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安/口述 王漢平/文
6月16日,是我的生日,窗外淅淅瀝瀝下著雨。這天,在中煤平朔集團有限公司安太堡露天礦生產一隊、生產二隊,我曾經帶過的幾名徒弟或帶禮物上門祝賀,或通過電話、微信進行問候,感謝我對他們技術上的傳幫帶,以及工作生活上的關心幫助。讓我深深地感受到師徒情誼深似海,也讓我想起了我當徒弟時,師傅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懷。
記得1991年5月,我剛部隊轉業分配到中外合資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礦成為一名重型卡車司機時,正是企業“內憂外患”的困難時期,礦坑采剝比失調,南排土場大面積滑坡,國際煤價大幅下跌,美國西方石油公司撤出全部股份。
那時工作條件很艱苦,記得剛下礦坑現場培訓時,面對當時最先進170D“巨無霸”重型卡車,我有些茫然。好在隊里安排鄭丙和當我的師傅。鄭師傅和善可親,就像兄長一樣,給予我無微不至的關愛。我就像小學生一樣,每天跟著師傅認真聽、認真學。可以說,師傅經常是手把手、不厭其煩、毫無保留地教;我自己也很認真,而且不懂就問。
他不但教我操作技術、排除故障方法、日常安全知識等,還教我為人處世之道等等。有時,我和鄭師傅還在一起探討技術、交流學習工作經驗、談理想、展望人生。我也幫助鄭師傅打水、打飯、加油、打掃設備衛生,跑前跑后,生怕師傅累著。尤其上夜班休息時,兩人同在一臺卡車上,我睡覺不規矩,經常翻來覆去地“折騰”或打呼嚕,弄得鄭師傅休息不好。
總之,那時我們的師徒關系很融洽,很和睦,真的就像親兄弟一樣。師徒之間互幫互學,互敬互愛,無話不說,每班同上同下,形影不離。工作生活在企業這個大家庭里,我感到很溫暖,很幸福。
那時,我年輕身體壯,能吃苦,平時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出滿勤、干滿點完成本職工作任務的同時,還積極參加礦里組織的技術培訓、各種學習、文體活動等。每天的工作生活很豐富,很充實。
參加工作的第一年,我跟鄭師傅同住一個宿舍,每天晚上只要不上夜班,我就在微弱的燈光下看卡車技術書籍、給家中父母寫信到深夜。一天,鄭師傅睡一覺醒后看我還沒睡就問我:“小王,怎么還沒睡,在干什么呢?”我說:“在給父母寫信。”鄭師傅開玩笑地說:“怎么想家啦,趕明給你介紹個對象,保準不想家。”說完哈哈大笑。隨后,又一本正經地說:“早點休息,明天還要上早班呢。”我說:“知道了,謝謝師傅。”然后立即熄燈睡覺。
我對師傅無微不至的關愛,非常感激。一年后,我因班組調換,到了別的班組,戀戀不舍地離開了鄭師傅。每逢過年過節,我總是忘不了登門看望鄭師傅。就算是有事去不了,也會利用休班時間登門看望,還經常打電話發微信聯系,向鄭師傅匯報工作、學習、家庭情況。
鄭師傅是我啟航職場的導師,是我工作生活學習中的良師益友。如今,我也成長為別人的師傅。我的成長離不開鄭師傅的諄諄教誨。三十年來,我一直難忘入職師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