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瀚予
摘要:網絡時代的到來,特別是智能手機和無線wifi的普及,給學生帶來了很多便利。但是,世界上所有事情都有兩面性,網絡也一樣。它既給學生提供了很多學習資源,但也容易使學生沉溺其中,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特別是農村高中學生大都住校,遠離父母;再逢獨生子女時代,父母都很慷慨地滿足孩子的要求,所以高中學生基本都擁有智能手機,因此孩子更容易染上網癮。網絡已經使他們的學習和身心受到嚴重影響。本文對農村高中生沉迷于網絡的現狀、原因進行認真分析。試著找出解決這一問題的對策,促使學生早日走上成才之路。
關鍵詞:農村高中;網癮;對策
一、農村高中生網絡成癮的六大表現
1、學習成績直線下降,優秀學生因為迷戀網絡變成了差生。
2、對網絡有依賴性;不顧生命的危險尋找一切機會上網。
3、情感比較冷漠,性格內向、孤僻,不擅長和同學朋友交際。
4、用錢量也比較大,超出一般的孩子。
5、課堂精力不集中,發呆走神現象比較多,在課堂睡覺也常有。
6、身體素質差,面黃肌瘦。
二、農村高中生網絡成癮的原因分析
1、高中學生自身原因
高中學生求知欲旺盛,但內心尚不成熟。(2) 在學習上遭受到挫折,學習壓力大。(3)部分青少年學生性格內向,不善與人交往,比較自卑。
2、家庭原因
(1)“網癮”學生的家庭或家庭教育或多或少存在著問題。(2) 農村父母在外打工的較多,對孩子的監管不到位。
3、學校原因
(1)課業負擔重,學習壓力大。(2) 一些學校的課外活動不豐富,學習生活極其枯燥乏味。(3)忽視網絡道德教育。
三、幫助農村高中學生擺脫網癮的對策
農村高中學生有離家遠,父母大多在外地打工等特點。因此,農村高中學生要想戒掉網癮,也需要齊抓共管,多方努力。
1、內因是根本原因,戒掉網癮首先要靠自己,只有找到自身的內動力,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網癮問題
(1)要有堅強的意志與網癮作斗爭,要明白人生有比上網更重要的事需要我們去做
戒網就像戒煙、戒酒、戒毒一樣,本身就需要堅強的毅力,這個過程本身就是痛苦的,但只要一個人有決心,網、煙、酒、毒都是可以戒除的。反過來,戒網的過程,也可以看做是培養意志力的過程。克服網癮的關鍵在于管住手機。把精力投入到緊張的學習中,讓自己在忙碌中慢慢忘記網絡游戲。
(2)參加體育運動,來轉移注意力
當網癮要來的時候,可以多出去運動,約上幾個朋友出去打球、跑步等等,從運動中可以體會到很多樂趣,從而快樂的把上網這件事給忘了。做這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運動,不僅可以克制網癮,又可以強身健體。
(3)正確的面對困難,多思考,多請教
困難是每個人的人生道路上必遇的攔路虎,它并不是只鐘愛“網蟲”,高中生遇到困難更應該多思考,多請教,做到不逃避,積極想辦法去應對。當網癮犯了,反問下自己,網絡游戲可以讓你得到什么?想想自己上網時做的事情,是不是對自己有利,還是讓自己失去了更多的東西。網癮犯了,每次反問自己這些問題,久而久之,就會改變長期的對網絡的心理依賴。
2、教師要幫助網癮患者擺脫網癮
(1)教師應該正確的引導孩子認識到網絡的危害,認識到自己的優點。提升孩子的自信心,教師不能給孩子貼上“網蟲”的標簽,不能一棍子將孩子批死,認為這個孩子有網癮就是個壞孩子,就十惡不赦。
(2)教師應當給予有網癮的孩子更多的關心,用愛心去感化他,去彌補內心的空虛。甚至可以為改變有網癮的孩子制作一個方案,比如在某一段課余時間可以給孩子補補他欠下的課;把孩子請到自己家里吃吃飯;陪孩子打打球;安排學習優秀、習慣較好、開朗樂觀的孩子幫助他、帶動他。
(3)教師要給有網癮的孩子更多的表現機會。學生沉溺于網絡并由此而產生的一系列問題絕非個案,他是目前不可回避的教育問題,也是社會問題。這反映了學生學習成就感的缺失。從我了解的情況看,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上網成癮的比例要遠遠低于學習成績偏下的學生,有特長、愛好的學生上網成癮的比例也不大。這就說明學生上網是有原因的。教師要給有網癮的孩子更多的表現機會,在課堂上,多給孩子回答問題的機會;多舉辦活動,在班上開展演講、辯論、書法、朗誦等活動,在活動中去發現這些網癮孩子的優點,從而抓住機會表揚他,鼓勵他,讓其有成就感;讓其發現自己的優點,從而找到曾經丟失的自信心。
3、學校要加強教育監管和引導
(1)學校要強化校紀班規,強制學生遵守。如今年教育部規定不準中學生帶智能機及電子產品入校。
(2)學校要加強對青少年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教育,讓青少年樹立遠大的理想。
(3)用優秀的校園文化占領學生的思想陣地。
廣泛開展經典閱讀,用健康的書籍占領學生的思想陣地,用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重塑學生的精神家園。用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和探究實踐活動充實學生的業余生活。如藝術節可讓學生展示自己的靚麗;科技周可滿足學生的好奇;運動會可培養學生的自信與自強……積極、健康、科學、文明的業余文化生活將引領學生的健康成長。
總之,我們相信,通過學生自己、老師、學校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將農村高中生的網絡活動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趨利避害,充分發揮網絡的積極作用,使中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劉德彰著《讀懂你的孩子》(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05年?).
[2]湖北省潛江中學課題組《中學生上網心理機制及對策》2006年.
[3] 周春蓮,郭繼志等 《網絡成癮問題研究現狀及展望》(中國醫學倫理學2004年6月第17卷第3期).
[4] 孫有福 《中學生網絡迷戀形成的心理機制及對策》(教學與管理 2002年19期) .
四川省廣元市元壩中學 628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