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玥 蘇爽 張五曼 王拓斌 陳宇昕 王琳嘉


摘要:種植戶對農作物保險的滿意度有利于提高農業保險參保率,能更有效地發揮農業保險對農業經營的風險分散作用,有助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基于對河北省155個縣的調研數據,分析了河北省種植戶對農作物保險的滿意度現狀,并利用次序logit模型對影響滿意度的因素進行了定量分析,結果顯示種植戶對農業保險的了解程度、獲知途徑、種植規模等因素對滿意度具有顯著影響,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農業保險;滿意度;影響因素;次序logit模型
一、引言
農業保險是我國農業發展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庹國柱等,2018),是世貿組織允許各國支持農業的綠箱政策(尹成杰,2015)。2007年我國開始實施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農業保險成為政策性保險,實現快速發展。盡管從規模上看,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農業保險市場,但仍存在各種發展瓶頸和困難(庹國柱,2018),與農業發展的實際不完全適應,真實的績效水平遭到質疑。2019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的中央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的《關于加快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推動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使農業保險能夠更好地滿足為“三農”領域提供風險保障和服務需求。
農業保險的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目標之一是“農民得實惠”,因此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以農戶的需求為導向。目前我國農業保險的發展主要依靠財政補貼等政策,從供給側推動農業保險的發展,但歸根結底還是以農戶是否滿意作為推動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手段,若農戶的滿意程度較低,或者保險險種不能滿足農戶需求,那么農業保險的真正效果將會大打折扣,并且一旦政策性力量減退,農戶將會降低參保意愿,甚至退保。因此,本文基于對河北省的調研,分析種植戶對目前農作物保險的滿意程度,并對其影響因素進行研究。
二、文獻綜述及研究方法
政策性農業保險包括三個參與主體:政府、農戶和保險機構,因此業界和理論界對農業保險的相關研究主要從這三個主體維度展開。對政府維度的研究主要側重于對政策尤其是保費補貼政策的研究,包括保費補貼比例和額度的測算、資金使用效率的評價、宏觀經濟效果評估以及保險支持政策的優化與改進等;對保險機構維度的研究主要側重于市場結構、費率精算以及運營風險等;對農戶維度的研究主要側重于農業保險對農戶收入和效用的影響、對農戶生產方式的影響、對農戶種植結構的影響、對農村信貸市場的影響以及保險扶貧的作用等。
以農戶需求為主的文獻主要集中于研究農業保險需求的影響因素,如張躍華等(2007)認為,農業保險需求較低的主要原因是農業自然風險的不顯著。李琴英(2014)認為影響總體農戶的因素有年齡、政府救助、親朋投保、對農業生產重要性、對農業保險的了解程度等。聶大榮、沈娟(2017)認為,耕地面積、農業災害風險、風險偏好、農戶收入占比、資產以及農業保險滿意程度、農業生產性支出、負債及教育都會影響到農戶參保決策。晁娜娜、楊汭華(2017)發現影響農戶保險產品選擇意愿的主要因素是農戶對農業保險認知類控制變量。馮文麗、史曉(2018)認為農戶的投保意愿與土地規模、風險管理意識及保費承受能力有關。陳康(2020)認為政策凸顯性和保費補貼政策是農戶參保意愿的主要影響因素。可以看出,現有文獻更側重于研究農戶的參保率和影響因素,對農戶滿意度方面的研究較少。我們將農戶對農業保險的滿意程度設置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非常不滿意、無所謂”等六個層次,即考察農戶對農業保險滿意的次序及其影響因素。為此我們利用次序logit模型進行因素的實證分析。
