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教育國際化步伐加快、綜合國力顯著提升和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等因素,高校國際學生來華留學的規模逐年擴大。如何做好國際學生教務管理工作,促進中外青年共同成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人才支撐,是高校重點研究的課題內容,也是來華留學事業新的時代使命。本文將分析和探討關于教育國際化背景下二級學院教務管理現狀與發展趨勢,努力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思路措施,以期對新形勢下的教務管理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并實現國際化人才培養的目標。
關鍵詞:教育國際化;二級學院;教務管理
引言
教務管理是各高等學校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提高教學質量和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核心保障工作。目前,我國各高校教務管理普遍運用的模式為“一級學校+二級學院”的雙層教務管理架構。隨著高等學校二級學院管理制度的推行,二級學院的教務管理作為學校整體教務管理工作的核心和基礎,是完成高等學校人才培養任務的關鍵環節。
隨著教育國際化深入開展,來華留學事業已成為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我國高校目前教務管理工作的整體水平呈現上升趨勢,具備科學性、針對性、系統性和國際化等特征,同時能創新運用新場景下的管理模式和理念。然而面對日益增加的國際學生群體,學校傳統教務管理模式暴露出部分不足之處。本文將摸索出一套適用于教育國際化背景下的教務管理模式,從而提高管理的通用性、穩定性,改善教務系統的整體性能。
一、各二級學院針對國際學生教務管理的現狀
現階段,各二級學院針對國際學生教務管理的現狀,主要歸納為以下四個方面:
(一)國際學生群體多量與類型多樣增加了管理難度
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加之“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中國高校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日趨頻繁和深入,國家來華留學人數持續增加。國際學生數量的大幅度增加,國際學生的類型也呈現多樣性,這為國際學生教務管理增加了難度。
(二)國際學生教務管理缺乏針對性與監督機制
傳統教務管理涉及面廣泛,工作內容繁多,而國際學生教務管理在普遍包含的教務管理內容之外,還需要增加國際學生生活方面的管理內容,為此操作更加復雜。部分院校未單獨制定國際學生的學籍管理制度,未同步更進學籍狀態,包括學生實際在校、留級、休學、復學、畢業、預畢業和結業等狀態;考勤管理、成績管理、選課管理和畢業論文指導等諸多教學相關問題都缺乏精準管理規定;各院系也未將國際學生管理納入教學工作體系,尚未制定國際學生教學工作量認定細則,也缺乏對國際學生教學質量的監督機制。
(三)國際學生教務管理專業專職人才欠缺
國際學生的來源地呈分散趨勢,漢語水平差異較大,由此部分國際學生的中文會話能力較弱。進行國際學生的教務管理需要英語語言環境支撐,然而在國內缺乏英語工作環境背景下,學院的管理人員在應對國際學生的各項工作中障礙重重?,F階段,高校二級學院教學管理隊伍包括分管教學院長、各系部主任、教務辦主任及教務秘書。而與國際學生銜接洽談接軌的工作,普遍未納入教務工作和院系教學體系,專職進行國際學生教務管理的部門或崗位缺失,由此導致在進行國際學生教務管理時會出現主動性不足和管理目標缺失等問題。同時,學院的網站和社交媒體、相關規章制度、文件和樓內標識等尚未配以英文版,影響國際學生在學院辦理事務的效率。
(四)國際學生教務管理的延續性與拓展性不足
2008年金融危機后,一些主要發達國家長期處于經濟低迷,而中國經濟呈現持續中高速的發展。愈多的國際學生畢業后選擇留華就業,除了對未來發展的期待和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開放的國家態度也給國際友人帶來更多的發展機會。由此可見,國際學生畢業后很有可能成為服務我國經濟社會建設貢獻力量的人才。然而現階段國際學生教務管理的關注程度有限,缺乏針對性,眼光局限于在校學習情況,對于畢業就業問題欠缺有效地引導,很少有適用國際學生群體的課程實習實踐、求職指導與就業服務,不利于后續落實人才的引進計劃,使得高校失去了作為人才引進計劃前沿陣地的作用。由此可見,教務管理延續性與拓展性有待提升。
二、各二級學院針對國際學生教務管理的發展趨勢
在信息化技術時代,信息化技術應用程度不斷提高,應用場景不斷升級。高校教務管理進行的信息化革新,正推動教務管理高效精準和嚴謹規范。因此,實現國際學生教務管理的信息化,是國際學生教務管理的主要發展趨勢。具體國際學生教務管理信息化發展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即日常運行信息化管理、課程資源信息化管理、數據反饋信息化管理。
(一)國際學生日常信息化管理
對國際學生應實行信息化管理,最常引入的工具為教務管理系統(以下簡稱教務系統)。教務系統是教務管理工作的數字化線上辦公平臺,具有使用范圍廣和功能復雜的特點。隨著我國信息化的不斷發展,教務管理系統在各高校的教務管理工作中得到廣泛應用,極大地提高了教務管理水平,保駕護航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依托支撐教師的日常工作開展。然而,由于國際學生在諸多方面與國內學生存在差異,這對國內大學的教務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
