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茂乾
摘要:水利工程一直以來都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設施,除洪水調節、發電、灌溉功能外,節水和水力發電項目的開發對于實現環境和社會利益具有積極的重要性。隨著可持續發展概念的確立,流域內大規模開發和建設的環境評估,以及綜合環境和開發決策機制的確立,是促進流域可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聯系。本文分析了水利項目對環境的影響,說明了環境監測的重要性、環境監測的目的和內容,提出了對水利工程和水力發電項目建設造成的環境影響的環境保護對策。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環境監測;施工環境保護
引言:
水利和水電發電項目通常是區域多功能水資源開發項目,不僅對洪水管理、發電、灌溉、海運的社會和經濟發展有很大貢獻,而且在促進合理利用方面也起著重要作用。由于水水利水電工程自身帶有的特殊性因素,與區域生態系統和環境影響有關的范圍、時間和影響因素不同,復雜。因此,加強水利和水電項目的環境監測尤為重要。我們必須重視環境保護,加強水利和水電項目建設和運營中的環境監測,實施環境保護對策,實現項目建設、經濟建設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1.水利水電工程對環境的影響
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的在建設的整個過程之中會引起土壤侵蝕,所以在建設過程中周圍的環境會被砍伐處理,原本的自然植被和灌木會消失,地面露出,土壤就會產生。特別是在雨季,侵蝕土壤尤為嚴重。此外,在水利和水電項目建設過程中,一些廢棄物堆積在一起,可能會引起土壤侵蝕。
水利水電工程給生態帶來的影響。節水和水力發電項目也會影響生態系統。一些節水和水力發電項目的建設,引起河流形態的均質化和不連續性,影響河流形態的多樣性,其次影響生物群集和周圍生態系統。另外,由于在河川中建設水壩,自然的河道被堵塞,河川的形態發生了變化,上游和下游的生態系統的平衡等,發生了一連串的生態系統的問題。
2.水利水電工程環境監測的關鍵性作用
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的在建設的整個過程之中雖然會對周邊環境產生短期、長期的影響,但其中既有無法避免的,也有通過采取某種對策可以減輕、免除的。另外,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包括廣闊的地區,受到了很多人的影響。有些環境很難從災害中恢復過來。因此,加強對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的環境監測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提供可持續的基礎項目開發。
3.環境監測
3.1環境監測的積極性作用
環境監測可以在第一時間對環境的實際情況進行體現,對發展趨勢進行呈現,為了環境保護跟環境科學研究帶來有利的科學依據。環境監測可以有效提升環境的質量,將自身的監督職能充分發揮出來。通過對環境監測相關自己進行有效的比對以及分析,對環境要求的各個方面進行研究以及分析,制定出相對較為合理的舉措。通過長時間對檢測資料的有效累積,
為環境收容力和綜合管理的研究提供基本數據。
3.2環境監測的對象以及內容
環境監測對象包括影響水利和水電項目環境質量變化的各種因素,以及氣候微、水文環境、水質變化、河流掩埋、生態系統進化等,都是對環境造成污染的各種因素。環境監測的內容對應監控對象,可以分為污染源監測、環境質量監測、環境影響監測三個方面。
3.3環境監測的方法和程序
根據環境監測的目的和內容應該決定的環境監測手法有很多,但是水質監測通常采用定期的采樣方法。現在,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很多監控點都使用了自動監控系統,在特殊條件下可以更方便地監控對象。環境監測的程序分為目的的決定、現場調查、監控計劃的實施計劃的制定、結果的評價。
4.水利水電工程在整個施工過程之中對環境帶來的影響以及相應的環境保護舉措
4.1防止空氣遭受到污染
