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妙玲
摘要:在高中生的學習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課堂導入非常重要。巧妙的課堂導入為將要學習的課程做下鋪墊,設定了一定的情境,可以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迅速進入學習狀態,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高中政治的教學中,課堂導入的教學方式也十分有效,教師運用課堂導入的方式更有利于改變政治科目的枯燥的刻板印象,讓學生學好政治,愛上政治。
關鍵詞:課堂導入;高中政治
引言:
根據高中思想課程的新標準和要求,教師需要創新教學方式,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引導學生在課堂中主動參與,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而課堂導入的教學方式很大程度上符合了新課標的要求,對高中生的學習及今后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教師更要在課堂中采用課堂引入的教學方式。下面便來談談在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二政治課堂教學中課堂導入的有效性研究。
一、創設政治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在高中的政治教學中,許多內容需要記憶,這一定程度上會讓學生覺得這個科目枯燥,但是通過在課堂導入時設定特定的政治環境,課堂便不再只是講述課文內容要求學生記憶的枯燥無味的課堂,而是一個充滿趣味的課堂。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便有學習的興趣,而且通過政治情境潛移默化的影響也會加深學生對知識的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效率。既有趣又高效的課堂,對學生的培養是十分有效的。
例如在《我們的中華文化》一課的講解時,教師在課堂導入時可以運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與本課內容貼合的情況下,創設下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情境,讓學生在本課的學習中充滿文化自信,懷著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忱,激發學生繼續往下學習的興趣。而且教師所創設的學習環境還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作用,通過這一情境,學生的本節課的內容“中華文化”越發深刻,提高了學習效率。
二、設置課堂疑難,引導學生思考
“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在高中政治教學中,不僅學生可以作為提問的主體,教師也可以作為提問的主體。在課堂導入時,教師可以先按照所要學習內容對學生提出疑問,讓學生帶著疑問去學習這節課,在學習的過程中又有了進一步的思考,以學生的好奇之火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讓學生在邊思考便學習的過程中學思結合,對課文內容有新的認識,還對內容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有在學思結合的過程中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思考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
例如在學習《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一課時,教師在課堂導入時先給學生設下疑難,“為何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讓學生帶著這些疑問自己先去閱讀一遍課文,然后教師再開始講解本課內容,在講解的過程中教師不能直接講出這些問題的答案,而是要讓學生在聽講后,自己悟出答案。通過這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承接上次內容,學生溫故知新
高二下的思想政治要學習《文化生活》,這一書的連貫性較強,每節課的內容都有一定的關聯性,所以教師在課堂導入時要聯系上節課的內容,從而引出本節課的所要講的內容。而且《文化生活》的知識點也很多,如果教師不帶著學生復習上節課的內容的話,學生自我復習效率又不高,會導致學的知識大部分遺忘。“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通過這樣的課堂導入,學生更加了解每節課直接的聯系,也會更加了解課文的內容,更重要的是,學生會逐漸養成復習的習慣,從而自我復習,提高學習效率。但要注意的是,教師要把握好復習的時間。
例如在學習《文化創新》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時先給學生復習上節課《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通過繼承發展讓學生很自然的了解這節課要講文化創新,也明白文化創新離不開文化傳承和發展。從而加深了《文化的傳承性與文化發展》一課的印象,也為《文化創新》這一課做下鋪墊。
四、聯系現實生活,進行實踐活動
政治作為一門有現實意義的科目,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聯系生活實際。所以教師在教學時的課堂導入中應該聯現實生活,不能讓思想政治成為一門空談的科目,而與生活聯系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進行社會實踐活動。而且社會實踐將學生從教室中解放出來,在充滿現實意義又有人文關懷的社會中活動,這種活動讓學生“實踐出真知”,切身地感受到了思想政治無處不在,從而明白思想政治的意義,也會對這一門科目更感興趣。
例如在《文化與社會》一課的學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走出課堂,尋找身邊的文化現象,讓學生談談這些文化現象對自己的影響,從而讓學生切身體會何為文化現象,也為第二課《文化對人的影響》鋪墊。這便是這兩節課的課堂導入。經過這次文化現象探討的社會實踐活動,學生明白文化現象無處不在,思想政治無處不在,更加理解文化對人影響這一知識點,提高了學生對《文化生活》一書的學習熱情。
結束語:
巧妙的課堂導入,猶如一節節階梯,助力學生攀登知識的山峰。課堂導入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起來,讓學生學習變得容易起來,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更重要的是課堂導入的方式還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但是教師在進行課堂導入時應當要注重創新,不能生搬硬套、反復使用一種課堂導入的方式,若是這樣的課堂導入便會起反作用,失去了課堂導入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容輝煌.新課程下高二政治課堂導入的有效性研究[J].新課程(下),2012(02):12.
[2]黃玉琴.新課程下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有效性教學探究[J].新課程(中學),2016(02):125.
[3]劉廷舉.淺議新課程下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2(04):98.
廣東省惠州市華羅庚中學 5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