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偉
摘要:本文簡單分析了師范聲樂大課女聲的混聲問題原因,在此基礎上深入探究師范聲樂大課解決女聲的混聲問題的路徑,掌握女聲的混聲技巧活學活用并勤加練習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有助于提升女聲的混聲唱法,也希望能夠為師范聲樂大課教學效果的提升有更多的幫助意義。
關鍵詞:師范;聲樂大課;女聲;混聲
師范音樂大課教學過程中學生出現任何問題需要及時進行解決,一旦學生形成不良的習慣或者學生未能及時發現自己存在問題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進行糾正。師范音樂大課女聲的混聲問題便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需要在探究問題的原因的基礎上綜合多方面因素找尋適合的解決方案,使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進一步提升師范音樂大課的教學質量與效率。
一、女生的混聲問題原因
師范聲樂大課女聲的混聲問題的出現需要及時進行解決,雖然在聲樂個別課中該問題已經得到很好的解決,但是在一些相關師范院校的聲樂大課中,其中也涵蓋一些音樂課程教學中的歌曲演唱部分以及合唱隊的訓練等,都會出現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備受困擾的女聲的混聲問題,接觸教學工作較較短的年輕教師對于處理這方面問題的經驗是比較缺乏的,會對這樣的問題感到更為棘手。在學生的教學方面,一些師范院校的學生在進行個別課的學習訓練中有接觸過,但是也存在很多師范院校的學生未受到個別課的訓練,在學習的過程中很難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找到混聲的感覺,混聲的發聲技巧或好的方式也未能在短時間運用得當;在個人的嗓音方面,嗓音條件特別適合的會少一些,需要通過一些技巧的鍛煉來適應,在訓練過程中比較常出現真假聲的脫節現象;在教師的教學方法方面,有些教師的教學經驗有限,或者在處理這方面問題的經驗未得到很好的總結研究,因此在出現這方面問題的情況下解決的方式就會比較單一化,未能綜合考慮采取多種方式進行有效的解決。因而在很多師范院校的學生進行課堂歌曲的演唱過程中會發現很多還是用大本嗓進行發聲,為此需要對師范音樂大課女聲的混聲問題進行及時有效的解決,以提升師范音樂大課的教學效果,確保學生的學習質量。
二、師范聲樂大課如何解決女聲的混聲問題解析
(一)“弱聲”是進入“混聲”的金鑰匙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注意方式方法的運用,細節之處更需要多次示范和指導,基本的理論方面作為學習與應用的基礎更需要規范學生的認知與理解。具體的教學方式來說,在師范聲樂大課的教學或者訓練的過程中,對于學生唱法的教學會通過“打開喉嚨”等各種不同的要求去唱,但是未有細節方面的把控或者將一些方法細化逐步將學生的嗓音練到位,因此會發現有些學生在初學階段很多比較好的方式并未很好的領悟或者掌握到位,更多的是選擇進行大聲唱,但是大聲唱的做法就會出現大本嗓的發聲狀態,聲音的發出路徑是從口腔的位置往外去推,下巴和舌根在這樣的方式下會是緊張的狀態,會導致學生找不到比較正確的發音位置,在發音感覺上也找不到正確發聲下應有的感覺。在師范聲樂大課的教學中對學生的發聲進行教學時,需要提示學生用自己聲音的一半或者試著用自己聲音三分之一的音量來進行演唱,逐漸找到正確發音的聲音感覺,勤加練習進行方式的掌握以便在進行練聲時能夠大幅度的擴展音域。在基本理論認知方面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弱聲”的意義,它與學生熟知的“假聲”是存在很大差別的,兩者是不可以混淆的,許多學生誤以為兩者是可以等同的,因此需要注意能否在運用中放大收小聲音是區分兩者的關鍵,需要學生學會掌握的“弱聲”即為放大收小的聲音。在練習中需要注意它是真假的結合,在高位置的聲音需要認識到它是有氣息支持的,能夠在這邊面應對得當便能夠在練習中拉開音域,因此對于混聲練習尤為重要,這也有利于避免師范音樂大課中女聲的混聲問題出現。
(二)“打開喉嚨”是混聲的關鍵
