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偉情



摘要:我國資產托管業務起源于 20 世紀 90 年代末,經歷 21 年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已成為連接資本市場、貨幣市場和實體經濟的紐帶,在落實國家重大戰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支持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服務社會服務民生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本文介紹了資產托管業務在大資管、強監管下的市場機會,及資產托管業務輕資本性質下的市場競爭,并深入分析了系統和人才隊伍建設,以及增值服務對提升資產托管市場競爭力的作用。
關鍵詞:資產托管;市場競爭力;系統;人才隊伍;增值服務
引言:資產托管業務起源于從政策導入的被動托管,成長于被管理人
和投資者認可的主動托管,現今大資管、強監管時代下,更是蓬勃發展,市場競爭日趨顯著。托管機構在為安全保管托管資產保駕護航、助力社會資金規范化運作的基礎上,如何通過差異化服務提升市場競爭力,實現規模和收入的穩步提升,成為現代金融體系下托管機構的重要突破口。一是完善系統建設。基于智能化的托管系統提升運營效率、降低運營風險;二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夯實業務發展基石;三是通過績效評估與風險控制、基金行政服務等增值服務,增強客戶粘性,提升議價能力,實現價值創造。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 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托管業務作為一種制度安排,在資管業務健康發展過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并有力的保障了廣大投資者的利益,成為大資管行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另托管業務以其大好的市場前景和輕資本的天然屬性,得到眾多金融機構的青 睞,資產托管機構快速擴充,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如何提升資產托管機構市場競爭力,成為資產托管機構可持續發展必須突破的重大難題。
傳統的托管業務,主要圍繞著為管理人和投資者提供基礎業務服務,含交易清算、估值核算、投資監督和信息披露等,但隨著大資管時代不斷涌現的新的資管機構和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強,傳統的托管服務市場競爭力逐日下降,托管業務收入逐年下跌。傳統托管業務服務已無法滿足創新發展的資管市場,資產托管機構為提升資產托管市場份額、增加綜合效益,需緊跟市場需求、強化科技支撐、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拓寬和優化客戶服務內涵等。
一、加大系統建設,助力智能托管,降低運營風險,提升核心競爭力
托管是一項專業性高、規模效應強的業務,托管業務的安全平穩運作和可持續發展,必須依托于高效智能的托管系統。托管系統作為托管業務的核心競爭力,對保障托管服務的合規性、安全性、時效性及準確性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托管系統建設既要滿足市場、客戶、產品需求的快速發展,也要滿足風控需要。
(一)提高自動化程度和系統運營效率,滿足市場時效需求
隨著資管行業的快速發展、全民理財意識的不斷提升、7*24 小時現金管理類資管產品市場需求持續增強、資管產品信息披露要求不斷提升,托管資產市場時效需求日與劇增。
托管業務時效需求,主要體現在投資交易時效需求、估值核算和信息披露等時效需求。其中投資交易效率,取決于托管系統清算處理能力,高效的清算處理能力和有效的系統流程控制,方能滿足投資管理人的投資交易時效需求,助力托管產品效益提升。另,現金管理類資管產品的快速增長和由此衍生的嵌套資管產品的高速繁殖,必然帶來 T+0 估值核算產品的增加,對托管機構系統處理效率和系統自動化處理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節假日前的一個工作日托管機構需提前完成公募基金、公募理財產品等現金管理類產品的估值核算工作,業務集中處理度極高。此時托管系統的自動化程度和運營效率顯得尤為重要,決定了托管人履約能力和服務效率。為滿足市場不斷增強的時效需求,及時完成信息披露工作, 增強托管人履約能力,必須借力科技提高托管系統智能化以方確保托管機構的可持續發展,提升市場競爭力。