次序模型的基本形式如下式所示:
當F為邏輯分布的累積分布函數時,該模型即為次序logit模型。次序模型中的ri,i=1,…,J-1為估計的分類切點或門限(cutoff points)。模型估計結果中的并非邊際效應,而是對幾率比(odds ratio)的影響。幾率比的定義如(2)式所示:
幾率比表示發生概率與不發生概率之間的倍數,假如參加保險模型的幾率比是2,則意味著參加保險的概率是不參加保險概率的2倍。
三、實證分析
2021年1月,我們組織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共計2000余人參與調研,調研主要面向河北省農村戶籍(或家中有耕地)的學生,最后獲取有效調研問卷3023份,根據該調研數據,我們對種植戶對農作物保險的滿意度分析如下:
1.種植戶對農作物保險的滿意度。從調研結果看(如圖1所示),河北省在參與農業保險的樣本中有43.07%的農戶能夠對農業保險滿意,其中選擇“非常滿意”的農戶占10.49%,這兩個比例比2015年調研時的35.86%和3.79%都有所提高。56.93%的農戶對農業保險的感覺一般或者不滿意,其中非常不滿意的占到2.62%。從有效參保率低以及滿意度不高的調研結果來看,目前我國農業保險雖然在宏觀上發展速度較快,但主要是靠政府政策推動,在微觀層面并未深入“農戶之心”,即使農戶購買了保險,一旦政策推廣力度降低,農戶將會以較大可能性退出農業保險。
2.影響滿意度的因素。農戶對農業保險的滿意程度一般會受到風險意識、對農業保險的了解程度以及種植規模等因素的影響,因此我們構建如下的模型假設:
H1:農戶的風險意識越高,越能體會到農業保險的作用,對農業保險越滿意;
H2:農戶越了解農業保險,對農業保險越滿意;
H3:農戶的種植規模越大,越需要農業保險的風險保障作用,對農業保險的滿意度越高。
利用stata16.0軟件進行計量模型的估計與分析,根據次序logit模型的選擇結果,我們將農戶對農業保險的滿意度分為兩類:無所謂、非常不滿意和不滿意為一類,記為“←不滿意” ;一般、滿意和非常滿意為一類,記為“滿意”,這樣就將次序性選擇歸類為二元選擇。農戶對農業保險滿意與否的二元logit模型回歸結果。
根據數據可知:第一,農戶是否了解農業保險的幾率比為4.53,且在具有統計顯著性,即了解農業保險的農戶對農業保險滿意的概率是不了解農戶的4.53倍,對農業保險的了解程度能極大提高農戶對農業保險的滿意度;第二,農業保險信息獲知于村干部的幾率比為0.44,且具有統計顯著性,即農戶從村干部獲得農業保險信息,增加了其對農業保險不滿意的概率,可能的原因是,農戶在村干部的引導下參加了農業保險(非主動),但未獲得預期的效果,所以更傾向于引起不滿意的情緒;第三,最大種植面積的幾率比為0.92,且具有統計顯著性,即農戶的種植規模越大,其對農業保險不滿意的概率越高。這與預期相反,從一個側面說明當前農業保險未能滿足農戶的實際需求;第四,農戶種植風險意識(種地風險及其對生活影響的感知)的估計結果不具有統計顯著性,即農戶的風險意識對當前的農業保險政策不起作用,這也說明農戶在農業保險政策中仍然是“被動接受者”的角色。
3.滿意度較低的原因分析。綜合上面的分析可知,對農業保險的了解程度是影響滿意度的最重要因素,農戶對農業保險了解程度不高時會降低其對農業保險的滿意度,因此亟需加強推廣和宣傳農業保險的力度,使農戶深入了解農業保險的運作方式和好處,提高農戶的實際參保率和滿意度。除了農戶對農業保險的總體滿意度,我們還調研了農戶對農業保險運作過程中具體要素的態度,包括政府補貼額度、保險公司服務、賠償額度、賠償速度、勘察定損方式和保險品種等6個方面。利用雷達圖表示參保農戶對農業保險運作因素滿意或不滿意情況,如圖2所示。
