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瑾
摘要:為了培養學生靈活多變的思維品質,增強他們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職業綜合素養,培養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踐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服務學生多樣化發展需要,《會計綜合實訓》課程以優化選擇性課程體系為切入點,探索“模塊化課程”的選擇機制、“工學交替”的教學機制和“做中學”的學習機制,改革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方法和手段,培養面向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課堂教學改革;三教改革
一、現狀及問題
(一)教學內容
當前,該課程是將財務會計和財務管理及與會計相關的諸如成本的專業知識,以無紙化的形式參與到財會工作中的實踐課程。近幾年來,經過參閱多本教材后發現,有的教材只注重會計的日常業務,有的教材只注重財務管理方面的工作內容。很少有教材將財務會計與財務管理這兩方面的專業知識結合起來處理問題。
(二)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
盡管該課程在我校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定位為技能實踐課程,但是實踐是建立在理論的基礎上的。該課程就是建立在計算機基礎知識、財務會計與財務管理專業知識之上的。達芬奇曾說過”理論是軍官,實踐是士兵“。所以,如果說專業知識是軍官必備的素養,那么技能操作就是作戰的士兵。只有掌握好專業知識的軍官,才能指揮好士兵打仗。所以,現在的教學方法是教師講解與學生操作相結合,比例為四六開。基本偏向實踐操作多一點。目前,該課程是在多媒體機房上課,可以使用投影儀授課,也有相應的教師控制學生的軟件授課,達到了面對面授課的效果。盡管相對于純理論課程的教學方式,給了學生較多的自由(自己動手在電腦上操作、進行試驗和練習)。但是,學生仍舊是被動的接受,主動性欠缺,求知欲望不太強烈。
(三)成績考核方面
因為是技能考試,主要考察的是同學們的動手能力和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擔任該課程的主講教師,采用了不同側重點的教材。考試方式均是無紙化的機考方式。比如:第一年,側重考察學生進行會計做賬的賬務處理。第二年,側重考察學生使用EXCEL軟件,處理財務管理方面的內容。第三年以后,側重考察學生會計賬務處理、財務管理里的資金運作即財務分析的能力。后來,發現專業基礎好的同學在該課程中的成績也不差。喜歡動腦筋的那同學在該課程全班的成績占上峰,比別的純理論課的成績高。所以,發掘學生的興趣,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所以考試成績需要多方面綜合考慮,進行調整。
二、解決對策
在理論方面,參考多本教材,通過“取精華,去糟粕”,基于學生發展,根據辦學目標和特色,合理規劃與設計課程整合方案。實踐方面:對已經畢業的同學進行問卷調查,與企業的相關領導訪談交流,請外聘的企業老師做講座或者代課,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創新教學方法。改進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轉變學習方式,增強學生體驗、探究、操作、合作的機會。在變革教學評價。改變知識為本、紙筆測試為主的單一評價形式,采用表現性評價、發展性評價,引導學生注重過程參與、模塊化學業測評。
(一)教學內容改革
模塊化教學。對接產業升級和職業崗位工作任務,開發崗位實習項目如下:模塊一、企業生產經營;模塊二、企業帳務處理;模塊三、企業納稅申報;模塊四、企業經營分析。此外,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掌握一些基本的計算機文字處理技能,本課程也講授一些小技巧、小方法。使得寫生在工作崗位上,具備基礎的使用辦公軟件處理諸如文秘事務的能力。
(二)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改革
第一、利用“錯誤資源”查缺補漏。 利用概念性“錯誤資源”,達成對核心概念的深刻理解。利用經驗性“錯誤資源”,開展概念轉換得教學。利用思維性“錯誤資源”,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第二、“高效對話”促動態生成課堂。理智面對學生質疑,激發“高效對話”機智面對感性表達,迸發“高效對話”。第三、“翻轉課堂”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課前布置給學生任務,進行視頻設計。課中以學生為主,反客為主,播放講解自己的視頻設計。
(三)考試評價方式改革
學生的考核改變了以往單一手工做賬的形式。啟用財務決策EVC軟件的考試系統,這樣避免了同學之間的抄襲搭便車情況。既考理論知識又考實際動手能力,與課堂教學相適應,更好地達到了考試的目的。進一步加強和鞏固了財會專業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增強了學生的專業信心。本實驗課程最終成績=分組操作成績(平臺自動打分)*60%+實戰經驗總結*10%+教師稽查*30%。折算等級制:優≥90、良≥80、中≥70、及格≥60、不及格<60。
參考文獻:
[1]杜紅艷.《報關實務》課程教學內容的整合和改革——基于“職業技能大賽”的視角.湖北科技學院學報[J].2013(10).
[2]黃剛.《投資項目評估學》課程教學改革實踐與探索.高教論壇[J].2008(8).
[3]畢建濤等.《全過程、多元化基于能力的課程考核體系研究》.中國管理信息化[J].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