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屬于高校思想政治建設推進的新教育模式。基于新時代下意識形態工作開展的復雜性和艱難性考慮,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開展的整體性和開展模式必須要做出重點考量。在教育事業長期探索和實踐的過程當中所形成的重要意識是新時代下意識形態工作的重點。高校課程思政理念的提出,不僅僅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標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有效推進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徑。本文主要針對高校課程思政工作模式開展的關鍵點進行了仔細研究,并針對如何推動高校課程思政工作模式的實踐與創新提出了一些思路,從加強各專業教學系統之間邏輯整合、增強各專業教學體制之間的同向同行、提高推動作用方式上的雙向融合保障等方面,對基于協同育人下課程思政工作開展模式的實踐做出討論,以期能夠為高校課程思政工作開展和工作效果的提升有所幫助。
關鍵詞:協同育人;高校課程;思政工作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1)09-000-02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深化和素質教育理念的推行,高校教育開始更加注重對學生全方位綜合素質的培養,尤其更加注重高校思想政治課程的教育效果。做為高校而言,本身就承擔著立德樹人的重要目標,同時也需要從社會實際需求與和諧穩定方向進行重點思考,如何培養出一批具備全面且高綜合素質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這也是目前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點之一。高校教育的基本職能是進行優秀人才的培養,核心要務不僅是將專業技能傳遞給學生,還應該堅定“如何培養人才,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和為誰培養人才”的發展方向。所以,高校教師必須要重視課程思政的構建。尤其要懂得如何充分利用專業課程的開展進行思政工作的推進,要深刻把握協同育人理念的內涵,針對基于協同育人的高校課程思政工作開展模式進行不斷創新研究,并予以實踐,在實踐當中完善優化,從而為社會和國家培養更多具備高素質、高水平的人才。
一、基于協同育人下高校課程思政工作模式的關鍵點
第一,高校課程思政與其他教育專業課程方面的銜接。高校課程思政要想在各專業課程當中得到廣泛應用,并且實現緊密滲透,必須面對的問題是如何將課程思政與其他學科教育等體系以及重要領域進行有機銜接,如果課程思政與各專業課程開設和設計以及開展的結構性質產生矛盾,就無法做到完美結合,勢必會給課程思政的實際工作開展帶來一定影響。而如何將課程思政與其他專業課程教育進行有機銜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課程思政和高校各類專業課程建設方面銜接。目前高校課程專業建設與教學體系之間屬于相互對應的關系,也就是說,在課程設計方面需要取得專業建設成果,如此才可以直接對課程的教學方面進行反哺,而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所遇到的問題又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推進課程的專業建設和創新發展。就目前高校中各學科專業細分和整體專業建設以及體系創新而言,都具有極強的學術性和專業性,其學科的建設與設計,如果沒有與課程思政進行有機融合,必然會對高校課程思政工作開展的效果帶來負面影響。其二,高校課程思政與各教育專業要素之間的有效銜接。在當前背景下,人才培養標準不斷提升,高校課程思政如果僅停留在理論層面,必然難以真正將其融入各專業教學要素當中。所以,高校必須全面進行有機銜接方法的研究,得到理論和實踐上的雙向支持。而目前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在于,如何將課程思政引入教材內容當中,使其可以在教材內容以及教學模式當中有據可依、有跡可循。
第二,課程思政如何為所有專業課程教師所接受和理解。只有教師真正接受了課程思政的理念和內涵,才能夠確保高校課程思政理念與其他專業課程教學要素之間的有機融合。
二、基于協同育人下課程思政工作開展模式的實踐思考
(一)加強各專業教學系統之間的邏輯整合
教書育人的目的是育人,育人從來都不是思政課程教師的專利,尤其高等學校,專業課教師同樣必須要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同向同行,做到有機融合,使其形成協同機制,從而起到協同效應,將思想政治工作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當中,才能夠真正實現立德樹人。因此,高校需要積極進行協同育人下課程思政工作開展模式的實踐與改進,切實提高工作開展效果。高校課程思政工作的開展必須建立在各專業教學系統之間邏輯整合的基礎上。
第一,高校課程思政與其他專業學科課程理論層面進行系統邏輯整合。課程思政需要建立在其他學科課程開展和具體定位中如何進行思政教育、實際內容融入的前提下,結合不同學科專業課程分屬于不同類別,其主要區別在于如何看待自然和社會的角度之間所存在的差異。也就是說,高校每個專業課程的認知自身就囊括了一定的意識形態,而在這一背景下,高校就可以將思政教育理論與其他學科理論進行完美融合。
第二,高校課程思政與其他專業教學要素以及結構的系統整合,主要包括各個專業學科的教材內容以及教師等方面。通過這些方面的有機整合,可實現課程思政與其他專業學科結構上的有機融合。從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二者之間關系的分析當中可以發現,高校課程的設計和課程思政工作模式的設置需要具備一定的雙向性。一方面是必須做到問題方面全過程覆蓋,也就是說,在高校各個專業課程開展過程當中,要將課程思政與教育內容有機地融合。