首先應從新生入校前在系統中導入數據信息,學生可以通過信息化系統對基本信息進行核實查看,并采集相應數據,與申請留學信息做數據對比,完全匹配后可建立教務管理信息化檔案,不匹配則重新進行信息的采集與核實,確保學籍信息準確。建檔成功后,學生可采用數據移動端及時查看。在新媒體發展迅速的當下,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公眾號和微信小程序等平臺,為國際學生提供更多樣化技術支撐。
其次是進行教學信息化管理,包括成績查詢、學分查詢、選課情況、課表安排、緩考申請、教師信息、網絡評教和繳費情況等。所有信息均可以實現及時查看和提醒,充分實現教學信息動態管理。
最后應完善國際學生學籍動態管理,能夠提高國際學生辦理學籍異動的流程效率,具備及時性和科學性。同時,信息化平臺發起申請與進行審核都相對更為快捷,不受時間和空間的約束影響,有利于學院集中掌握國際學生學籍情況。
(二)國際學生課程信息化管理
國際學生課程信息化管理是指將課程信息、活動信息、社團信息和講座信息等同步到管理系統中,由此方便國際學生認知所學專業、豐富課外生活、靈活安排時間和實現個性化管理。通過網絡上的課程信息分享,讓國際學生對其人才培養方案有更好的了解。另外,當國際學生在網絡平臺上選擇課程后,其相應任課教師也會獲取到國際學生信息。這可以使得教師提前認識并了解到學生的基本信息,方便教學工作更好地開展,合理安排學習計劃。后臺統計人員還可以根據國際學生對網絡資源的利用率進行數據導出,供學院掌握情況,便于后續課程設置的拓展和更新,開設更加針對性的課程資源。
(三)國際學生數據反饋信息化管理
針對國際學生數據反饋具體分為課程評價反饋、課程實踐數據反饋、專業實習反饋與畢業回訪反饋。課程評價反饋能夠及時對國際學生學習效果進行監測,通過信息化系統平臺作為媒介,國際學生可自行評價線下課程情況,具體評價模塊分布: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理念、教學水平、教學手段、教學管理;線上課程反饋可直接利用網上依托平臺(例如超星學習通智慧課堂平臺)。同時,教學質量評價采用澳大利亞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指標設置較靈活科學,除了正常的指標外,增設“不適用”選項,更加利于二級學院調整課程思路。
課程實踐有助于國際學生實踐思維能力的培養,進而達到促升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由此數據反饋可為實踐課程提出增進實踐教學效果的建議。
對于成績優異的國際學生,可由校方發起人才推薦計劃,推動校企合作,搭建研究機構外聯關系,設置校內國際學生留校實習崗位,全面采用數字化平臺反饋監測國際學生實習情況(例如校友邦數字化專業實習平臺),更具科學性地開展專業實習。
校友資源是高校辦學的重要資源,尤其是國際校友在高校內涵式發展過程中有著國際化趨勢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信息化數據平臺可汲取校友資源、凝聚校友智慧、依托校友實力,充分發揮校友資源在高校內涵式發展中的價值的必要性,為高校內涵式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著力點。
三、各二級學院協同機制和管理隊伍建設
針對國際學生的教務管理,二級學院應樹立國際服務意識,自主協調各部門單位共同參與,通過深度思考和探索,激發國際學生的創新精神,以此為國際學生教務管理取得更好效果助力。
(一)加強二級學院與校內單位的協同
作為接收和培養國際學生的直接主體,二級學院的國際學生管理水平對整個學校的國際化發展極為關鍵。二級學院需為留學生提供精準、高效且專業的服務,應置身于國際戰略發展的高度,把握學校乃至國家對發展國際學生來華的相關政策,創新管理工作模式,強化全員參與意識。同時應加強與校內單位的協同,落實工作要點并提升服務質量。
(二)加強國際學生管理人員的培訓與交流
在教育國際化建設背景下,二級學院國際學生管理人員應具備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學院應為國際學生管理人員創造條件參與到相關培訓,打造一支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精于學生思想教育、能靈活應對突發事件的全能型國際學生管理隊伍,確保學院能對國際學生開展全方位的教育。此外,各學院之間應加強國際學生管理人員的交流與研討,提升國際學生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和綜合能力。
四、結語
隨著我國的國際學生數量預計會愈發增多,來源范圍會不斷擴大,對于提高國際學生教務管理的水平已經是當務之急,這不僅代表高校層面,更多是象征著國家形象。因此在進行國際學生教務管理的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通過建立系統規范完善的國際學生教務管理制度,有效解決國際學生教務管理現存問題,不斷提高高校的國際化水平、拓展國際合作深度和廣度,更高水平推動我國的國際學生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從而繼續擴大我國的國際影響力。
作者簡介:牟宇清,1993年,女,籍貫:四川省成都市,學歷:碩士研究生,職稱:助教。理學碩士,畢業于英國卡迪夫大學,現任職于成都大學外國語學院,擔任基礎會計,市場營銷專業課程教學工作。榮獲2019年第五屆外語微課大賽四川省二等獎,2020年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B類一等獎指導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