(二)緊跟市場需求和監管要求,實現系統創新發展
一是近年來,資本市場不斷創新發展。新興業務的推出,對受托管理機構而言存在較大的市場機遇,多數機構會選擇快速切入新市場,實現投資效益。托管機構為在新興市場中占有一席地,必須緊跟市場需求,及時更新系統,同步實現業務與系統的創新和優化,滿足受托管理機構業務需求。二是資管新規的落地,對資管市場提出更高的要求。理財產品凈值化管理帶動的強托管、強監管體制下對資產實行穿透管理等要求,都對托管機構提出了全新的挑 戰,這些挑戰必須依賴于強大的托管系統的不斷升級改造。
(三)持續深化系統優化升級,安全保管托管資產
資產托管是技術密集型業務,托管系統作為托管業務的核心競爭力,對保障托管服務的合規性、安全性、時效性及準確性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持續優化完善系統,方能實現高效的合規審查、托管資產的安全保管和估值核算的準確性,提升系統自動化程度,減少人工干預,降低運營成本及人為操作風險,提升托管業務競爭力。
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夯實業務發展基石
資產托管是一項專業性極強的業務,特別是“資管新規”的實施,從制度層面進一步強化了托管的第三方獨立監督作用,強托管機制在更廣泛的資管領域逐步實施,托管業務服務范圍不斷擴 大,托管人履職情況更加公開透明,托管機構需要大量的復合型人才支撐。隨著市場對托管從業人員專業素質要求的日益提高,托管復合型專業人才的培養逐漸成為托管行業發展的基石之一。主要體現在如下 3 方面:一是落實第三方獨立監管職能,有效保障委托人和受益人利益。只有不斷儲備專業人才提升自身托管綜合服務能力和業務運營能力,方能更好的落實第三方獨立監管職能,有效保障委托人和受益人利益;二是持續升級優化托管業務系統,提升核心競爭力。托管系統的持續升級優化,需要托管人具備扎實的托管業務能力、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等;三是緊跟市場發展步調,及時響應客戶需求。敏銳的市場洞察力,來自于扎實的業務基礎、市場響應速度依賴于托管人員和托管機構的綜合能力。
三、推進增值服務,增強托管業務黏性,提升托管機構市場競爭力
隨著資產托管機構快速擴充,資產托管業務市場競爭日與劇增。截止 2020 年底,國內擁有證券基金投資托管資格的機構已達57 家,其中銀行托管機構 27家,證券公司及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托管機構 29 家,僅 2013 年--2020 年 8 年間新增券商托管機構多達 28 家,詳情請見圖 一。托管機構的快速擴充,加急了的市場競爭,導致托管費收入逐年下降,與快速增長的托管規模背向而行,圖二為2012--2019年中國銀行業托管規模及走勢、圖三為2012--2019年中國銀行業托管費收入及走勢。如何實現規模與收入吻合正增長,取得托管費率水平決定權,防止價格成為市場占有份額的重要決定因素,成為大資管時代托管行業轉型的重點。
“大資管”中迅速催生的資管機構,普遍存在急需供績效評估與風險控制、基金行政服務等業務服務的現象,此類需求為基于托管業務衍生出的增值服務。因此基于托管業務的績效評估與風險控制、基金行政服務等增值服務,成為托管機構取得托管規模,提升市場競爭力的一重要因素。一是提供績效評估與風險控制。隨著資本市場長期資金的增加、資管機構人才隊伍建設相對緩慢、經驗及數據欠缺等因素影響,資本市場對績效評估與風險控制的需求逐年上升,基于托管服務的增值服務優勢凸顯。托管機構可根據歷史數據,統計管理人歷史業績、投資管理能力、風險偏好等,對托管產品進行綜合研究分析、績效評估和風險分析等,為委托人及管理人的資產配置提供分析建議;二是基金行政服務。基金行政服務即為國內機構俗稱的受托資產外包服務。該服務在國外已經非常成熟并且有著廣闊的市場需求。目前國內市場需求也相當大,服務項目相對較少。但是也能通過提供 FA(資產估值)、TA(份額登記)及信息披露等業務服務有效地幫助中小型資管機構控制成本,集中人
力物力專注于投研能力的建設,又可以幫助新的投管機構迅速獲得經過市場檢驗的基金會計能力和報表研發制作能力,實現監管信批要求。
資產托管業務的持續發展,離不開托管機構對托管系統的持續升級優化和科技的創新支撐,更離不開專業人才隊伍的儲備與建設。只有在完善托管系統建設、加強復合型專業人才培養的基礎 上,不斷推進資產托管增值服務,助力投資管理人提升投研能力、委托人提升投資分析能力等,才能提升托管市場競爭力,矗立于強大的托管隊伍中,實現托管業務收入的穩步提升。
參考文獻:
[1]2020中國資產托管行業發展報告
[2]2019中國資產托管行業發展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