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玨
摘要:隨著護理觀念的更新,護理不再是女性的專屬領域,臨床護理迫切需求男護士的加入,所以越來越多的男性選擇護理專業。男性從事護理專業既有明顯優勢,但同時也要承受來自社會、家庭及自身的巨大壓力。所以,中等職業學校便要求針對男護士生,積極分析、探究、摸索出一套有效的培養模式,來達到高效培養男護士生的目標。為此,本文就這方面的內容展開了論述。
關鍵詞:男護生;發展及需求現狀;阻礙原因;培養模式
由于男護生在課程興趣、職業追求、目標及護士形象上與女護生不同,許多護理院校針對女性設計的教育模式,不利于男護生的學習和發展。所以,對男護生的護理教育問題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其現狀和發展模式值得關注和研究。
1.國內外男護士的發展及需求現狀
西方發達國家或者香港、臺灣地區男護士所占比例高達10%至20%,有些地帶甚至高達30%。而在我國,目前注冊男護士人數僅為3萬余人,主要分布在急診科、重癥監護病房、手術室等臨床科室。對國內6個省份9所醫院的醫護人員、患者及患者家屬總計900人的調查中顯示:認為最需要男護士的科室分別是精神科[1](81%)、手術室(78%)、ICU(71%)、急診科(69%)和普通病房(32%)。此外,調查結果還顯示,男性從事護士工作在某些方面具有女性無法比擬的優點[2-3]:第一,77.6%的調查對象認為男護士的身體素質明顯強于女護士,如:抬危重患者、搬移癱瘓患者、為骨折患者進行牽引等。第二,男護士特別受男患者歡迎。78.3%的男患者會欣然接受男護士的護理,特別是涉及隱私部位的檢查和談論性健康類問題。第三,遇到突發事件時,男護士往往會顯示出控制能力強、決策能力強、理性思維強、心理溝通能力強等特點。可見,在醫院恰當增加男護士,充分發揮男護士的作用,有利于加強護士隊伍的總體力量。
2.阻礙我國男護士發展的因素
大眾對護士職業的認同及職業形象的理解是女性化、天使和柔美。男護士在工作中經常造成誤解和尷尬,無形中增加了工作難度和壓力。同時現在大多數關于護理的宣傳都是以女性為代表,護理這種本無性別差異的工作被廣告扭曲了,影響了對男護士形象的認同感,增添了男護生在護士形象方面的困擾。同時,國內男護士地位低下,得不到民眾及護理管理者理解和支持,而且國內男護士還存在收入和晉升問題。
3.目前中等職業院校男護士招生現狀及培養模式
3.1招生現狀
以某中等衛生職業學校為例,從2004年接納男生報考護理專業,至今,該校已畢業130名男護士生,在讀男護士生115名(包括實習生54名),且入學規模在逐年擴大,但占總護生的比例仍小于10%。
3.2培養模式
采用的是男女護士生混合班和常規達標班級管理制度,查閱相關資料對其培養模式絕大多數按照教育部的“均衡分班制度”分配到每個班不超過5名的男護生與60名甚至更多的女護生一起學習,鮮有專門成立的男護士班,造成許多男護生學習特色不突出,女護士生學什么,他們也就學什么,使得這些男護士生感到角色定位模糊,事業發展前景不明朗。
4.中等職業學校男護士生培養模式探究
4.1“校院合作、產教結合”共塑男護士形象
中等衛生職業教育歸根結底是為醫院輸送合格的護理人才,從研究發現當前毋庸置疑精神科、手術室、ICU、急診科和普通病房以及泌尿外科是目前最需要男護士的科室,那么在醫院招聘中就應該有所體現,這些科室會優先招聘男護士。有了就業渠道,就不愁生源,醫院和學校在宣傳力度上要加入男護士的正能量宣傳,及時打破人們對傳統護士形象的定格。在待遇方面醫院應該傾向于男護士,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和收入水平是對其工作投入的基本保障。
4.2男護士形象設計
根據國外男護士的圖片資料,提供形象模式,設計男護士特有的工作衣和護士帽,展示男性特有風采;為男護士生設計一套剛柔相濟的禮儀規范動作,讓自信精干、不卑不亢的男護士生形象成為校園亮點,充分發揮男護生的團體組織能力,并提高其綜合素質。
4.3成立特色男護士班
新入校男護士生心理上尚不成熟,專業思想尚不鞏固,具有極大的可塑性,全方位對其進行專業思想教育十分必要并具有重要意義。首先,應加強入學教育,讓所有新入校的男護士生組成一個同質團體(同質團體指團體成員本身的條件或問題具有相似性),除讓他們在一起學習生活外,還讓他們利用班會、課下等方式,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指導老師適時地給予輔導,通過這種形式,讓他們盡快適應學校生活;其次,營造利于男護士成長的良好氛圍,利用板報、廣播、邀請在臨床工作表現突出的男護士來校與護生座談等多種護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介紹護理專業情況,消除同學們對男護士的偏見、輕視,緩解男護士緊張的人際關系;第三,通過展望專業前景,分析男護士的優勢,探討其價值所在,堅定其從業信念。
4.4加強男護生特色專科課程的教學
我國的護理規范是從女性的角度出發,對男性從事護理工作必然需要有新的看法和見解,處理問題的角度和思考方向必然有所區別。護理教育工作者應進行教程改革,改變專門針對女性撰寫的教科書語言;適當調整課程設置以適應男護士生的學習興趣與期望;避免護理教學過程中的性別歧視與忽視;增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等。男護士更適合在急診、手術室、泌尿科、骨傷科、精神科及監護室等科室工作,學校可在大綱要求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專門為男護士生拓展此類課程的教學。
5.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男護生的數量在逐漸增多,重視男護生的培養和使用勢在必行。要“校院合作、產教結合”共塑男護士形象,讓人們信任和接受男護士,從修訂護理教材、改變護理文化著手,加強男護生特色專科課程的教學,培養高素質的男性護理人才,讓男護士得到社會的認可,從而吸引更多的男性加入護理行業,共同推動護理學專業向前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王斌全,趙曉云.男護士的發展歷史[J].護理研究,2007,21(3):281.
[2]顧萍.探討男護在臨床中的優勢[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4(4):69.
[3]李書光,王府,薛令合.精神科男護士心理健康狀況三年跟蹤調查與分析[J].現代護理,2002,8(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