教師在聲樂大課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對于基本理論的內涵理解到位,以便能夠依據正確的理解去思考方法或者技巧的靈活應用。如在“弱聲”的訓練方面易于“假聲”的理解和應用相混淆,發聲的方式就會出現問題,找不到正確的發聲途徑就容易導致與正確的聲音軌道出現偏差,唱法方面就會一直出現問題,因此需要對基本的方法理論進行細致的解說,包括發聲方面的示范,讓學生通過練習感受其中的差異,加強學生對于“弱聲”的理解和掌握,每一處的細節掌握到位才能在整體的練習中有更好的教學效果呈現。在學生音量方面教師需要進行合理的指導,幫助學生做好嚴格的音量控制,同時引導學生嘗試“打開喉嚨”進行唱,此時咽腔的狀態是形成“管狀”,如此各個細節方面做好發聲的把控才能有符合要求的聲音發出。這一過程和效果的實現需要學生認真的練習和領悟,發聲最主要的就是在掌握正確方法的基礎上進行反復的練習,教師也需要根據學生的情況及時給予有效的指導,在多次的示范過程中引導學生做好發聲細節方面的處理,有任何疑問及時進行解答,也可以引用生活中常見的動作如“打呵欠”來做形象化的指導,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逐漸掌握好方法,多一些耐心指導既能提升教學質量,也可以進一步有效促進師范音樂大課女聲的混聲問題的解決。
(三)關于聲音的位置、支點與方向
教師在音樂大課的教學過程中需要運用正確的方式引導學生正確的進行發聲,如果一開始方式出現問題后期很難進行有效的糾正,因此需要在掌握正確的發聲方法基礎上做好細節的逐步引導。在教學過程中對于發聲的“位置”以及“支點”的把控方面,可以在最初要求學生發聲打開喉嚨的基礎之上,將所發出的聲音安放至硬口蓋以上,也就是鼻腔后面,然后緊隨著音階的逐步升高,所要求的的發聲“位置”,簡單來說就是聲音的焦點越往上往后,前面所提到的“支點”此時在胸腔上,高聲部形象的來進行指引是在襯衣的第二個扣子的位置,那么相對低聲部而言就在襯衣從上而下第三個扣子的位置,這需要學生通過練習進行發聲部位的體會。學生需要仔細思考發聲方法運用掌握教師示范過程中的技巧,才能讓發出的聲音有亮度和深度的展現。在聲音的方向方面更傾向于后唱,聲音需要進入發音管從而使聲音明亮且富有穿透力,同時需要注意上述所說的聲音的焦點,需要是穿過上口蓋大牙這一帶的位置從而進入鼻腔。如此方式下相對能更好的體會到正確的混聲感覺。
(四)簡單而有效的氣息運用方法
學生作為聲樂方面的初學者對于很多方法需要花費時間通過反復的練習來逐漸掌握,面對教師教授的氣息運用方法許多學生在最初會表現的比較“用力”,氣息運用難以把握適度的感覺或技巧,在唱的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一些比較簡單或者比較生活化的方式傳授給學生,既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快速實現,也非常有利于學生能夠很快掌握聲樂大課中關于氣息運用的方法。如在唱的過程中,對于吸氣這一方面有些學生常出現聳肩的現象,即使吸氣很淺也會不自覺的出現聳肩的問題。此時可以引導學生模仿生活中看到漂亮的花會“聞花”的動作,按照“聞花”這樣相似的感覺來練習吸氣就相對容易領悟到在唱過程中需要掌握的正確的吸氣感覺;在低音、中音以及高音方面對于氣息的運用有些學生會比較機械化,導致感情的投入并不到位,因此低音嘆氣的說法相對容易領悟,還有中音講話以及高音向住院處喊人的方法運用,可以看出這種方式是通過情緒控制氣息的運用,情緒的變化對于歌唱來說尤為重要,這個方法的運用也便于將情緒投入到歌唱中,如在唱高音時狀態也會更好一些,學生掌握的速度快教學效果更好。
結束語
聲樂看似簡單但是需要在掌握多種方法或技巧的基礎上學會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靈活的應用,教師在師范音樂大課中需要多一些經驗的總結并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督促學生勤加練習并在不斷的練習中思考方式的運用。希望本文對師范音樂大課中女聲的混聲問題解決方式的淺析能夠師范音樂大課教學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劉東.師范聲樂大課如何解決女聲的混聲問題解析[J].明日風尚,2017(21):387+374.
[2]黃卡旋.師范聲樂大課如何解決女聲的混聲問題[J].社科與經濟信息,2001(10):229-230.
宿遷高等師范學校 江蘇省 宿遷市 22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