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新利 胡文灝
他們沒有傳奇的經歷,也沒有驚人的壯舉,卻像一塊塊黑黑的煤充分燃燒自己,把光和熱無私奉獻給了礦山,只為了讓胸前的黨徽更加閃亮,只為了無愧于共產黨員這個光榮的稱號。他們是冀中能源峰峰集團牛兒莊采礦公司中的一員,在煤礦的生產戰線上,充分彰顯著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作為70后、80后,他們是公司的中堅力量,青年黨員干部應有的朝氣蓬勃、敢拼敢干在他們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他們團結帶領職工隊伍克難攻堅,為公司的科學發展、為公司的安全生產不懈努力著、奮斗著。
郭明亮雖說是一位80后,但卻有著黨員干部的沉穩與干練。擔任區長一年來,兢兢業業、勇挑重擔,一步一個腳印,從青澀到成熟,牢牢把握每一次機遇與挑戰。他的第一把火就點到了“狠抓安全工作”上,對于安全隱患整改不到位、重點工作緩慢等問題,積極參與現場調研,雷厲風行制定各項規章措施破解難題。
當前,牛兒莊采礦公司正值采掘銜接攻堅戰的關鍵時期,采煤區在三煤柱上山工作面進入緊張的搬家倒面階段,由于地質條件十分復雜,面對新安裝工作面頂板低、運輸彎道多、路線長等各種不利于安全的因素,運輸支架的工作成為了安裝三煤柱上山工作面的重中之重。郭明亮主動擔當起支架過彎道角度測量計算、調整軌道、平衡支架等工作,在井下經常一干就是十幾個小時。為了解決存在的各種安全隱患,他全程沿著運輸安全路線跟隨支架,發現有安全隱患,立即組織職工進行整改處理,確保隱患排除才開工,僅9月份一個月就查出內部大小安全隱患17條,整改17條,制止人員“三違”2次,為安全生產提供了有力保障。
出身于技術員的他,力求把每一項規程設計都做到精益求精,大到工作面作業規程的編制,小到巷道的坡度、方位、層位、夾角、支護方式等等,都會經過認真細致的計算和考慮。在東工廣1#工作面,他提出了設備合理化改造建議,同多名生產骨干共同研究改進生產運輸設備。針對溜子道各臺設備不斷進行性能改進,經反復試驗后,有效的提高了原煤生產的工作效率,極大地降低了設備損耗率。通過對輸送機設備的改進,日均生產原煤達到了1300余噸,促進了安全生產的順利進行。
作為一名80后的黨員干部,擔任采煤區副區長王玉強已有近五年的時間,可以說是公司青年干部中的佼佼者。他撰寫的七篇論文先后在國家級刊物刊登,創新的《一種煤礦用新型膠帶輸送機防跑偏裝置》《煤礦用刮板糾正裝置》等11項裝置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證書,創效100多萬元。
為了能更快更好的解決制約生產過程中的瓶頸難題,他積極投入到單位的QC技術攻關創新小組當中。針對公司三水平井底車場煤柱2#采煤工作面的安全實際狀況,他創新設計出斜坡臺階梯和工作面兩巷點柱超前支護放倒裝置,在上級質量標準化評比驗收中大放異彩,獨創的“一招鮮”給各級領導留下很深的印象。東山青1#工作面受頂板和老空水的影響,需要超前預留水窩沉淀池,以往水窩沉淀池都是需要用磚和水泥砌成池子,用工多、而且都是一次性不能回收,為了減少成本材料的浪費,他設計了一種可移式清淤沉淀池,節省了用工,減少了成本材料使用。今年8月份,三煤柱上山工作面頂板破碎、底板松軟,造成工作面20多個支架發生嚴重倒架、咬架現象,給現場安全和正常回采推進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為了徹底解決問題,他連續幾天盯現場,深入剖析工作面的構造變化帶,結合有關技術部門,對工作面大傾角開采支架倒架、咬架及防倒防滑改造加固和調架工作,提供了一套整體工作思路和作業方法,確保了三煤柱上山工作面正常開采。
掘進區的黨支部書記段華,今年41歲,是一位70后。他擔任支部書記時間不長,卻很稱職,對職工工作生活中的各種疑難問題做到了親力親為。不管年齡比他大的,還是比他小的職工都愿意找他。八月的一天,剛剛升井的段華,還沒有進值班室,就被職工溫占強攔住了。經過一番溝通,他才知道,公司為提高職工技術能力,豐富理論知識,要求每名職工用手機線上學習“安知”課程,溫占強沒有智能手機,不會操作。段華了解之后,先是講解了職工技能提升的重要性,又耐心主動幫助他實名注冊,手把手教他具體操作,直到他能熟練操作,最終放下心中的偏見,主動購買了手機,按時完成了40節的課時。
作為黨員干部,段華事事沖鋒在前。為了做到了學習和生產并駕齊驅,“安知”學習全覆蓋,他對每個職工的作息時間提前進行了解熟知,配合職工的空隙,逐個進行普及。考慮到單位有一部分職工使用老年機,他就組織大學生利用班前會、班后會的時間,在值班室幫助職工進行注冊,做到了注冊率、參與率全覆蓋。學習任務完成了,他又把目光投到了轉變職工不良習氣上來。為消除部分職工存在的軟、懶、散不良習氣,他組織開展了“強素質、轉作風”軍訓活動,他親自帶隊,嚴格訓練,近十來天的時間,這部分職工的責任意識、安全意識、團隊意識較以前有了明顯的轉變,這一舉動為完成攻堅戰時期的生產任務起到了很好的推動和助力作用,被其他生產單位爭相效仿,受到了公司黨政領導的一致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