第三,實踐推動創新方面的系統整合。在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對于人才培養的標準也不斷發生變化,這就需要在時代和社會發展背景下,通過理論和實踐等多方面的互動,實現高校課程思政發展的推進,并發揮課程思政的作用。關于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各自的實際定位,則主要表現在需要建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前提上,在形成過程當中擔當什么樣角色、如何才能夠做到同向同行這一方面進行分析,這也是當前高校課程思政工作模式開展和主要創新的關鍵點之一。
(二)增強各專業教學體制之間的同向同行
第一,必須要做好頂層設計的一體化構建。構建出大規模思政教育格局體制機制,關鍵環節要放在設計規劃和指導等多個方面,達到三位一體,這就需要在各個高校黨委組織的領導下,運用校內各個部門的全部力量,對課程思政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統一分析和討論,并制定出有效的體制與機制。
第二,在制度建設方面也必須要做出一體化設計,對高校課程思政建立專門的扶持資金,同時,也要對傳統教學方法和模式進行及時創新。另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與課程思政二者之間存在各司其職的問題,也就是說,二者如何做到在承擔好應有責任的基礎上進行二者之間的相互協調和聯系。在高校專業課程開設過程中,課程思政的有機融入需要體現在不干擾原有專業課程教育目標與教育方法以及專業性質的基礎上,以此來實現思政課程與其他專業課程的相互認證,達到潤物無聲的目的,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價值觀念。
第三,重視實績評價體系的一體化設計。針對課程思政進行合理評價體系的設立,在原有教學模式、科研模式,以及社會實踐等多個方面的基礎上,加大高校課程思政所占的比重,并輔以合理的激勵機制,確保課程思政工作模式開展的效果。
(三)提高推動作用方式上的雙向融合保障
高校思想政治課程相比其他課程有著不同的意識形態特征。這一特征的存在使得思政教育課程成為所有課程類型當中具有較高特殊性的一種。相比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思政并不是一種實際存在的課程學科類型,而是意味著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滲透到其他專業學科課程教學當中,以其他專業課程教學為載體,進行思想政治課程教育的滲透,發揮出思想政治課程教育功能,培養學生的正確觀念和意識形態。因此,高校課程思政與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在實際的開展過程當中,必須要確保思想政治課程在思政教育當中的核心地位,充分發揮其功能,以此來實現課程自身時代性特點的不斷提升。高校課程思政也必須要確保自身功能的發揮,通過多元化模式,真正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融入課程開展當中。在實際的教學階段,必須結合思想政治課程自身的專業性、時代性和強大的解釋力,將高校思想政治課程當中的教學內容,以充滿時代氣息的方式傳遞給學生。另外,還必須注重全面發展課程思政隱性特點,在保證各個專業學科知識體系完整的前提下,將思政課程當中的內容潛移默化地隱性傳輸給學生,在不知不覺間影響學生,以此來進行課程思政工作的開展。
三、結語
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開展和相關理念的不斷提升,高校課程思政理念推行下,不僅能針對高校新一輪課程改革重要組成部分做出細化和推進,而且能夠有效促進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開展效果的重要助推力。
參考文獻:
[1]彭清,張慧.基于協同育人的高職“課程思政”工作模式研究——以機電一體化專業為例[J].現代教育論壇,2018(1):18-19.
[2]劉洋.基于協同育人的高校課程思政工作模式研究[J].文存閱刊,2019(20):171-172.
[3]王麗霞.基于協同育人的高職課程思政工作模式研究[J].現代交際,2020(8):27-28.
[4]許瓊波.基于協同育人機制的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研究——以某高校”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9,6(37):231-232+259.
[5]趙冬花.基于“協同育人”理念的微觀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探究[J].經濟研究導刊,2020(32):68-69.
[6]楊娜.課程思政與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協同育人實踐方略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33(5):82-84.
[7]蔣澤楓.基于協同育人理念的高校“課程思政”體系建設的理性審視[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9(11):103-107.
(責任編輯:張詠梅)
收稿日期:2021-03-10 修改日期:2021-07-05
作者簡介:傅秋野(1985—),女,遼寧大連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