱讀中思維導圖的應用具有許多研究價值,教師在群文閱讀教學之前應結合文本特點,優化教學手段,促使學生不斷提升群文閱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