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定雄
摘要:文章依托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對應用題的解題策略展開了分析,圍繞教師應如何指導學生解題、培養學生解題能力,以及學生應如何靈活、高質量地解答應用題進行了深入研究。緊接著,對應具體例題提出了以下策略建議:提高審題仔細度、融入生活化思維、尋找多樣化方法、加強檢查與驗算,希望能夠為師生的共同成長帶來有價值的幫助。
關鍵詞:小學三年級;數學學習;應用題;解題策略
引言:
數學具有解決問題的應用功能,因此,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一直都較為關注對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但是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應用題解題訓練中,由于教學方法刻板或學生思維單一等因素的影響,整體解題教學和學習經常會出現差強人意的表現,在無形中阻礙了學生數學素養的發展。因此,教師和學生有必要圍繞數學應用題,尋找更科學的解題策略。
一、提高審題仔細度
想要提高解題準確度和能力,首先需要提高審題的仔細度和能力。換言之,只有在審題過程中實現了對應用題的深入分析,將每一個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可能應用到的信息準確提取了出來,學生才可以在解題中更迅速地理清思維、解答出正確答案[1]。因此,教師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提醒并監督他們仔細審題并提出解題信息。
例題:公園的成人票每張8元,兒童票每張4元,淘淘想要買8張兒童票,付給了售票員阿姨50元,應該找回多少元?(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混合運算》部分知識)
面對該應用題,考慮到“混合運算”的“混合”特殊性,教師必須要加強對學生的審題引導,幫助他們梳理清晰的運算思維。首先,提醒學生從頭開始仔細閱讀題目并明確,要求他們一字不落地讀題。其次,提醒他們將讀到的數學信息記錄下來,如“成人票每張8元”、“兒童票每張4元”、“買了8張票”、“付了50元”等。再次,提醒學生仔細尋找題干中關于“淘淘買的什么票”的信息并引導他們分析問題問的是什么——“付了50元錢之后需要找回的錢數”。如此,學生就會明確,想要解答“找回的錢數”、必須做減法。同時,結合“淘淘買的8張票是兒童票,兒童票每張4元”的信息,他們就會明確“減掉的內容”,即:“4×8”,混合算式形成——“50-4×8”。此時,通過嚴謹運算,他們就可以得出“18”的得數,得出“應找回18元”的正確結論。
二、融入生活化思維
數學是一項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小學三年級數學中的應用題,大多數也是與現實生活相聯系的。因此,再引導學生解答該部分應用題時,教師還可以提醒他們融入生活化思維,培養學生立足生活情境解答數學問題的能力[2]。
例題:學校需要打造一個長22米、寬16米的花壇,花壇呈長方形,且長邊有一側靠墻。想要在這個花壇外部圍上籬笆,需要多少米的籬笆?(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周長》部分知識)
面對該應用題,為引導學生準確解決問題,教師就可以提醒他們運用生活經驗、結合生活思維進行思考。通過對生活的觀察和經驗積累,學生會發現,在大多數一側靠墻的建筑中,無論是圍圍欄還是粘貼裝飾物,靠墻的一側都是可以不進行處理的,也就是只需要對其他三側進行處理就可以了。此時,將生活內容與題目聯系在一起,學生就可以迅速明確“計算所需籬笆長度,需要計算長方形的兩條寬和一條長邊的長度和”,明確“周長”在特殊情境下的特殊計算方法。
三、尋找多樣化方法
事實上,學習數學知識并解答應用題的過程,就是一個形成思維的過程。這一思維,不僅包括運用數學知識的思維和解題思維,還包括發散思維。小學階段的很多數學問題都是發散的,可以從不同角度尋找不同的正確解答題目的方法,學生一旦形成了這一能力,對其日后發展也是大有幫助的[3]。因此,教師有必要在應用題解題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尋找多元解題方法。
例題:老師為班級同學準備兒童節禮物,每人一個鉛筆盒和一根跳繩,一根跳繩15元,一個鉛筆盒9元,班級共42人。教師買這些禮物需要花多少錢?(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乘法》部分知識)
面對該應用題,教師既可以引導學生運用一般乘法計算方法“15×42=630、9×42=378、378+630=1008”進行解答。也可以提醒他們先計算買一名學生的禮物需要的錢數,即:一個鉛筆盒和一根跳繩的錢數,再用該結果與總人數相乘——“42×(15+9)=42×24=1008”。這一方法更簡便,學生的乘法計算能力也能得到更好的鍛煉。同時,通過這樣多元尋找解題方法的過程,他們的數學思維也會更加靈活。
四、加強檢查與驗算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遲遲得不到提升、結果一直不準確的原因之一,也有缺少對結果的驗算和對解題過程的檢查。因此,為更好地促進其解答應用題的素養發展,教師應培養其檢查與驗算習慣、能力。
例題:已知鋪滿教室需要180塊邊長為2分米的地磚,這一地磚的價格是每平方米12元。鋪滿教室需要多少錢?(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面積》部分知識)
面對該應用題,教師就需要提醒學生在第一次解答計算結束后檢驗自己的解題過程,分析是否關注到了“地磚邊長2分米”和“地磚價格每平方米12元”之間的單位差異并進行了單位換算。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三年級的數學應用題教學和學習過程中運用上述策略,先加強審題仔細度、深入分析題干邏輯并提取解題信息,再融入生活化思維、借助生活經驗在解題過程中尋找多樣化解題方法,最后對解題過程和結果進行檢查和驗算,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解題的準確度,還能使其形成良好解題習慣、提升他們的解題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明確該問題并加強對方式方法的應用,以便更好地培養學生數學解題素養。
參考文獻:
[1]季曉麗.培養解題思路 提升解題水平——以小學三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為例[J].山西教育(教學),2020(12):17-18.
[2]孫天文.小學三年級數學應用題的解題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0(48):92-93.
[3]尹立銘.淺析小學三年級數學應用題的解題策略[J].考試周刊,2019(71):82-83.
廣東省五華縣橫陂鎮橫陂小學 514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