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春景
(吉林建筑大學,吉林 長春 130118)
傳統觀念“重學輕術”的思想,對研究型大學都有無形的崇拜之意。但是,研究型大學已不能夠滿足當今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而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和專業基礎知識的又掌握扎實的操作技能的應用型人才是目前人才市場的急缺口,尤其對于地方本科院校來說,培養應用型人才能很好的促進吉林省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發展,使吉林省高校提升競爭力和進行可持續發展。體育教學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環節,在本科院校應用人才培養環節中,體育教學擔負著“健康體魄、健全人格、愛國敬業”重任。將“以本為本,立德樹人”思想貫穿體育教學全過程,構建“四回歸”體育教學模式,提升學生實踐能力,提高綜合素質。黨的十九大做出了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重大部署,培養德才兼備的有為人才是當今高等教育的歷史使命,高等學校應該以本為本,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增強學生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學生實踐素質,培養適合社會需求的應用性高級人才。體育教學的價值是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這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不謀而合。體育教學是基礎,不僅僅要教會學生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養綜合素質高、人格健全、人性完美的各方面的人才。基于此,創新性的構建適用應用人才培養目標下的體育教學模式,將學生總素質提升以及實踐能力增強有著積極促進作用。
應用型本科院校進行的體育教學模式改革已顯初步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問題。王華文(2019)認為根據經濟多元化、多樣化發展對應用型本科院校體育教學模式提出的多類化、多樣化需求來創新應用型本科院校體育教學培養模式,探討了體育教學模式以應用為主導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李沫儒(2019)認為要實現現有體育教學模式轉變,應用型本科院校體育教學改革應強化制度與文化、教師隊伍和學習環境三個方面的改變。王榮德(2019)認為應用型本科院校體育教學模式構建過程中應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成才為主線”的教育理念,切實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應用型本科院校更加關注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主要是為了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更好的為社會服務。在這一進程中體育教學如何能夠起到其特有價值,眾多學者為應用型本科院校體育教學模式改革提出的建議中,主要是教育理念要轉變,培養方式要創新,學習環境要多樣,參與主體要盡心。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大學日益呈現出應用型特征而發展成為應用型大學,用型人才更是為國家的經濟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國:美國應用型高校體育教學主要依托社區學院來實現。社區學院特別重視實踐學習,課程模式的設置很多時候是根據社會實踐的要求來制定的,教師根據課程需要會將課堂在實踐場所或者模擬場所進行,授課方式更加靈活。德國:應用科技大學是為了迎合市場需求而專門培養應用型人才,應用科技大學體育教學更加關注體育人才的實踐指導能力,并且在體育技術革新上屢創佳績,充分展現了其強大的生命力,其培養的應用型體育人才在德國的社會發展中發揮著巨大作用,促進了德國的經濟發展。
傳統上崇尚的是研究型大學培養精英人才,以往國外高校體育教學更加注重體育人才科研能力提升。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各行各業的繁榮發展,精英體育人才培養已不能完全適應體育大眾化發展需求,而以此實踐能力提升為主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為主旨的體育教學模式恰好的滿足了這一發展趨勢。
什么是應用型本科人才?這是我們在進行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研究過程中需要首先明確的概念,通過查閱和梳理相關文獻,發現不同學者從不同角度給出了不同界定。吳中江教授將應用型人才的提出歸結于科學技術快速發展背景下社會分工愈加細化所產生的結果,“用”之于應用型人才謂之核心,“學以致用”之于應用型人才謂之本質,將應用型人才在層次上劃分為應用型本科人才和應用型高端人才,前者側重專業基礎理論與專業知識的基本應用,后者則主要指應用型碩士和博士。學者孔繁敏通過類比研究型人才的概念來界定應用型人才的概念,從哲學角度出發,發現和研究客觀規律的人才稱之為研究型或理論型人才;應用客觀規律的人才稱之為應用型人才。簡言之,研究型人才側重基礎理論研究,應用型人才則側重將基礎理論應用于實踐。金國華將具有扎實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并能將專業知識理論加以轉化進而應用于今后所從事的職業崗位中的人才稱之為應用型人才。該類型的人才具有極強的應用能力,能夠將掌握的專業理論基礎熟練地應用于實踐工作中,在理論與實踐中形成良好的動態平衡。王青林認為應用型本科人才應注重掌握和應用專業基礎理論知識而非發現和創造新知,強調實操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以及職業素養的養成。由此,應用型本科院校內涵:是指既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完備的專業技術體系和專業素養,又能夠將所掌握的專業理論知識轉化為未來職業崗位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主要是為社會打造更多高素質和高知識水平的應用型人才,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同時需要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質與創新能力。