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帆
(河北大學-中央蘭開夏傳媒與創意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虛擬仿真技術又被稱之為虛擬現實技術,也就是市場中人們常見的VR,在信息時代是比較前沿的技術之一,也可以說是時代的產物。虛擬仿真技術以計算機為基礎,通過有效的處理將一些通俗常見且易懂的平面圖轉變為動態畫面以及圖像,給人一種現實體驗,猶如身臨其境。虛擬仿真技術在不斷革新與優化中,表現出較強的生命活力。影視行業應用虛擬現實技術,借助人工智能、傳感等技術,給予觀眾聽覺、視覺等多種享受,具備較強的體驗感、互動性,而交互性、真實性便是虛擬仿真技術最為突出的特點,創造了多元化信息空間。而本文重點針對虛擬仿真視域下影視發展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為影視行業虛擬仿真技術更好的應用提供參考。
虛擬仿真技術又稱VR,主要是運用計算機功能中的模擬系統將三維虛擬世界呈現出來,借助模擬現實生活中人們的視覺、觸覺以及聽覺,使用戶獲得同現實生活相同的感受,用戶可以同環境實現有效對話。此技術可以說是科技發展進程中的前沿技術,也是科學技術領域具有代表性的技術之一。對于虛擬仿真技術的研究也越來越多,影視行業作為當前比較受歡迎的領域之一,給予了虛擬仿真技術高度重視,是傳統影視技術的一次重大革新。
虛擬仿真技術屬于新型且獨立的藝術形式,獨特性特點較為突出,不僅能夠將人類頭腦中的事物創建出來,而且可以對人類探索能力激發,既可交流溝通,又能互動。此技術涉及到地操作系統是比較完整且連貫的,工作人員通過虛擬仿真技術能夠創建很多令人瞠目的景象,借助虛擬環境,人類便可將自己的愿望完成。除此之外,此技術最大的特點便是真實性,將虛擬內窺鏡力量元素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人類便可以獲得現實生活中難以體驗到的場景。
1.使畫面更加生動
虛擬仿真技術在影視制作中,優化了電影畫面,主、客、環境三方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實現了互融互通,當放映的時候畫面是連貫的,而且不會存在分離情況。攝影師摒棄傳統拍攝技術,將現實生活場景與熒幕融為一體,生動形象的畫面使得觀眾觀影體驗感增強。
2.聲音
電影制作對于聲音的要求較高,而畫面是否生動形象同樣也會受到聲音的局限性,虛擬仿真技術在拍攝電影時不會出現前后扭動的攝像機,這也使得演員原有聲音保留下來,使影視作品更具真實性。影視作品往往是通過聲音來表達情感,如果聲音呈現出來的情感較為豐富,那么電影便富有了活力,使觀眾興趣越來越濃,影片質量提高。
3.光與色彩
拍攝電影的時候,畫面往往都是借助光來呈現出唯美性,光的搭配不但增加了影視畫面的生動形象,而且升華了影視的情感。虛擬仿真技術中在光的刻畫方面較為重視,以此來吸引觀眾注意力,打光以及色彩的搭配突顯出情感的濃厚。
伴隨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被廣泛應用于影視制作過程中,特效成為了一種新的制作形式,慢慢地從剛開始的實體特效逐漸轉變為數字化特效。但數字特效在發展進程中將實拍畫面與特效制作分離,再加之影視作品中特效的鏡頭越來越多,進而導致導演以及主創人員往往通過后期制作才可以看到效果,難以在拍攝中及早將問題發現,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溝通、反饋以及改進。關于未使用虛擬仿真技術的影視制作流程示意圖如下所示。
而虛擬仿真技術應用于影視制作中使得數字化影視制作技術流程更加優化,體驗感增強的同時,更具創意,使流程間局限性消除。此技術改變了以往后期制作看特效的流程,在前期拍攝時便能夠將實拍畫面融入,給予導演較好的指導,能夠實現現場有效調度。以下是使用虛擬仿真技術影視制作流程示意圖。
虛擬仿真視域下影視發展早期,其中比較有名的電影便是《阿凡達》,此影片特效鏡頭使用比重較大,但虛擬角色在進行表演時采用的是捕捉表情、動作等完成現場拍攝,所以要求導演以及演員在拍攝時對虛擬場景、情節了解。《阿凡達》成功之處就在于虛擬仿真技術的運用,引領了影視發展前沿技術,隨后《猩球崛起》、《愛麗絲夢游仙境》等影視中也運用了此技術,拍攝也越來越熟練,效率較高,成本降低。在《頭號玩家》電影中,虛擬仿真視域下的影視作品也越來越成熟,此影片講述的是男孩在虛擬世界中勇闖難關,通過游戲通關解救世界。此影片中很多鏡頭都來源于虛擬現實世界,所以為使導演、演員可以直觀感受空間場景,制作中創造了綠洲世界。在拍攝虛擬仿真環境鏡頭之前,導演都會對電影場景勘察,親身體驗,通過不斷地將拍攝角度進行調整,希望能夠滿足觀眾對于畫面真實感受的需求。而演員也會頭帶VR頭盔,切實感受虛擬仿真環境場景。
