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闡述了高校教師暑期參與社會實踐的必要性,加強學校“雙師”結構師資隊伍建設,積極推動廣大教師深入行業、企業實踐鍛煉并加強其管理,提高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為高職院校教師暑期實踐提參考。
關鍵詞: 高校教師; 暑期實踐; 雙師建設
為加強學校“雙師”結構師資隊伍建設,積極推動廣大教師深入行業、企業實踐鍛煉并加強其管理,提高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建立一支理論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的教師隊伍,根據學院制定的教師暑假企業實踐實施方案,暑假期間,一般高校都會要求教師參與暑假企業實踐鍛煉,為教學改革、課程的結構調整和培養高技能人才積累寶貴的經驗。高校教師暑期社會實踐實效性可歸結如下:
一、積極參與,深入企業
進入企業頂崗實踐鍛煉并快速進入工作狀態,遇到問題向公司職工虛心請教,遵守公司的規章制度,做到“信守承諾,用心做好每一件事”的公司宗旨。在實踐期間,始終保持積極主動,嚴謹勤勉的工作態度,虛心接受中心管理人員和技術員工的指導和要求,自覺遵守企業各項規章制度,遵守勞動紀律,經歷深刻的職業道德教育和培訓。具體工作中,要以學習的心態與企業的工作人員進行調研市場,并一起對調研數據進行分析,大概了解了他們企業產品的研究過程。
二、通過企業實踐鍛煉,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通過下企業鍛煉,了解了目前行業、企業對各類人才的需求、就業狀況,通過自己親身經歷,掌握企業對本專業人才知識結構、職業能力、職業素養的要求,返校后有針對性的進行課堂教學,培養出更符合企業需求的應用性人才。同時根據企業要求與工作過程特點,切實提高學生實際動手能力。根據企業對員工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溝通協調能力、隨機應變能力、服務意識、敬業精神的要求,修訂教學計劃時加大人文素養、職業素養培訓課程比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加強自身修養。
三、通過企業實踐鍛煉,改變思想觀念,提高教師學習技能積極性
在沒有下企業實踐鍛煉時,雖然知道自己的專業知識已經過時或者是嚴重不夠,但是在這種教學管理模式下也都失去了很多積極性和學習勁,想到企業管理的壓力和加班加點的辛苦,心中不免打退堂鼓。故到企業實踐鍛煉積極性不高。自已到企業進行學習實踐操作后才知道自己動手能力遠不如操作他人,并被設計員的精湛繪圖技巧與敬業精神所折服,同時深刻的認識到自己專業知識嚴重不足,不能滿足現代教學需要。也徹底改變了教師的思想觀念,激發自己學習專業技能積極性。
四、通過下企業實踐鍛煉,對專業能力、組織能力、交際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
課本上的知識都是最基本的知識,不管現實情況怎樣變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變應萬變。如今有不少教師自己培養出來的學生實習時都覺得課堂上學的知識用不上,出現挫折感,可要是沒有書本知識作鋪墊,又哪應付瞬息萬變的社會呢?經過暑期實踐,雖然時間很短。可教師學到的卻是在學校難以了解的。而且在工作中常與前輩們聊聊天不僅可以放松一下神經,還可以學到不少工作以外的事情,盡管許多情況我們不一定遇到,可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底,也算是此次社會實踐的目的了。
五、通過下企業實踐鍛煉,了解單位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規格和需求
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職業導向規律,決定了職業院校必須與企業合作才能完成教學任務,保證人才培養質量。學校必須“內外兼修”,加強內涵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高專業服務產業的能力、提高知名度,獲得企業的“青睞”。職業教育服務終端主要在企業,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只有全程參與育人過程,與學校共同把脈學校的專業設置、課程匹配、教育過程、設計教學、質量評估、學生就業、創業幫扶等,才能確保專業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相對接,更好地使職業教育以企業需求為導向,適時地調整人才培養方向,培養出更多的“適銷對路”的高級技能型人才。
六、通過下企業實踐鍛煉,合作培養人才的可行性探討
在校企合作基礎上建立學生職業能力教育機制,高職院校在現實中的培養以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為依托,但對學生職業能力的重視是未來高職院校要把握的方向,學生要具有適應社會的能力和方法,能力本位的價值取向有助于高職學生職業能力的全面把控。因此學校可通過工學結合、頂崗實習、教學做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模式重點培養學生的技能應用、創新思維、就業能力和職業素養隱性要素等,使學生的實習與就業完全融合,實現教學與就業的零對接,培養學生成為職業技能和實踐能力突出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教師通過觀察、虛心請教、動手實踐的方法對公司進行了解,但是面對新的領域、和新的知識最終還是會感到自身知識的匱乏,通過實踐工作才知道“學無止境”的道理,只有把學校的理論知識和企業的實踐運用相結合,才能更完全的掌握專業技能,才能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才能將層出不窮的新知識傳授給學生。 在實習的過程中我們要虛心求教,完成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學校與社會的溝通,這樣不僅實際工作能力有所提高,進一步激發了自己對專 業的興趣,并能夠結合實際工作,在專業領域進行更深入的學習,培養自己的環境適應能力及時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為今后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高校教師暑期實踐實效性需要學校協調各方面的資源,需要社會政府部門建立起相應的制度和政策,來保障高校建立與企業合作的橋梁,營造良好的氛圍,建立切實可行的制度。 保障要教師積極投身企業頂崗實踐,只有這樣,才能提高高校教師的實踐能力,增強雙師培養機制,提升高校職業教育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李穎.高職院校青年教師企業實踐實效性的提升策略[J].廈門城市職業學院學報,2017,
[2]李蕊,張君維.高職教師頂崗實踐實施策略建議[J].機械職業教育,2013
江蘇財會職業學院 基礎部 王文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