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園園
摘要:國有企業中殘缺的行政權和失效的控制權容易誘發腐敗,國企高管利用職權謀取私利的事件頻頻發生。為此,政府實行各項制度監督制約腐敗,如薪酬管制、“八項規定”等。從會計政策的選擇上來看,腐敗交易或事項在會計確認上存在費用化和資產化的歸類差異,當面臨制度約束時,采用資產化會計政策確認腐敗是掩蓋腐敗的最佳選擇。國有企業選擇資產化歸類方式確認腐敗導致國有企業偏好長期資產配置,結果是國有企業發生較多的長期資產處置損失和較低的長期資產盈利率。這一發現為制度約束背景下,國有企業腐敗高發、頻發的原因給予了會計視角的詮釋,同時為國企腐敗治理指明了方向。
關鍵詞:會計政策;國企腐敗;資產化
腐敗與反腐敗是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話題。早在2001年,世界銀行就曾指出腐敗導致世界經濟每年增加成本超過1萬億美元,嚴重阻礙世界經濟的發展。國有企業高級管理人員的奢靡消費、貪污腐敗將無效率地消耗國家資源,嚴重影響社會公平正義。為了遏制國企高管職務消費等權力尋租行為,國資委和財政部等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規章制度,以強化對國企高管的薪酬約束。在職務消費和薪酬管制雙重約束背景下,國企高管以何種方式規避監管并實施腐敗呢?是否以更加隱蔽的資本化會計政策實現自己的控制權私利?
1.會計政策的經濟后果
根據會計準則和會計規范的要求,經濟組織發生的交易或事項在會計確認、計量和披露過程中存在可供選擇的不同原則、基礎和方法,會計政策差異影響資源配置效率,反映管理者的資源配置動機和利益分配方向。會計政策偏好體現管理者的經濟動因,企業高管的會計政策選擇動機包括以避稅為目的、獲取超額薪酬、規避立法管制、轉移政治成本、攫取腐敗收益等許多方面。當企業高管有腐敗行為或腐敗傾向時,必然選擇有助于掩蓋腐敗的會計政策,此時,會計政策偏好以轉移企業財富、掩蓋腐敗行為的目的。
2.國有企業腐敗的治理現狀
高管腐敗是一種權力尋租,是管理層利用職權牟取私利的行為,也是激勵契約缺乏效率引致的替代性選擇(陳冬華等,2005)[1]。國有企業高管腐敗源于政府的薪酬管制并對企業績效產生消極影響(徐細雄和劉星,2013)[2],薪酬管制與國有企業高管腐敗呈正相關關系(陳信元等,2009)。由于薪酬約束導致國有企業高管的薪酬水平沒有與市場接軌,在職消費作為薪酬激勵不足的補償性替代扮演著激勵和自利雙重角色(姜付秀和黃繼承,2011)。為了遏制國有企業高管的過度消費、超額薪酬等權力尋租行為,國資委、財政部等有關部門出臺了系列規章制度,目的是限制國有企業高管的薪酬水平上限。然而國有企業腐敗依然高發頻發,表明國有企業高管有能力和動機掩蓋腐敗行為并順利逃避政府監管。
3.腐敗誘導的會計政策偏好
面臨雙重約束的國企高管要實現權力尋租必然發生尋租活動,并導致企業發生無效率支出。企業支出可劃分為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對于受益期在一年或一個營業周期以內的支出作為收益性支出直接計入當期損益,而對受益期長于一年或一個營業周期的支出予以資本化計入長期資產成本。在會計確認上,腐敗交易事項存在費用化和資產化的歸類確認差異。費用化歸類確認是將腐敗交易事項計入當期損益,容易被監管,屬于制度約束的范圍。資產化歸類確認是將腐敗交易事項確認為資產成本,不容易被監管,不屬于制度約束的范圍。
3.1簡單易行的費用化會計政策
選擇費用化的會計歸類政策,腐敗交易事項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導致當期利潤下降,容易引起監管部門的監管。權衡資本化和費用化會計歸類政策,需要結合國有企業高管所處的監管環境,當制度環境對國企高管的在職消費、超額薪酬等不存在約束時,費用化會計歸類政策掩蓋腐敗簡單易行。靡當面臨在職消費、薪酬管制等制度約束時,國有企業高管具有強烈的動機尋找更加隱蔽的方式獲取腐敗收益,資產化會計歸類政策正好符合國企高管的尋租目的,既實現個人私利最大化,又能規避政府監管。
3.2安全隱蔽的資產化會計政策
資本化的國企高管腐敗在會計信息上表現為公司資產規模增長,隨著資產的使用,資本化的高管腐敗以折舊、攤銷等方式逐期轉入損益,對企業損益的影響具有遞延性、分散性和隱蔽性,不容易被監管部門監管。對于雙重約束背景下的國企高管,選擇資本化的會計政策確認隱性腐敗是國企高管腐敗的最新表現形式。針對企業來說,選擇資本化的會計政策確認高管腐敗必然導致過度配置長期資產,致使企業資產總額中長期資產占比畸高、長期資產營利率下降,同時,還可能計提大量的長期資產減值準備并發生較多的長期資產處置損失。
4.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對企業來說,將高管腐敗交易或事項確認為資產成本,具有不利的經濟后果,導致國有企業資產規模虛假膨脹,侵蝕企業的長期創利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致使國有企業資產配置缺乏效率,不能為帶來經營業績。國有企業偏好過度配置長期資產,這種偏好或許成為面臨制度約束的國有企業高管掩蓋腐敗、獲取腐敗收益的最佳手段。這一研究結論對制度約束背景下頻繁發生的國有企業腐敗,從會計政策選擇的視角給予解釋,為加強會計監督治理國有企業高管腐敗指明了方向。因此,提升國有企業會計準則的執行力度、嚴格規范財務運行過程是防范國有企業高管腐敗的重要舉措。同時,提高國有企業財務信息的透明度也是防范國有企業高管腐敗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陳冬華,陳信元,萬華林.國有企業中的薪酬管制與在職消費[J].經濟研究,2005(02):92-101.
[2]徐細雄,劉星.放權改革、薪酬管制與企業高管腐敗[J].管理世界,2013(03):11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