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鏡蓉
摘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經濟體制改革要實現市場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生存和發展,是當前企業亟需探討的問題。本文正是基于上述背景,對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問題及對策進行探討,著重分析了企業內部審計質量 控制在管理體制、計劃階段、實施階段及審計報告階段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之處,從健全內部審計管理體制、加強內部審計人員綜合素質、強化內部審計質量控制過程保障機制方面進行對策探討,為解決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問題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內部控制審計;計質量控制;對策
經濟推向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中國社會,作為企業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領域和陣地,企業內部的審計工作作為在現代化企業管理中的一個非常關鍵的組成要素,新時期,企業的發展的重要作用越來越不可忽視。整合審計的概念最早是在 2010 年由五部委發布的《企業內控配套指引》中提出的。該配套指引規定,實施企業內控標準化體系的企業應自我評估企業內控的有效性,并依據其評估結果披露年度自我評估報告。同時,該企業需要雇用具有證券期貨業務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來發布審計報告。政策規定,自 2011年始,在國內和海外市場上市的公司在進行年終審計時必須接受會計師事務所的內控審計。截至 2012 年,所有選擇在中國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均已全面采用標準的內控有效性自評和外審體系。
一、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影響原因
(一) 內部審計控制的問題分析
內部審計機構歸屬于企業的財務部門,由會計主管 領導。在這種設置下內部審計機構和財務部門扮演了相同 的角色,由于這種從屬關系的存在,導致審計工作的范圍極大受限,對企業各部門的約束力度甚微,本身所具有的獨立性嚴重受損。但企業的整個經濟活動是內部審計機構監督的關鍵所在, 原則上財務部門是最直接的監督對象。而內部審計機構要服從總會計師領導的這一弊端,使得內部審計機構仍舊無法將自身獨有的獨立性和權威性發揮到極致,導致審計工作范圍受到限制。
(二)基本制度和機制方面
我國內部的審計體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審計資源的有效整合,造成審計質量控制不力,審計制度中的《審計機關審計項目質量控制辦法》存在較多的不可分解內容,影響了審計效率 ;同時也造成了審計質量責任制度難以落實和追究質量責任,審計中審計人員崗位職責不清。再加上很多會計師事務所并沒有建立自己的審核機制,沒有形成自上而下的審計流程,權責不清,這些也都影響審計質量控制。
從而對企業的公信力和企業賴以生存的企業形象產生非常大的負面影響,與此同時,因為在現場的審計信息反饋滯后的原因,在審計過程的各個質量控制的環節中的人員之間難以溝通,不能及時地共享相互之間的信息,從而導致現場的審計工作人員往往不能及時準確地把握現場的審計工作動態,最后使得審計程序失去了本來的,這樣的審計過程就會 給企業的領導高層的決策造成很多的誤導和偏差。
(三)事務所內部方面
事務所內部方面造成質量控制不良主要審計人員對于審計目 的不明確。過于追求審計中的成本效益,審計雖然提高了效率,但是質量控制沒有得到保證。很多事務所只是將“查賬、查找問題和匯報問題”當做了兩種審計的目的,審計基礎理論不扎實。審計實施過程不規范。事務所對內控審計重視不夠,整合的效果不理想,風險評估和控制測試做得不到位,測試的范圍和深度不夠,沒有獲取足夠的審計證據來支撐和減輕財務報表審計中對于內部控制的了解工作。不恰當。審計中審計人員只是單獨查看企業的財務數據,做不到突擊檢查的地步,比如在存貨盤點時審計人員很少主動去盤點,造成一些數據的造假,審計質量控制不好。承上啟下的作用,對于把握內部的審計質量這一關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在大部分的企業中,內部審計復核工作,有很大一部分都沒有很好地對重要的審計工作底稿進行重點抽查,尤其是具有復核結論性的工作底稿。很多在實際中的復核工作里,往往關注的只是對于問題從定性方面來考慮。
(四)事務所外部方面
當今會計事務所市場環境較差,一些中小事務所總希望通過降低審計收費標準來招攬業務,但是根據成本效益原則,過低的收費會擾亂會計事務所市場秩序,審計的質量難以得到保證,甚至造成審計風險加大。這種惡性環境的競爭,沒有真正的贏家,當前政府、注冊會計師協會和社會公眾是會計事務所的主要監管機構,政府應該通過制定有 效的規則,為會計事務所發展創造環境。
二、審計模式下事務所審計質量控制中的問題應對
(一) 合理設置內部審計機構