從圖2中可以看出,第一,調研農戶對農業保險主要因素的滿意程度總體較低,沒有任何因素的滿意率超過50%(最高僅為42.32%),;第二,調研農戶最為滿意的農業保險因素是“政府補貼額度”,有42.32%的樣本選擇了滿意(在滿意的因素中占比最高),同時僅有20.60%的樣本選擇了不滿意(在不滿意的因素中除保險公司服務外最低);第三,調研農戶最不滿意的因素是“賠償速度”,有44.57%的樣本選擇了不滿意(在不滿意的因素中占比最高),同時僅有17.98%的樣本選擇了滿意(在滿意的因素中占比最低)。農戶對農業保險因素滿意或不滿意的基本情況應該是今后調整政府政策,提高保險機構運作水平的重要依據。
四、主要結論及政策建議
綜合上述分析可知,目前河北省種植戶對農業保險的滿意度還需進一步提高。種植戶對農業保險了解程度的提高有利于提高農戶對農業保險的滿意度,同時,農戶的種植規模越大,對農業保險保險的滿意度越低。這說明在大力推廣和宣傳農業保險的同時,農業保險政策還需盡快創新和優化,滿足大規模種植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需求。農戶對農業保險滿意度不高的具體表現是對運營要素的滿意率較低,模型估計結果顯示提高農戶對運營要素的滿意率有助于提高農戶對農業保險的總體滿意度。為此,我們從以下兩個方面提出政策建議:
第一,拓寬培訓和宣傳途徑,提高農戶對農業保險的了解程度。調研結果顯示目前農戶獲知農業保險的信息途徑主要是村干部,其他的宣傳方式則較少,尤其是農業保險機構的宣傳力度非常欠缺。我國農戶居住較為分散,保險機構的農業保險展業費用較高,可能在宣傳方面投入的資金有限,這就造成農戶難以獲得較為專業的農業保險參保指導,造成農戶對農業保險的了解程度較低,影響了農業保險的參保率和滿意度。因此,我們建議各級政府出臺相關支持政策,除保費補貼外,還需有專項經費用于宣傳和推廣農業保險,拓展農戶獲知農業保險信息的途徑。
第二,創新農業保險險種和產品,提供多種層次的風險保障。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是較高的農業保險覆蓋率,若農業保險不能有效滿足農戶需求,或者農戶不能切實體會到農業保險的作用,則勢必會降低農戶的滿意度,影響農業保險的有效參保率,即使在政策推動和要求下參保的農戶也存在退保的可能,甚至會造成農戶更大的不滿,例如我們分析發現,從村干部處獲知農業保險的農戶,其對農業保險的滿意度會更低。因此需要深入調研,結合農戶的實際需求探索符合不同地區特點的農業保險經營模式、保險險種、產品和保障水平,充分調動農戶參保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晁娜娜,楊汭華.耕地規模、農業保險認知及其潛在需求的多樣化——基于全國6492個糧食種植戶的考察[J].財經科學,2017(05):67-79.
[2]陳康. 政策凸顯性、保費補貼與農戶參保意愿研究[D].鄭州大學,2020.
[3]馮文麗,史曉.河北省農戶農業保險投保意愿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農村金融研究,2018(06):27-31.
[4]姜華.新時期、新定位、新目標下的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研究[J].保險研究,2019(12):10-17.
[5]聶榮,沈大娟.影響農戶參保農業保險決策的因素分析[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7(01):106-115.
[6] 庹國柱,張峭.論我國農業保險的政策目標[J].保險研究,2018(07):7-15.
[7] 謝謙,羅健.農業保險需求影響因素薈萃回歸分析[J].經濟評論,2019(02):113-124.
[8] 張躍華,史清華,顧海英.農業保險需求問題的一個理論研究及實證分析[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7(04):65-75+102.
該論文為 “挑戰杯”大學生調研項目的階段性研究成果。李士森為項目指導教師和本論文通訊作者。
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河北 石家莊 05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