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華迪
(河南科技學院新科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0)
近年來,鄉村特色旅游結合電子商務發展的模式逐漸成為當下最火熱的形式之一。在旅游電子商務的背景下大力開發鄉村特色旅游,帶動鄉村經濟發展,使傳統的旅游業轉換為旅游電子商務的營銷模式,為農村本土特色旅游帶來了新機遇。近幾年電商行業得到快速發展也改變了人們的消費方式,農民通過電商平臺宣傳本土特色文化和產品。把電商平臺推向高峰,電商行業作為一個新型產業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不僅可以推銷農副產品,對于鄉村振興也是具有支撐作用。
鄉村振興不止是經濟的振興,也是文化和教育的振興,鄉村振興不僅提升了農民的素質,并且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延伸農業產業鏈,提高農業效益。旅游電商脫貧是以旅游,電子商務平臺為前提通過網絡手段擴大旅游業銷售額從而推動鄉村經濟的發展。
河南省是一個人口眾多的農業大省。近幾年,河南省通過鄉村振興的途徑,積極發掘農村地區的創新和發展。省內的各個地市緊緊抓住電子商務,互聯網等新技術,涌現了一些具有河南特色的農村電商,通過展現各地的特色產品提高了省內的經濟發展,如:信陽毛尖、新鄭紅棗,正陽縣花生等,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當地產品。此外,河南省內陸陸續續有許多電商平臺企業進入了農村綜合示范縣,其中被評為國家級綜合示范縣的大約有40 個。為了更加方便服務,還建立121 個縣級的電商扶貧的服務平臺。河南省對于農村電子商務也出臺了相應的政策,比如促進人才回流,增加農民工作機會等可以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并且,政府加大了對農村本土人才回流的保障措施。為了吸引高校畢業生和在外群體,政府根據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為返鄉就業創業人員提供待遇較好的崗位,同時還給予一定的資金補貼。
由于現在市面的旅游產品都極其相似,沒有自己的特色。許多旅游景區的紀念品都出現同樣的困境,如:“長相一致”、質量偏低、缺乏創意等問題。目前,旅游商品景區存在著大量粘貼復制版的旅游紀念品,并且缺乏文化內涵,地域特色不突出。農副產品大多都是農戶自己種出來的,沒有經過食品安全檢驗,直接在網上進行銷售,產品包裝比較隨便,產品質量無法保證。
電子商務平臺建設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財力,農村經濟不發達,導致旅游電商平臺基礎薄弱。在河南省內的大多數鄉鎮里,還有一些由于網絡線路不暢的問題,出現了一些信息無法傳播的現象。在河南省內的鄉村,很多都是在鄉鎮里設了物流點,物流點的設施較少,在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還是處于滯后狀態。同時,各大平臺之間的數據與物流服務并不能實現有效共享,因此降低了整體的運行效率和服務體驗,造成資源浪費,無法真正幫助農村促進電子商務的發展[1]。
由于農村基礎條件較差,一些從高校畢業的大學生都選擇去大城市發展,幾乎沒有人留在農村工作。在農村的整個電商的大環境下,從事該行業的主要是當地的年齡較高的農民,他們對現代的科技技術的使用存在著一定的困難;此外,農民認為只有土地才是最穩定的財富,對于電商平臺的崛起,他們很難接受新的理念,而對電子商務產生抵觸的情緒。另一方面是通過電子平臺交易時,并不需要雙方面對面的完成交易,而是通過虛擬的平臺來進行交易,這對于農民的心理造成一定的擔憂,因此就會對電子商務存在懷疑和不信任的態度從而不敢接受電商平臺,不敢輕易嘗試。
現在大多數旅游紀念品和旅游產品都是通過傳統的市場方式進行交易,尤其對于旅游紀念品來說,目標客戶薄弱,只針對去景區旅游的顧客售賣,所以銷售模式過于被動,銷售渠道比較單一,在農產品成熟豐收之時,由于沒有及時的售出經常出現產品滯銷,價格偏低,從而打擊農民的積極性。不是所有的農產品都適合在電商平臺銷售,很多農民盲目的把產品銷售渠道全部寄希望于網絡上,從而導致產品積壓的問題。
加強旅游產業的發展,吸引人才創業。將旅游紀念品開發成獨一無二的地方景區名片,武寧縣新寧鎮創建了“全域旅游示范縣”并且以茶文化為基礎,以特色茶文化為中心打造了茶文化活動中心,不僅有茶藝表演還有專業師傅在現場制茶,游客也能參與制茶、采購成品,讓游客對茶有進一步的了解。洛陽的重渡溝開發了一系列以“竹”為基礎的紀念品,如竹水槍、竹水桶等特色產品,深受游客的喜歡。除此之外農產品也可以根據當地氣候,土壤開發出屬于自己的特色產品。如開封西瓜,可以打造出屬于自己的西瓜特色品牌。新鄉輝縣的山楂,輝縣的山楂具有果實飽滿,果色鮮紅等特點,適合做醫藥制品和深加工食品,可以在西瓜和山楂豐收之時,把剩下的產品做成西瓜干,山楂片等品種,從而進行獨立包裝,讓他們成為人們日常小零食,無形中加強對品牌的宣傳,抓住產品的特色擴大影響力。
通過旅游資源,打造特色旅游勝地。廣東白水寨景區因國內落差最大的瀑布而聞名,除了宜人的景色還離不開特色產品的開發。利用景區特色圍繞溫泉、吃住進行多元化產品組合,開展了去村民菜地采摘和漂流項目。又與旅游社合作帶動了景區發展。2010年一組關于“九寨溝小蘿莉”的照片席卷網絡,網友集體被“九寨溝小蘿莉”的照片所折服,其實這是景區利用網紅進行宣傳的手段,同時吸引大批網友前去九寨溝打卡旅游。此外,新鄉的南太行文化,可以通過利用南太行的優勢,形成旅游度假勝地。同時,借助短視頻或者直播平臺每天進行不同時間段的景區景色的現場直播,以達到吸引人們前來參觀游覽和打響輝縣的知名度。
