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榮
(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102600)
河口瑤族自治縣位于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東南部,南與越南老街省相鄰,國境線長193km。河口口岸是中越邊境云南段最大的口岸,屬國家一類口岸。地區交通非常便利,有鐵路昆河米軌鐵路、蒙河準軌鐵路、昆河公路、紅河航道在此形成樞紐與越南對接,是云南省乃至西南地區通向東南亞、南太平洋最便捷的陸路通道。
地區內主要有河口北站、河口站及山腰站,呈三角形分布。河口北站是蒙河準軌鐵路上的區段站,主要辦理本地客貨運業務及國際貨物列車的換裝作業。山腰站是昆河米軌鐵路上的中間站,主要辦理國際聯運貨物列車進出口通關業務。
圖1 河口地區地理位置
圖2 河口地區車站示意圖
目前口岸執行“兩地兩檢”模式,我國出入境貨運邊檢作業均集中在山腰站辦理。辦理通關的車站設備陳舊,作業效率低下。
我國出境國際聯運貨物列車徑路為河口北、河口、山腰、老街,入境國際聯運貨物列車徑路為老街、山腰、河口、河口北。區間運輸徑路復雜,折角運輸較多。準米軌換裝效率低下,昆河米軌鐵路設計標準低,列車運行速度緩慢,米軌通道能力不足。目前老街至河口北僅辦理貨物列車1.5對/d。
經預測,2025年、2030年和2040年河口口岸進出口貨運總量分別為 1000×104t、1300×104t和 2200×104t,其中鐵路承擔 120×104t、200×104t和 1350×104t,約占全口岸運量的12%~62%。初期、近期鐵路承擔比例較低,主要受昆河米軌通道能力限制;遠期中越準軌鐵路建成,鐵路將成為口岸進出口運量的骨干交通方式。
為縮短老街至河口北運輸徑路,加快通關時間,減少折角運輸,提高運輸效率。綜合提升河口口岸國際聯運能力,發展口岸地區物流園區。結合中越準軌鐵路建成,近遠期車站分工角度共研究了如下方案:
方案I:新建河口北至山腰準軌聯絡線
近期,河口北拆除米軌到發場、準米軌換裝場,將現有場地改造為準軌貨場,提高河口北站的公鐵聯運能力。將河口北站準、米軌換裝功能搬至山腰站,新建準軌到發場、準米軌換裝場、米軌存車場,并根據海關要求配套建設相關設施。遠期,山腰站按物流園區進行規劃,預留物流園發展條件;另將海關等設施搬遷至河口北口岸站。
圖3 方案I:新建河口北至山腰準軌聯絡線方案示意圖
圖4 山腰站改建示意圖
方案II:搬遷山腰口岸站至河口北站
近期將山腰站邊檢功能搬遷至河口北站,按海關要求對河口北站進行改造,山腰站維持現狀,米軌普通中間站。
圖5 方案II:搬遷山腰口岸站至河口北站方案示意圖
方案III:新建河口北至老街準軌聯絡線
近期河口北站改建為橫列式邊檢口岸站,新建邊檢大樓,到發場兼邊檢場,增設到發線2條,調車線2條,并延長到發線滿足850m有效長,兩端咽喉相應改建。山腰站維持現狀,米軌普通中間站。
圖6 方案III:新建河口北至老街準軌聯絡線方案示意圖
表1 方案優缺點比較表
通過上述比較可知,雖然方案I近期公鐵聯運能力尚有缺口,但投資最省,可以滿足近期鐵路國際聯運需求,有利于對既有山腰站現有資產的開發利用,緊臨遠期規劃的中越公路口岸。在目前中越準軌鐵路通道建設無明確啟動規劃,而河口地區中越聯運有著較明確和穩定運輸需求的情況下,方案I既可以解決河口地區中越國際聯運需求,又能兼顧中越準軌通道口岸站設置的不確定性,故推薦方案I。
運輸方案:通過鐵路進出口的貨物,在山腰站完成口岸聯檢作業。其中需要換裝的貨物通過新建河口北至山腰聯絡線進出河口北站、山腰站,并在山腰站完成準米軌的換裝作業;不需要換裝的貨物通過昆河米軌運輸。
本項目通過對河口地區現有國際聯運設施的改造,發掘鐵路運輸潛力,對提升河口地區中越國際聯運能力,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實現少數民族地區脫貧致富,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