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香
2021年6月11日,是仲夏一個普通的日子,但對龍灣能源建設者來說,卻是一個群情振奮,歡欣鼓舞的日子,有許多人喜極而泣。這一天,從山西省自然資源廳傳來喜訊,備受集團公司、共同體干部職工關注的沁秀公司龍灣礦井,成功取得了采礦許可證!四天后的6月15日再傳捷報,晉能控股煤業集團對龍灣煤礦及選煤廠項目開工建設的請示進行了批復,同意龍灣能源項目開工建設,建設周期63個月。標志著龍灣礦井由籌建礦井邁入基建礦井行列,即將全面開工建設。
十一年的艱難跋涉,汗水換甘果;十一年的上下求索,一朝圓夢想。這是沁秀公司龍灣能源建設史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也是共同體全體干部職工值得慶祝的喜事。
將時光的腳步追溯到十幾年前,再次聆聽歷史的回響,那奮進的號角聲仍回蕩在耳畔,一曲曲激情創業的華章躍動眼前。
煤炭主業是企業發展的根基和效益源泉,而優勢資源枯竭是當時鳳凰山礦的真實情景。礦山可持續繁榮發展的出路在哪里?員工出路在哪里?鳳凰山經濟共同體黨政一班人毅然挑起了歷史賦予的重擔,不等不靠、奮勇向前、殫精竭慮、自謀出路,提出“突出重圍,二次創業”的大膽構想。乘著國家實施大基地、大集團戰略提升我國煤炭工業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政策機遇;抓住省委省政府加快轉型發展,推進資源整合,加快實現由煤炭大省向煤炭強省轉變的戰略機遇,以沁秀公司為主體,實施戰略西移,擴張資源,承接新老礦區平穩接替的艱巨任務。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忍辱負重,排除萬難,訪沁水,到陽城,上市里,赴省城,一身塵土,滿心熱情,加強對周邊煤礦的調研力度,強力推進資源擴張,積極對外爭取資源。
經過不懈努力,籌建龍灣礦井一錘定音。根據山西省人民政府(晉政發【2008】23號)《關于加快推進煤礦企業兼并重組的實施意見》、山西省人民政府【2009】39次會議紀要和省國土廳(晉國土資函【2009】307號)《關于加快辦理省屬五大煤炭集團及省煤運公司資源配置有關手續的通知》精神要求,將黃龍山井田和老龍灣井田以及西部空白資源共計約104平方公里整體規劃作為一個礦井進行整體開發,井田地質儲量60853萬噸,設計可采儲量36165萬噸,服務年限67年,礦井設計生產能力400萬噸/年及配套選煤廠和鐵路專用線。
2010年2月8日,位于陽城縣芹池鎮境內沁秀龍灣能源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龍灣礦井項目也成為2010年山西省、晉城市、鳳凰山經濟共同體“十二五”重點工程項目。一個承載著鳳凰山經濟共同體所有干部職工的“新井夢”亮麗啟航。但創業維艱,要新建一座礦井,從立項到審批,從審批到開工建設,要獲得上至國家部委,下至省廳(局)以及市局等20多個部門的批復,工作難度可想而知,自此建設龍灣礦井的漫漫征程正式拉開戰幕。
為了讓美麗的藍圖變為現實,2010年1月20日,鳳凰山經濟共同體首次派出9名人員,正式進駐了龍灣礦井,新井開發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
步子邁開了,路卻不好走。他們離開生活和工作條件舒適的老區,來到龍灣,面對光禿禿的荒野,雜草叢生,亂石處處,沒有鳥語花香,只有蚊蟲肆虐,心里著實有些失落,但一想到這是一片希望的土地,是共同體職工的未來“夢”,就絲毫不敢懈怠。迎難而進的拓荒者們開始了篳路藍縷的創業之路。白天沒有辦公地方、晚上沒有住宿地方,就去附近的原莊村租了兩院房子;沒水、沒電、沒煤氣、沒供暖設施等種種生活困難,老龍灣的創業者們發揮了鳳凰山人不等、不靠、不要的精神,自己動手擔水、接電、搭灶做飯、燒土鍋爐,一點一點解決各種困難,他們堅信荒涼里篤定會長出希望。