審計獨立性是事務所審計人員對被審計 人員保持精神和實質上的獨立,是審計工作的基本原則之一。內部審計機構設置的有效性主要取決于管理當局的重視程度和賦予其權力的大小。一般而言,負責內部審計機構的領導層次與其獨立性和權威性的大小呈現正相關關系,所以將內部審計機構設置在企業的較高位置是提高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的關鍵所在。根據國家審計署發布的《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結合我國獨特的組織結構和管理模式,企業在設置內部審 計機構時要遵循實用性原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而保 證內審機構模式與企業的生產經營規模及特點、管理體制 模式、人員素質以及企業環境等方面相適應。
(二)加快內部審計規章的完善進程
企業在內部審計工作中要嚴格履行國家審計署以及審計協會所頒布實施的一系列內部審計規定、工作準則以 及相應的管理制度規范。建立健全內部審計質量控制規范 體系,進一步完善企業內部審計準則、質量控制準則以及審計人員后續教育準則和責任追究制度等問題,強化企業內部審計質量規章制度的控制。同時,建立信息反饋控制體系。采用審計回訪、審計項目抽查、審計質量考評方法,定期收集和分析事務所整合審計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找出審計關鍵控制點,采取手段加強審計質量的控制。
(三)改進審計技術方法
審計工作中要結合目前信息化的發展趨 勢,積極探索創新,大力推進大數據環境下的審計監督,推進信息系統審計,事務所要 在整合審計基礎上,建立審計資源數據庫,構建起審計數據中心,加快數字化審計的步伐。在審計技術方法上要遵循“總體分析、系統研究、發現疑點、分散核實”的數字化審計方法,通過分析、比對、分析企業財務 部門與其他部門的業務數據,發現疑點和風險問題,集中力量重點核查,提高審計的效率和質量。從宏觀經濟學的角度來講,企業在實施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過程中要以最低的成本來追求收益最大化,如果一味追求審計目標的實現而不考慮審計成本,就無法判斷審計質量的優劣。
(四)加強工作底稿編制的控制機制
工作底稿是形成審計結論、發表審計意見、撰寫審計報告的直接依據。為了保證審計工作底稿的質量,在審計證據的獲取上采取誰提供誰負責的原則,采用審計日記的方式來留下相應的文字記錄并簽字,以保證獲取資料的真實性;建立健全審計工作底稿三級復核制度,就是以審計項目負責人、內部審計部門負責人、內部審計委員會作為復核人,對審計工作底稿進行逐級復核;已經存檔的進行妥善保管,其調用或銷毀需要經過企業內部審計最高負責人的批準。
(五)加強審計人員業務素質和風險意識培訓
整合審計作為準則新要求下的新型審計模式,是目前審計理論和審計實物界研究重點。市場整合審計的需要越來越多,會計事 務所在重視對整合審計業務量追求的同時,保證整合審計中的質量控制過程。因此,要加強審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和風險意識培訓,提高會計師對于整合審計的專業勝任能力,針對審計師缺乏整合審計執行能力,培養整合精英,邀請熟知最新審計政策和豐富內部控制審計經驗的專家對會計師進行培訓,讓他們了解財務報表和內控審計的最新知識, 從而提高審計質量。
(六) 加強內部審計報告撰寫、復核的控制機制
注冊會計師撰寫審計報告時,內部審計人員要更多地使用可量化的、客觀的術語表達審計發現,做到語言準確、表達簡明和內容清晰。審計報告重在揭露問題、提出建議,要對調查獲取的大量審計信息進行深入分析和提煉,在內容上突出審計重點,考慮企業審計需求,以便與管理高層在重點審計領 域達成共識。若涉及揭露較高管理 層的審計意見需報送更高一級的管理層;對重大事項審計報告處理除報送最高管理層外,還要送至董事會。
三、結束語
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在完善組織的管理結構、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和監督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國外企業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已經走向成熟,應該借鑒國外的經驗建立、健全中國式全方位立體化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體系,使內部審計真正服務于組織管理。本文圍繞內部審計 的各階段性環節進行分析,針對存在的問題提供理論上的對策,為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進一步完善提出創新性建議。
參考文獻:
[1]趙婷.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研究[J].納稅,2019,13(24):163,166.
[2]陳治文.中小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J].內蒙古煤炭經濟,2019(03):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