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讓中華民族的婚姻家庭建設能夠達到文明、和諧、公平對等的水準,使每一個家庭都能夠合理處理在家庭環境下出現的子女、夫妻之間利益上的糾紛,中國政府在2021年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本文僅針對民法典中有關婚姻家庭制度的改革內容,以及相關制度的改變,會對社會家庭產生哪些影響進行具體分析解釋。
關鍵詞:《民法典》;婚姻家庭;制度
中圖分類號:D9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1)09-00-02
《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開始頒布并實施,其中離婚冷靜期、夫妻共債等社會熱點問題,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本文對婚姻家庭方面的條款,逐條進行剖析與詮釋。
一、禁止結婚的條件有所修改
《民法典》延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以下簡稱《婚姻法》)明令禁止三代之內旁系親屬或近親結婚這一條款。特地規定如果夫妻二人在結婚后發現其中一方具有重大疾病,且在結婚之前并沒有被告知;另一方在登記結婚后,在發現解除理由之日起一年內,其伴侶并未如實向自己透露患病實情,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取消婚姻關系的請求。
本條解讀1:關于在醫學上被判定為不具備結婚條件的疾病患者,禁止其結婚的規定,在《婚姻法》頒布時,就引發了社會上強烈的討論。其中最代表性的問題是:患者患有醫學上哪種疾病會被阻止建立婚姻關系?這些疾病的識別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這個規定是否限制了婚姻自由?
《民法典》刪除了這一規定,強調了婚姻當事人有義務對自身患有重大疾病的情況,向另一方進行婚前告知。如刻意隱瞞嚴重疾病,另一方可以在發現事由一年內申請取消婚姻。
本條解讀2:同一祖先的親屬,在醫學及法律上被認為是血親。根據法律,對子女有撫養教育權的養父母或者繼父母,即便不存在血緣上的聯系,但也被判定為和自然血親一樣有相同的權利和義務存在。法律規定的親屬關系一種是包括父母與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與孫子、孫女以及外孫子、外孫女的直系親戚;另一種是三代之內的旁系親屬。簡單解釋就是具有血緣關系的兩個人不能結婚。
二、無效婚姻的實質性修訂
未達到法律規定的年齡私自結婚,或者是親屬關系、在不被允許的情況下結婚、重婚,這三種情況中任意一種情況,都違反了婚姻法中第一千零五十條之規定,為無效婚姻關系。
本條解讀:新《民法典》刪除了無效婚姻條件,只保留了婚前被判定為患有不能構成建立婚姻關系疾病的,及建立關系后并沒有痊愈的,視為無效婚姻。
根據常識,男女雙方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才能結婚,例如22周歲以上的男性以及20周歲以上的女性,雙方必須在完全自愿的情況下,且雙方不是直系血親和三代內旁系血親關系,才能最終構成適婚的基本條件。不滿足其中任意一個條件均不能結婚。但由于當事方刻意隱瞞、偽造事實,欺騙了婚姻登記機構;或者婚姻登記機構沒有依法履行責任和義務,致使不符合婚姻條件的男女在法律并不允許的情況下建立了婚姻,這些都屬于無效婚姻。
三、無效或者被撤銷婚姻的法律后果
根據修正的《婚姻法》第十二條規定,被撤銷或是不滿足條件的婚姻,不受法律保護。當事人夫妻在無效婚姻或被取消的婚姻狀況中,根據《民法典》婚姻篇章第一千零五十四條規定,從一開始就沒有夫妻的權利或義務。即不受法律的約束,也不受法律的保護。如果未達成協議,人民法院作出的裁決將會傾向于無過錯當事方。已婚且合法的當事人的財產和權益,在重婚的無效婚姻里將會受到法律的保護,不容侵犯。同理也適用于已經被撤銷婚姻的無過錯一方,他們具有申請受害賠償的權力。
本條解讀:本條規定明確了無效婚姻或撤銷婚姻所需要承擔的法律后果。也就是說,法律約束力在無效或取消的婚姻里,從頭到尾都不能夠成立。處理其子女以及個人財產的方式也與婚姻法的處理方式如出一轍。但是差異仍然存在于無效婚姻和撤銷婚姻之間。(1)已有配偶還與他人結婚,或是存在血緣關系依然結婚,都是婚姻法規定的無效婚姻。(2)人民法院可根據利益關系人提出的無效婚姻申請,會同實際情況予以批準判決當事人之婚姻為無效婚姻。(3)人民法院判定無效婚姻的唯一依據,是對實際情況的判斷,這方面沒有時間上的嚴格限制。只要不是超過規定時間,當事人都可以申請提出裁決,走合法的離婚手續。
四、有關夫妻日常家事代理權的新增規定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條規定,夫妻雙方中有一方由于家庭日常生活的實際需要而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除了夫妻一方與相對人另有約定外,對夫妻雙方均有法律效力。