他們積極加大與當地政府溝通力度,大力推進開工建設的各項前期準備工作。一邊跑手續,一邊做好村莊搬遷、地質勘探等準備工作。圍繞“一年揭煤、兩年變樣、三年成型、四年投產”的目標,不辭辛勞,奮勇前行。然而,天有不測風云。正當龍灣建設者全力以赴推進各項工作時,2014年底,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結構性改革、抓好去產能任務的決策部署,進一步化解煤炭行業過剩產能、推動煤炭企業實現脫困發展,國家對于新建煤礦的政策進行了調整,手續辦理進展緩慢。2016年,國務院下發《國務院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中明確規定3年內原則上停止審批新建煤礦項目,因此龍灣項目被迫暫停了。
項目暫停后的龍灣迎來了最寒冷的寒冬。對于龍灣建設者來說,如果說2015年之前的苦是生活及工作條件艱苦,那么項目暫停后的苦則是身心雙重的苦。工作上,手續辦理無法推進,項目建設按下了“暫停鍵”;生活上,收入微薄,身為家里頂梁柱,內心十分虧欠家人。但龍灣籌備處的干部職工,不氣餒、不放棄,熬過了漫長的寒冬,終于迎來2018年項目重新啟動的日子,龍灣礦井項目建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春天”。
駿馬自知前程遠,無須揚鞭自奮蹄。龍灣礦井建設是共同體可持續發展的核心項目,是共同體干部職工謀求未來的希望所在,歷屆領導班子都高度重視。2018年3月29日,國家啟動了對未批先建煤礦政策的調整,新建礦井必須過一道產能置換的“政策關”才能開始建設。面對短缺的指標資源和近乎白熱化的同業競爭,沁秀公司派出專人負責此項工作,知難而進,銳意進取,艱難談判。僅用一個月時間就與7家單位達成購買協議,獲得產能置換指標402萬噸,他們時不我待,創造了“龍灣速度”。
龍灣礦井項目建設是一場與時間、與政策的賽跑。為了能夠早日拿到項目核準。龍灣建設者們發揚“5+2”“白加黑”精神,經常奔波于國家部委、省市縣。困了就在車上小憩一會兒,餓了就吃塊面包或干方便面充饑。通過不懈努力,他們用7個月時間就完成了項目核準的4個前置文件和1個報告的上報和審核。
每一個證件的辦理都凝聚著龍灣建設者無盡的艱辛與心酸。在辦理空白資源探礦權時,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手續辦理工作無法上會,無形中延長了手續辦理的時間。一直牽頭負責手續辦理工作的沁秀公司副總經理田強心里十分著急。他不厭其煩地溝通協調,曾經一天內往返北京、太原。雖然十分辛苦,但他說,不辦成事絕不罷休。
的確,為了促進項目建設早一天開工,龍灣礦井的建設者們都是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全力以赴工作。王兵青,接到去北京辦理“環評報告”的任務時,來不及與家人道別,就踏上了北上的列車。成員韓斌常駐太原,在疫情防控期間,他開車連續數月往返于晉城與太原之間,行程達36000多公里……龍灣礦井的每一個建設者都能講出一連串的故事,他們太多感人事跡在這里我們無法一一贅述。
歷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龍灣礦井建設者們用舍我其誰、勇于擔當的勁頭,主動創新工作方式辦法,用“逢山開路、遇水塔橋”的闖勁和只爭朝夕的敬業精神,想盡一切辦法,調動一切資源,加快手續辦理速度,演繹了一曲激情與速度的交響樂,交出了一份滿意的“成績單”。自2018年3月龍灣項目啟動以來,三年的時間里,他們的行程約40萬公里,共辦理了十多個文件的批復。2021年6月11日,翹首企盼的采礦證終于拿到手,四天后又拿到開工批復。共同體干部職工終于吃了下“定心丸”。
這來之不易的龍灣速度是建設者們與困難搏斗“拼”出來的,是被殘酷困境“逼”出來的,是積極探索“闖”出來的,是與時間賽跑“搶”出來的,是放棄與家人團聚“獻”出來的。一路艱辛一路歌,邁出開工建設第一步,龍灣能源已然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正如雛鷹展翅等待振翅翱翔,不久的將來龍灣礦井必將成為一座成為廣大干部職工創業成才的沃土,追逐夢想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