農村的網絡數字基礎設施比較薄弱,不夠完善,我們要積極推廣不斷加強農村電子商務的宣傳,通過電商扶貧找出一條以市場為導向的道路去激發農民心中的動力,不斷完善電子商務平臺,保障數字化產業鏈,帶領農村走向經濟時代。例如,浙江省德清縣建立了全域數字專門治理的實驗區,通過以地理信息為基礎,加上農村全域和農產品生產的產業鏈接進行一場大規模的“數字革命”。在數字鄉村發展領域,通過智能轉型實現一個產業的興起,通過電商的銷售進而使產業鏈得到增值。重慶市的榮昌區開展了活豬網絡市場,通過電商平臺成功地打造了生豬產業監管平臺、養殖平臺、線上交易平臺和金融服務平臺,通過電商平臺解決了活豬市場所存在的諸多難題,同時也實現了生豬活體的線上交易和線下屠宰運輸的動態監管,成功的開創了活豬一體網絡市場。因此應該加強電子商務在農民心中的認可度,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數字應用等項目,發揮農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以數字應用和鄉村振興體系相結合,發展鄉村的集體經濟和風俗文化,推動鄉村服務數字化。
農村電商人才缺乏,可以制定并出臺人才引進計劃,鼓勵專業人才到基層工作,利用政府主導作用,加大資金的投入,在農村培育電商帶頭人,鼓勵開展更多的電商培訓,農民通過電商技能培訓熟悉電商的基本業務,去經營網絡服務站點,通過提升農村地區電商人才的整體素質,促進農村人民就近就業[2]。還可以搭建電商人才需要的交流平臺,促進照片科學信息以及常態化[3]。通過完善電商在農村的整體規模,加快生產加工,包裝營銷,物流配送等各個至關重要環節,提高電子商務的運營效率,進而吸引更多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和來農村創業。婁底市的李雄武,創辦了電子商務與農村經濟相結合的獨特模式,通過平臺向雙江方池生態養殖基地,洪家山藥材基地等,為200 多個貧困戶提供雞、羊、鴨等3500 多只,通過電商平臺和視頻宣傳銷出了許多手工產品和農產品。除此之外,平臺依靠萬樂福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建設了傳統手工產品技能培訓中心,鄉村旅游民宿中心等項目,從而帶動農民就業創業。與此同時,加快完善物流體系,進行鄉村式的抱團發展,可以促進電商產業發展,帶動相關產業興起。
同時,隨著電子商務在農村的發展,僅僅在農村注冊網店的就已經達到了1300 萬家,有許多農村已經形成了淘寶村、微商村和專門直播村,應該抓住這個機會強化政府政策的扶持,進一步培養農村電商人才。安徽省金寨縣61 歲的潘啟翠姥姥,利用抖音平臺分享自己做菜的農村生活迅速走紅網絡。短視頻的成功拍攝,給她們帶來了希望,使得她的外孫女也加入到這個團隊,一起推廣金寨美食。潘姥姥的成功,也吸引了更多的人回鄉創業,開始通過直播形式宣傳自己的家鄉特色。爭取在農村出現更多的電商明星、網絡紅人像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李子柒,記錄農村真實生活桃子姐,分享陜北飲食文化的陜西霞姐等等有代表性的鄉村人物形象,通過推廣的特色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鄉村文化和農村正能量。
近幾年國家大量投入對鄉村的基礎建設和改造,大部分農村地區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2020年電商扶貧和直播助農的網絡銷售異常火爆,許多人抓住電商平臺這個契機使得滯留的農產品成功的銷售出去。比如陜西小伙通過顆獼猴桃走上電商創業的故事,眉縣被譽為中國獼猴桃之鄉。獼猴桃成熟時大量的獼猴桃由于銷售渠道較少,而導致一些農產品積壓,當時李怡鵬先通過微信朋友圈售賣獼猴桃,沒想到幾天時間就賣出了4000 斤的獼猴桃,利潤就有將近兩萬塊錢。初次嘗到電商甜頭的李奕鵬開啟了返鄉創業的決心,之后他和朋友在淘寶上開了家網店,根據當地的獼猴桃進行銷售,除了獼猴桃還有櫻桃、油桃等一些水果,在銷售旺季時,一天平均可以接到四五千個單子。此外,又通過電商平臺讓顧客提前認領獼猴桃樹,并且每周將通過微信方式把果樹的成長過程,通過視頻和照片發送給顧客,讓顧客隨時可以了解果樹的生長情況。這個想法也吸引了很多顧客,從而也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
同時“直播助農”新模式也帶動了經濟發展,2020年為了幫助湖北商戶分銷產品,成就了直播帶貨新模式。同時各個地方應該借此機會,加強網絡宣傳并且運用網絡帶貨和直播助農的方式讓更多的農產品出村進城。通過直播和短視頻的方式把鄉村的自然風光和美食民俗文化充分的展現出來,帶動鄉村休閑農業和旅游游覽方式,實現農民的經濟增長。
雖然在電商的平臺下為很多農民提供了創業就業的機會,但是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基礎設施薄弱、人才缺乏,依然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不過,通過政府的大力投資,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將會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