本條解讀:這一條能夠有效地平衡夫妻之間的利益沖突,保護夫妻二人的合法財產。并能夠積極有效地保護交易對方,進而維護全社會的穩定。
賦予夫妻雙方的日常家庭代理權是為了促進家庭生活和諧,促進經濟發展,維護全社會的穩定發展,更重要的是保護相對人和夫妻雙方的合法權利。但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1)夫妻雙方共同享有夫妻日常家事代理權。夫妻雙方互為處理日常家庭事務中的代理人,在日常生活中,二人都可以行使這項權利。(2)夫妻日常家事代理權以夫妻身份的存在為前提。夫妻日常家事代理權的存續和夫妻關系的存在具有一致性。(3)夫妻中任何一方在日常生活的家事中與第三人發生民事法律行為時,夫妻雙方都有明確代理權。(4)要明確本權利的行使范圍。日常家庭事務是為滿足夫妻正常的共同生活和家庭生活所必需的所有事務。(5)要明確代理權的行使限制。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考慮多個方面,比如知識能力、時間精力、經濟水平、濫用權力等都會影響夫妻日常家事代理權,以及限制夫妻一方可以進行的民事法律行為。這種限制行為對夫妻雙方均有法律效力。(6)夫妻任何一方都可以行使日常家事代理權所規定的行為,本權利對夫妻雙方均有法律效力,該種行為產生的法律結果應由夫妻雙方共同承擔。
五、離婚時對夫妻共同財產分割
婚姻法規定:離婚時夫妻共同財產由雙方共同支配,如果其中任意一方存有異議,都可以申訴。接到申訴后,人民法院會根據實際情況,擬一份新協議,其中就包括對過錯方和無過錯方的綜合考慮。
本條解讀:在婚姻法的原有基礎上,本條增加了—條全新的財產分割準則。人民法院在離婚后的財產分割判決中,要充分考慮無過錯方的情況,酌情增加補償。即懲罰了過錯方,也在精神和物質方面補償了無過錯方。
婚姻法最初修改時沒有提出懲罰過錯方與補償無過錯方一說,主要是因為當時還存在一條規定,即離婚損害賠償制度;這一制度規定了當婚姻出現問題必須離婚時,過錯方必須要受一定的懲罰,這也就等同于對無過錯方的照顧政策。
有相關人員指出:在實際生活中,夫妻雙方離婚波及的范圍較廣,情況也較為復雜,包括夫妻雙方的共同財產、子女等,針對這種情況,更應對夫妻中的過錯方制定更嚴格的懲罰制度。這樣做一是為了補償已經發生這種情況的無過錯方,二也是為了給婚姻中的夫妻警示。根據本條例提出的規定,在實際生活中,人民法院對于夫妻雙方共同財產的分割情況,要充分考慮到夫妻子女的情況、女方的實際生活與工作情況以及婚姻中無過錯方的情況,只有綜合考慮了這些情況后,才能作出合理的法律判決。但有時候會考慮過錯方與女方權益會出現問題,所以要根據實際案例作出實際的判斷。
六、結語
婚姻在我國不僅能被法律所保護,同時也能被法律所制裁,這是一種不可輕易侵犯的制度。本次《民法典》的改革不僅僅完善了我國婚姻法的制度,在婚姻家庭中也關注了弱勢群體的利益,使弱勢群體能在社會中踏踏實實地感受到平等的地位,這無疑會促進我國社會的全面發展。除此之外,民法典還強調了建立和諧美好的家庭氛圍,是家庭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助推中華民族家庭美德得到發展的重要一步。這一觀點還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被納入法律條文,這一重要舉動不僅是對創造和諧婚姻家庭氛圍的一種鼓勵,更是讓整個社會充滿和諧風氣的重要引領。
參考文獻:
[1]王歌雅.離婚制度的公正抉擇[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18,29(5):10-18.
[2]趙玉.離婚財產糾紛案件審查重點與方法[J].中國檢察官,2019(19):46-49.
[3]夏吟蘭,李丹龍.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親屬關系通則立法研究[J].現代法學,2020,39(5):24-34.
[4]石夢瑤,張晶,王婧明.新婚姻法進步與不足之探討[J].法制博覽,2020(22):230.
[5]石智崗.淺析《民法典》中的夫妻共同債務[J].山西農經,2017(14):109.
[6]龍俊.夫妻共同財產的潛在共有[J].法學研究,2019,39(4):20-36.
[7]喬秋珍.淺論我國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不足及其立法完善[J].經濟研究導刊,2019(12):193-194.
[8]崔永建.婚姻家庭法上的損害賠償問題分析[J].法制博覽,2017(10):198.
[9]石桂華.新舊婚姻法中夫妻財產制度之對比[J].法制與社會,2020(6):30-31.
(責任編輯:董維)
收稿日期:2021-05-26 修改日期:2021-07-13
作者簡介:彭程(1996—),女,江西大余人,碩士,主要從事刑法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