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的在建設的整個過程之中的爆破、機械燃料油、廢氣污染物質、建設垃圾、飛塵等建設活動,對環境空氣質量產生惡劣影響。因此,為了防止大氣污染,在水利和水電項目建設過程中必須采取適當措施。一般來說,爆破粉塵是經過濕法處理的,在爆炸前后噴水以減少粉塵。加強建筑機械的管理,定期對機械和車輛進行大修,達到標準,在建設過程中使用排氣量50的機器,配備高效除煙裝置,不需要廢棄舊的建筑機械。設置排氣凈化裝置來確保排氣的排放氣體符合環境保護條件。挖掘機產生的粉塵和飛散粉塵通過濕法操作被減少。另外,在運送粉末材料時,必須采取防止泄漏的對策,盡可能采用管道運輸。
4.2防止水質遭受到污染
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的在建設的整個過程之中,如果發生建設排水和生活排水,直接向附近的河川放流的話,會給河川的物理·化學的性質和生物的生活環境帶來各種各樣的壞影響。在河里。建設廢水主要包括砂礫處理廢水、基礎坑排水、混凝土混合清洗廢水和油性廢水。建設排水需要采用沉淀處理,達到標準后排放。例如,建設時產生的混凝土混合排水,需要在排水排出地點設置沉淀凈化槽,改善水質。治療達到標準后,可以解除監控。油性排水應在集水區集水,經過沉淀和脫脂處理后,排至附近的荒地,不得排至排水溝的水域和農田。建設人員和管理人員生產的包括食品殘渣、清洗排水和洗滌劑的生活污水,在建設現場建設家庭排水收集槽,污水在發酵和滅菌后從地下管網排出。凈化槽。
4.3防止水土遭受到流失
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的在建設的整個過程之中,土地挖掘、廢棄物殘留物的堆疊、居住地占用、再定居等工程活動,可能會改變該地區原有的地形和表面植被,減少土壤侵蝕阻力。由于土壤侵蝕,工程設計、建設過程和項目完成后也需要充分注意。設計節水和水力發電的項目時,在建設設計計劃中,需要將對地形和植被的損害控制在最小限度。在建設過程中,為了減少暫時的土地占有率,必須采取在土壤材料場保持和排水工程的建設等防止土壤侵蝕的預防措施。對于建設過程中發生的水和土壤的侵蝕,為了更快有效地減少水和土壤的侵蝕,必須采取結合生物學對策和工學對策的預防和管理對策。項目完成后,植樹造林和種草應該順利進行。
4.4增強生態保護上的力度
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的在建設的整個過程之中,對生態環境帶來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面對此種基本情況,為了生態環境能夠得到好的保護一定要制定并實施有效的舉措。節水項目要尊重河流原本的自然斷面,盡可能保護和恢復河流生態環境的多樣性。對于陸生動植物,可以設置植樹造林、植樹造林、植物保護區,實施森林和草的適時恢復等對策,可以人工保護。水生生態學可以研究人工繁殖放流場和魚苗人工孵化等保護對策。此外,實施生態學監測和管理,在項目建設中形成的二次效應及時進行再土壤化和再植樹造林,以達到保護生態環境的最終目的。
結束語:
水利水電工程的大力修建和運用,對周邊區域生態和環境帶來了很多不好的影響。必須要構建相對應的有效舉措對其進行保護。面對此種基本情況,必須要正確對水利水電工程環境這一問題進行處理,增強水利水電工程的環境監測工作,不管是從設計還是施工的后期階段,都要采取相應對策,進而減少對生態系統帶來的不良影響,讓水資源的開發及利用更加合理,促進水利水電工程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鄭志成.水利水電工程中的大壩工程安全監測改造分析[J].陜西水利,2019(11):102-104.
[2]蔣山. 南六塘河治理工程:爭做環境與生態保護的急先鋒[A]. 中國水利經濟研究會、水利部發展研究中心、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河海大學.建設生態水利 推進綠色發展論文集[C].中國水利經濟研究會、水利部發展研究中心、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河海大學:中國水利經濟研究會,2018:8.
[3]邱成磊.水利水電工程環境監測與施工環境保護對策[J].城市地理,2017(20):163.
[4]吳金川,王夢帆,楊慧莉.水利水電工程環境監測與施工環境保護對策[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6(05):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