虛擬仿真視域下影視發展中除了會將此技術應用于制作中,而且其中較為突出的特點便是可在拍攝時將攝影師維持畫面構圖穩定性壓力大幅度的減少,特別是在對運動式跟拍時,對于攝影師而言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如果無法將軌道鋪設時,當遇到需要快速跑動進行拍攝,那么攝影機穩定性難以確保,極易導致拍攝的畫面出現了抖動,影響到了畫面質量,甚至不能使用。雖然為了確保攝影機足夠的穩定,會在拍攝時使用穩定器,使畫面盡可能地不抖動,確保攝影師能夠將更多的精力放在畫面質感方面,工作壓力減輕。但仍需攝影師將鏡頭始終聚焦于演員身上,保證演員畫面位置與導演預期效果相符。使用穩定器,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攝影師鏡頭控制方面難度加大。拍攝過程中若鏡頭方向、角度未控制好,雖然可以通過后期裁剪緩解此問題,但極易導致畫面精準度較低,甚至可能畫面根本不能使用,此時就要進行重新拍攝。
而虛擬仿真技術應用到全景拍攝中,不僅可以使拍攝的時間縮短,而且畫面構圖工作壓力減小,主要集中于后續制作。此技術主要采用的原理便是現場畫面全部通過全景相機來完成,而攝影師只要將相機穩定性維持好即可。在完成拍攝以后,后期制作中會以具體情況為依據對鏡頭畫面進行合理裁剪,保留好所需的畫面。也正是由于此技術具備了簡單易操作的拍攝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將攝影的難度降低,影片中關于子彈時間等一些高難度特效鏡頭的操作變得容易。例如在《木星上行》影片的拍攝中涉及到了很多追逐戰場景,如果依然使用傳統拍攝方法,不僅拍攝難度加大,而且效果也并不理想。所以拍攝團隊中使用了先進的攝影機系統,屬于全景式多機位設備。此系統最大的優勢便是能夠盡可能地將更多的畫面信息收集到,同時即便拍攝時攝影機有輕微移動或者是偏差,也不會對拍攝效果帶來太大影響。當前影視發展中,虛擬特效、角色所占的比例日益提高,而虛擬仿真技術的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泛。此技術對于影視發展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不僅可以將作品制作質量提高,而且優化了后期制作流程,將拍攝中可能存在的較多不確定性因素減少,節約了成本。
虛擬仿真視域下影視創作越來越趨于智能化,發展的速度非常快,而新理念、新技術、新邏輯的融入使得導演功能性越來越強。虛擬環境下,觀眾并非是傳統意義上的觀影者,而是能夠根據自身思維將電影情節繼續深化,同時給予影片個人獨特的見解與評價。觀眾可根據自己偏好預設故事發生的情節,脫離了編劇固化思維,使得現實影片所要傳達的意義弱化了,將觀眾主體性充分體現。虛擬仿真視域下,電影主導者演變為觀眾,而導演同樣也需要充分考慮到這一變化,遵循以及尊重觀眾選擇,創作過程中給予觀眾更多自由想象的空間。傳統影視發展中,只要控制好現場即可,而虛擬仿真視域下則要完成全場景全方位拍攝,對不同獨立空間不同情節變化準確把控,既要關注到情緒,又要將每一個單元素有效的整合為統一畫面,借助空間的立體感來將虛擬現實主題表達出來。另外,虛擬仿真視域下影視發展要求投入的機器較多,而且涉及到的鏡頭很多,所以導演要合理安排,盡可能地將視覺誤差幾率降到最低。虛擬仿真技術可以說是影視發展中的創新之舉,不管是在拍攝方面,還是在制作方面都將引領影視行業未來發展趨勢,發展前景非常廣闊。
但是虛擬仿真技術屬于是一種新興技術,雖然具備了較多優點,但是由于此技術牽扯到的學科較多,有人工智能、計算機、傳感技術等等,依然還會存在一些局限性,對于一些未解問題或者是技術壁壘,仍然需要進一步進行研究與優化。比如觀眾喜歡某一影視演員,主要是由于其能夠在同觀眾互動時產生心靈共鳴,情感體驗會更加豐富一些,但虛擬仿真視域下影視作品中的人物都是虛構的,目前還難以同觀眾達成心靈上的交互,可能還會使觀眾產生反感及抵觸心理,也正是由于虛擬仿真中人物真情實感的缺失,導致觀眾總感覺在與機器對話,表達的情感更趨于虛情假意,為此這便是技術難以達到的情感投入。若站在觀眾視角下,虛擬仿真視域影視發展可以說給他們帶來了很多新鮮感,視覺享受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精神寄托與啟迪依然是影視未來發展的方向,這同樣也是對虛擬仿真技術的巨大挑戰。所以虛擬仿真視域下影視發展機遇與挑戰共存,這就需要其緊抓機遇,積極面對挑戰,在不斷創新與優化中,試圖探索感知、肌肉系統,結合計算機技術,平衡人與信息間的關系,在硬件方面增設一些輔助性設備,比如大空間定位、跑步機以及手勢識別等等,不斷提高畫面質感,增強觀眾體驗。
總而言之,當前影視行業發展速度較快,也是大眾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隨著觀眾對于影視作品要求越來越高,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影視領域的創新發展。而虛擬仿真技術應用其中便是順應了時代發展需求,滿足了觀眾多元化的觀影需求,將影視行業推向了智能化、創新化發展領域,未來發展前景較好。但是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虛擬仿真視域下影視發展必然還會面臨著更多機遇與挑戰,這就需要其緊緊抓住機遇,積極應對挑戰,以觀眾體驗為核心,探尋一條嶄新的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