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群芳
內容摘要:未來社會,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懂學習的人,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因此,緊跟時代步伐,融合新課程理念,本文就在科學課堂上如何有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教學的發展功能充分落到實處,結合實踐在促使具有持久內在動力、逐步學會學習、強化學習動機等方面談幾點體會。
關鍵詞:自主學習 終身學習
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特別強調兩個基本觀念:終身學習和學習化的社會。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外在的知識不斷猛增,學校的學習,只能選取最基本的知識教給學生,其它更多的知識包括源源不斷的新知識,只能靠學生自己今后進一步或終身學習。因此,21世紀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懂學習的人。目前,“教學生學會學習”已成為各國的熱門話題。
自主學習就是為學生獲得終身學習能力和發展能力打好基礎的。根據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自主學習概括地說,就是“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的學習。具體地說,它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學習者參與確定對自己有意義的學習目標,自己制定學習進度,參與設計評價指標;學習者積極發展各種思考策略和學習策略,在解決問題中學習;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學習過程有內在動力的支持,能從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對認知活動能夠進行自我監控,并作出相應的調適。
總之,自主學習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能弘揚學生人格的主動精神,發展學生學習的各種潛在能力。那么怎樣在科學課堂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習能力,使教學的發展功能充分落到實處,本人就探索和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內驅力,使學生的學習具有持久的內在動力
我們看許多的科學家似乎是在枯燥而繁瑣的實驗中度過,而他們卻往往在不知不覺中,有時伴隨著興奮與喜悅工作著,這就是對科學的興趣。21世紀教育委員會的報告《學習——內在的財富》說:“學校應進一步賦予學生的興趣和樂趣、學會學習的能力以及對知識的好奇心。”“好奇心,即要求理解、認識和發展的欲望,依然是人類本性中最大的驅策力之一。”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使你的學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東西,使他們面臨著問題,如果你能夠做到這一點,就是成功了一半。”在課堂上,有意識地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結合實踐和思考,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如在學習“火山”時,先通過多媒體播放一段火山噴發的壯觀場面,配以音樂的起伏,最后城市、道路都被淹沒。學生看的入神、慨嘆時,然后提出“那么火山是怎樣形成的呢?”“火山的結構、噴發物是什么?”學生就表現出濃厚的學習欲望。再如“游進課堂的魚”,一個玻璃容器盛有數條鯽魚,然后把它放在實物投影儀上,屏幕上清晰地顯示出玻璃容器里鯽魚們的情態。“那條鯽魚的尾巴怎么沒了?”“那條魚怎么游得東晃西晃的?”一堂別開生面的生物課就這樣展開。課堂上氣氛活躍,人人臉上充滿了好奇和急切探索問題的欲望。教學中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促使學生在愉悅中自主學習。
2、充分利用學科優勢,發揮實驗魅力,促使學生積極進行自主探究
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學生。精心設計一些實驗,如把一些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讓學生動手實驗,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
如在學習導體和絕緣體時,課前首先提供給學生硬幣、鉛筆芯、玻璃棒、食鹽水、粉筆、橡皮等物品,然后提出問題——“盒子里哪些物質是容易導電的?”學生小組討論,共同協作,設計實驗方案,教師在旁適當啟發引導,學生一步步地探索,邊操作,邊觀察、比較、總結。由此激發了學生的強烈求知欲,使成為“自主而主動的思想家”,享受探索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再如學習“物質的酸堿性”時,安排測物質的酸堿性實驗,只給學生提供PH試紙,被測物質全由學生自己安排,以小組為單位。學生動手完成了自己的實驗,得到了自己的結論,學到了自己想學的知識。學生的探索欲望也似乎越來越強了。
二、發揮小組合作優勢,幫助學生逐步學會學習
孔子曾說:“獨學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合作學習是科學課堂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可解決個人思考探索中尚未解決的疑難問題,通過學生間的交流達到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進步,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合作中求得認識的統一,在爭論中求得智能的發展。在分組時注意均衡配置,使各組男女比例,學習基礎,能力水平等方面大體相同。最大程度的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互幫互學,參與到小組活動中。做到按需協調,使小組的人員結構,根據學習需要,內容以及活動中小組實際狀況進行調整,以確保小組始終處于良性循環狀態。如:小組成員角色不固定,組長、記錄員、實驗員都必須根據實際情況輪流擔當。在小組活動中,如果發現某一小組,成員討論不積極、經常有同學開小差,我就調入一位組織能力強的學生參與,以期帶動整個小組活動等。任務分割到人、明確職責。如對我們周圍的環境污染進行調查,分組后,對比如誰調查河流污染情況、誰調查一些工廠的污染、誰調查一些機動車的污染、誰調查生活污染等都落實到每位小組成員身上。最后,小組進行討論、加工、匯總,并作全班交流匯報。并有意識地讓那些個別膽小、平時不敢發言的學生代表小組發言。這樣極大地保證了全體同學積極投入,既增強了他們的合作意識,又促進了每位同學的能力發展。
三、注重評價激勵,強化學習動機
評價激勵是培養學生自尊、自信的手段,它體現學生對自我價值的肯定,是學生對未來人生目標的追求的前奏,使學生形成持續性、發展性學力。新課程提出了發展性評價,融入了以人為本,立足于個體和諧發展的新理念,有利于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發展的意識,從而提高其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教學中運用多維評價激勵,以強化學生學習動機。具體如1、表揚激勵。在教學中,通過語言、情感和恰當的方式,不失時機地從不同角度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勵和贊揚。對于有的學生課堂表現出來的機智反應給予及時地表揚肯定,而對于那些學習有困難而自卑感很強的學生,盡力發掘其身上的閃光點,多表揚鼓勵,幫助其樹立自信心,激發其奮發向上的動機。如在講細胞時,讓學生做一做:利用桌上的橡皮泥制作自己所認識的各種細胞形狀的結構模型,學困生動手能力不一定差,這時善于去發現學困生的動手能力,抓住某個學困生制作出了多種細胞形狀模型,然后讓其大膽展示、說明自己的各個作品,讓同學們看到其閃光點,極大地激勵了其自信心,也激勵了其他學困生的學習信心。2、反饋激勵。通過多種方式使學生及時獲悉自己的學習情況,及時反饋掌握知識情況,及時反饋學習方法的有效性。如借助“游戲”形式,比如把學生分成紅、白兩方,每人一張紅或白的卡片,卡片上寫有元素符號、原子或原子團等,一方發問,一方回答,教師作裁判并記分。由于活動緊張,學生注意力集中,人人參與,氣氛活躍。心理學表明,對學生活動的及時反饋作出適當評價和一定獎懲制度,既可提高學習成績,又可激發學習興趣。3、成功激勵。運用分層教學,并且努力創設各種機會,如開展“組間競賽”“問題搶答”評比等,使每個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使學生經常嘗到成功的喜悅,不斷激發其學習積極性。
每個人的智慧類型不一樣,他們的思考方式、學習需要、學習優勢、學習風格也不一樣,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學生自主學習,才能使每個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具備終生學習的能力。因此,緊跟時代步伐,怎樣在科學課堂更好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待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21世紀教師與父母必讀》 孫云曉、鄭新蓉主編 北京出版社出版,1999年9月第1版
浙江省基礎教育新課程,師資通識培訓資料選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