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偉大的教育家培根說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專家研究表明:3~12歲是形成良好行為的關鍵期,12歲以后孩子的習慣已經逐漸形成了,新習慣再養成就很難了。可見,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的關鍵期就是小學階段!
【關鍵詞】小學生,語文作業,習慣培養
偉大的教育家培根說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專家研究表明:3~12歲是形成良好行為的關鍵期,12歲以后孩子的習慣已經逐漸形成了,新習慣再養成就很難了。可見,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的關鍵期就是小學階段!老師應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下面我結合本人的教育經驗,略談一些微薄之見!
一、端正做作業的態度
小學生年齡偏小、好玩愛動、天真活潑、抽象說教式不適應學生的生心特點。因此,教師要利用生動有趣的小故事來教育學生做事情要一心一意,集中精力才能做好,如《小貓釣魚》的故事。教師也可講古今中外名人小時侯專心學習的故事,也可自編一些教育人專心做事取得成功的故事。利用班隊活動開展集中教育不失為一種不錯的途徑。宣揚先進事例,樹立學習榜樣,還可現場搞實驗來證明專心做事又好又快的道理,使學生逐步養成作業專心的好習慣。
二、嚴守上課的時間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嚴格保證上課時間,按時上課,按時下課。教學時語言要精煉,不拖泥帶水,緊扣教學環節,充分利用學生注意力最佳時間,調動學生大腦、口、手、眼等各個器官的積極性,圓滿完成教學目標任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布置適量的課外作業,保證學生當堂完成,每節課做到按時下課,不拖堂,言傳身教,這樣堅持下去,既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又能逐步養成學生按時完成作業的好習慣。
三、精心設計學生作業
精心設計作業,也是激發學生作業興趣的一種手段,學生只有對作業產生興趣,才能形成良好的作業習慣。所以,設計作業應堅持“少、活、精”。
“少”就是各年級的作業量控制在國家教委規定的范圍之內。“活”就是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設計一些“彈性作業”,創造條件讓學生根據個人特點有選擇作業的自由。使那些學生中暫時有困難的學生不被作業嚇倒。“精”就是作業要避免機械重復,如一題數遍,一詞多寫等,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各有側重的安排作業練習。
四、教給學生做作業的方法,鍛煉速度
在教學中要注意教給學生書寫方法,如寫字,寫前看清字形結構,把握筆的力度輕重適當,姿勢端正。如答題,要求讀懂題意,理解問題等。課外作業要求學生記下起止時間,以便檢查評比,也有利于促進學生抓緊作業時間。堅持對學生進行這種訓練,對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起著積極的作用。
五、讓學生養成認真檢查、及時訂正的習慣
不少學生沒有認真檢查作業的習慣。針對這種情況,一定要經常提醒學生做完作業后要認真檢查。作業本發下來,不少學生一般只注意看得分多少,而不留心檢查作業中的錯誤,因此,必須對學生強調:作業本發到手中,要集中注意力去尋找錯誤、缺點,通過自己的分析思考,認真訂正作業,這樣堅持下去有利于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提高基本技能,同時對學生作業質量也是一個有利的推動。
此外,家長應積極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一定時間內能靜心集中精力學習,做作業,將一切有礙于學生作業的活動,盡力與學生作業時間避開,這都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
參考文獻:
[1]趙丹芳. 小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培養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
[2]張魁. 培養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三部曲”[J].甘肅教育,2011(5).
[3]王烈全.《新課程·上旬》2019 年第 03
重慶市云陽縣盤龍街道盤石小學 涂志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