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銀平
民族樂器與由之演奏的器樂曲是中國傳統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讓幼兒從小就了解民族樂器,接受民族器樂曲的熏陶,在發展其美育、德育、智育的同時,也為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音樂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營造環境,引導幼兒初步感知民族樂器
中國民族樂器和器樂曲類型非常之多,需要進行分類,在此基礎上選擇性的向幼兒介紹主要的樂器方是科學的。考慮到幼兒園環境的滲透教育,為了讓環境和幼兒直接對話,我們在班級走廊墻壁上以圖片的形式對民族樂器進行分類:如吹管樂器,包括笛、蕭、笙、嗩吶等;拉弦樂器包括二胡,高胡、京胡、馬頭琴等;彈撥樂器包括琵琶箏揚琴;打擊樂器包括鑼、鼓、梆子、木魚等。以直觀明了的形式展現給孩子們,由此引導他們去觀察了解,激發好奇心。除此之外,我們開設了“小小演奏家”區域活動,在區域里投放各種民族樂器,如鑼、鼓、镲、碰鈴、鈴鼓、笛子、琵琶、古箏等,幼兒可以親身去體驗,更加真實的感知不同的樂器及其音色特征。通過一系列的方式,孩子們進一步地認識了民族樂器的名稱、形狀、構造、音色等。
二、選擇器樂曲,融入幼兒一日生活
幼兒對民族樂器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優秀的、易于幼兒感受的民族器樂曲在一日生活中供其欣賞。如二胡獨奏《賽馬》,曲風歡快活潑,抑揚頓挫,具有很強的情境性,內蒙古大草原上,群馬在草原上奔馳,馬兒嘶鳴,一副熱鬧非凡的場面,可用于早操游戲活動中。午睡環節可選擇舒緩輕柔的古琴曲《太極》和古箏曲《高山流水》,孩子在器樂曲的搖籃里緩緩入眠。笛曲《早晨》描寫了春太陽慢慢升起,鳥兒睜開眼睛,在樹上唱歌,孩子們在樹林歡快游戲的場景,悠揚富有彈性的音樂特征非常適合孩子們午睡起床時播放。閱讀和室內區角游戲時可以播放婉轉空靈的葫蘆絲《月光下的鳳尾竹》或古箏曲《化蝶》,對幼兒起到美的熏陶作用,無形中引導幼兒感悟其中的內涵美和旋律美。鼓樂《老虎下山》鑼鼓喧天,鼓聲隆隆,這種在喧鬧中襯托吉祥和安樂氣氛的樂曲,非常能激起幼兒高漲情緒,在節日活動,如六一兒童節、早操表演中等,可以很好的渲染氣氛,帶動情緒。體育游戲中,可以播放嗩吶《百鳥朝鳳》,用嗩吶聲響模擬鳥鳴之聲,百鳥歡騰,熱鬧活潑,傳達著一種積極向上的喜悅情緒,激發出孩子運動的力量。在民族器樂曲縈繞的氛圍里,孩子們的耳朵得以被喚醒,傳統音樂之美慢慢滲透到孩子的精神世界,幼小的心靈中埋下了中華古韻的印記。
三、采用多種方式將民族器樂曲融入幼兒園教學
1、通過多媒體設備,徒手模仿演奏
在演奏器樂曲的視頻中,幼兒邊聽邊徒手模仿感知不同的樂器以不同的方式來演奏,如古箏是彈撥的,二胡是拉的,笛子和葫蘆絲是用嘴吹的,鼓是敲的等等。幼兒聽著樂曲,跟隨著節奏和情緒,模仿演奏形式,感受不同樂器演奏出樂曲的音色特點和獨特韻味。如笛子悠揚婉轉,古箏清脆空靈,琵琶清澈明亮,葫蘆絲輕盈飄逸。同時模擬樂曲中明顯的聲音,如《賽馬》中的馬嘶鳴和《百鳥朝鳳》中的鳥叫聲。在聽和模仿中,幼兒逐漸能辨別不同音色的器樂曲是哪種樂器演奏出來的。
2、集體教學活動
民族器樂名曲十分經典,如何讓幼兒在集體教學中系統學習呢?這需要老師精選適合幼兒的樂段,根據曲目的風格,賦予游戲情景,目的是在游戲情景中更深刻的理解樂曲,感知樂曲的節奏、快慢、情緒等。如古箏曲《寒鴉戲水》,節選其中一段對比明顯且節奏感較強的樂段,用多媒體動畫的形式,設置小水滴去旅行的情景,把幼兒帶入其中。小雨滴隨著節奏一個一個的落到池塘里,然后又快速的流入大海中,在感受上是一個先慢后快、先緩后急的過程,對比明顯。在孩子的游戲過程中,對于慢的部分,孩子根據節奏邀請伙伴;對于快的部分,孩子們隨樂跑起來,切身感受到音樂的行云流水、空靈高雅,感知古箏奏出的樂曲曲風和傳統器樂曲的獨特之美。
3、游戲活動
每個經典民族器樂曲背后都有一個故事,阿炳的《二泉映月》是不朽的,整體曲風緩慢哀怨,像是向我們訴說著很傷心的事情,因此,我們創設阿炳的相關故事情景:準備破舊的衣服、墨鏡、破碗、請幼兒扮演阿炳,在音樂游戲中幼兒不僅感受到二泉的美、阿炳的悲慘命運,更多的激發幼兒初步的悲憫情懷,從而激起珍惜感恩當下生活的情感。
區域游戲中,我們創設“民族樂器演奏吧”,除了投放各種民族樂器和樂譜外,還投放演奏時所需要的服飾,如傣族服裝、漢服等,以便幼兒演奏充滿情景感。除了音樂區,我們還把民族樂器滲透到其它區域,如美工區,引導孩子們為各種樂器涂色,鼓勵用廢舊材料嘗試制作樂器,如紙箱、毛線、皮筋做成的二胡、中阮、琵琶等。用彩泥制作民族樂器,投放數學區,用以分類等。
四、家園合力
對幼兒進行民族器樂曲的教育除了在幼兒園進行,還可以融入家庭、社區之中,使幼兒多維度接觸民族樂器和器樂曲,做到家、園、社區三位一體相結合。
首先以家長進課堂的形式,邀請會演奏民族器樂曲的家長來班級為孩子現場演奏,真切的場景,熟悉的演奏家,民族器樂曲的獨特美更能深入幼兒的心。其次傳統音樂周周推送。幼兒園精選一些不同的民族器樂曲,每周定期向家長推送以供家長和幼兒共同欣賞,引導鼓勵家長帶著幼兒積極反復傾聽,并評出最受歡迎的樂曲,請幼兒說說最受歡迎的原因和對器樂曲的感受。再次鼓勵家長帶著幼兒參加社區或音樂廳舉行的關于民族器樂曲的演奏會。
對幼兒進行民族器樂曲的熏陶、教育,不僅有助于增強幼兒的審美感知能力,同時對弘揚傳統文化,激發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仍會繼續探索,深入開展形式多樣的民族器樂曲教育,使得民族器樂文化得以傳承和發展。
本文為2019合肥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在幼兒園開展中國傳統音樂教育活動的實踐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
立項號HJG19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