體育課程的開展,對于學生身心素質的提升和健全人格的養成均具有著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傳統的體育課程教學模式與其它階段的體育教學模式并無二致,弊端無須贅述。首先,是新時期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必要手段。所謂的應用型人才,所強調的重點更多地側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教學應當基于標準理論的構建并在此基礎之上進一步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拓展和實踐能力的提升。只有通過體育學習提升綜合能力,才能促進人類智慧的不斷提高。而這恰恰與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辦學理念契合。其次,是滿足當前人才培養切實需求的必要舉措。教育改革的目的在于推動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應用型本科院校教育宗旨要求培養出的學生具有綜合能力,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必然是基礎。因此對體育課程的改革,實為滿足人才培養需要的舉措。最后,是推動體育理論深入發展的重要力量。關于體育教學的意義已為眾所周知,雖然體育是一門實踐性學科,但教育理念應當以院校的定位相適應。既然傳統的體育課程教學模式已顯落后,則體育課程教學的改革,也就成為了為體育教育發展指引新方向的有益嘗試,并能夠在實踐過程中提煉出更多更有價值的體育課程發展理論。
新的體育課程教學改革方法不僅關注教學的內容,同時也更加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而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無論是應用型本科院校亦或是其他各高校,都存在一個共同的問題,即教學的方式方法簡單且粗糙,使體育課程成為了學生的自由活動課,教學效率明顯不高,無法對其應有的內涵進行體現。也正因如此,導致當前應用型本科院校在進行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存在較大的阻力。
當前,新課程改革提倡“擴招”,所以,所有的高校都在不斷地擴大招生規模,但是該政策也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例如“就業難”。對于高校而言,該政策所產生的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教學資源的短缺問題日益嚴重,這一問題在各個學科中幾乎都有不同程度的凸顯,而在體育學科中表現得卻異常明顯,而體育教學資源短缺,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的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開展也增添了較大的難度。
在傳統的院校中,對于體育課程的開展所采取的手段通常都是按照書本內容進行,而在教材中,大多數體育教學的內容也都是依據體育類型的不同進行詳細的歸類,且多以競技型體育為主,對基礎知識進行大篇幅傳授,而關于體育精神和體育文化教育則并不涉及,由此可見傳統體育在課程設置上存在較大的不足,而正是這類問題的存在,導致體育課程的評價機制并不完善,進而影響體育課程改革的效率和進度。
雖然現代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顯著的提升,但學生的綜合身體素質卻令人堪憂,體育課程設置的最直接目的在于幫助學生鍛煉強悍的體魄,并通過體育技能領悟到深層次的體育精神和體育文化。應用型本科院校對人才的培養,僅僅使其具有扎實的技術水平顯然小夠,只有通過體育教育實現對學生身體素質和適應能力的培養,才能保證體育課程的價值。
體育課程設置內容要注重多樣化、系統化,只有選擇的項目多,學生才有可能選擇到自己愛好的項目,并從眾多項目里找到與學科相應的可互做提高的項目。在學習中培養興趣,促成學習動機,提高課堂氣氛,讓學生處于相對活躍狀態。體育課程教材中的內容也要多增加與專業相關聯可以互為提高的內容,增加生活相關的技術能力信息,加強課程學習與生活實踐的必要聯系,如在學習網球、橄欖球,健身,體操等項目時,都要適當與生活實踐相結合,汲取生活中能用到的技術技巧,提高生活質量。另外,各地方院校還可以根據學校本身歷史發展的特點為主,呼應地域或民族文化為輔,適當地增添一些特別的課程與實踐活動,改善學生枯燥單一的學習環境,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對于高校學生成績的評定,不要局限于原有的規章制度,要不斷更新新形式化的教學評價,評價內容可以運用多方面綜合評價方式或者主觀分析方式,加強與學生實際運用相結合,得出一個相對公平,全面的成績的評價結果。在課程實施運用的過程中達到與實踐運用結果相輔相成的評價目的,體育課程評價可以有效的了解掌握學生的課堂學習及課外學習情況,與此同時課程評價又可以為課程實施提供一定的反饋有效信息,從而可以實現及時調整各種課程中不可行的要素。所以,新的課程體系構建必須在上述評價原則的基礎上建立顧全學生互評,同專業其他教師評價和過程性評價與綜結性評價相結合,淡化技能強弱評價,加大對過程性提高的評價比例,同時要把學生進步幅度的大小統一統計后納入到評價內容之中,作為合理的評價結果比較。
除了要做好基本的體育課程教學之外,還應加入健身體育、休閑體育、拓展體育等新的教學內容。一方面,教師可以培養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推動全民健身。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將體育課程作為必修課程,使實踐具備更多的理論支撐。要想實現自身發展,應用型本科院校必須從實際出發,注重硬件建設。在體育課程教學改革過程中,加入民間體育項目,開展一些與民間傳統文化相關的體育活動。組織學生開展課外俱樂部活動,更好地傳承和發揚我國的體育文化。
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屬于我國的一種新形式的高等教育體系范疇,應國家發展的創新需求,對教育目標進行定位,以打造應用型人才為目標,認真做好基本理論教學,全面提升學生的應用、實踐以及崗位適應等綜合能力,并養成創新精神與可持續發展理念,通過理論與實踐的雙重培養來幫助學生逐步養成健全的人格與心理特質。為符合當前培養人才的具體需求,要積極推進對應用型本科院校中體育課程進行改革和創新的進度,更好的符合學校的教學規律和辦學理念。因此,做好應用型本科院校體育課程的改革,不斷摸索并累積更多的經驗,能夠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強力發展提供積極的動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