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富學
摘要:環境保護與生態平衡是搞好國家經濟建設、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在我不斷深入市場化經濟體制改革進程中,可持續發展理念是傳統行業產業模式改革的第一要義。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過程,考量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工作中需要重視的問題,為提升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質量、降低行業運轉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的負面影響貢獻綿薄之力。
關鍵詞: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
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是履行“三同時”制度的重要環節。根據驗收監測前期資料收集、現場勘察階段,中期編制驗收監測方案,后期撰寫驗收監測報告等工序中蘊含的焦點問題,依據建設項目實際情況,秉持“實事求是”的工作理念,提出相應注意事項保證驗收監測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一、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前期準備工作內容與注意事項
(一)驗收監測前期資料收集環節分析
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準備階段的主要工作內容分為兩方面:現場調查和資料收集。接受建筑企業建設項目竣工驗收委托之后,必須全面收集和此建設項目關聯的文件資料,充分了解建設項目的實際情況與項目環境保護規定。重點明晰申請驗收建設項目的環保要求、污染物資排放情況、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中制定的環保舉措情況和環境保護設施。上述環保部門需要了解的問題資料來源,主要由下列文件資料構成;建設項目初步設計文件和批復文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及對應批復、大量政府環保部門制定與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相關的資料。資料具體涵蓋:各級政府環保部門對傳統建筑行業制定的操作規范要求、規定、法律法規和行政規劃確定的“邊緣地帶”文件資料[1]。
(二)驗收監測前期初步勘察環節及有關注意事項
充分了解基礎原則性環保政策和規定,將建設項目開展應履行的環境保護責任了然于胸。接續開展實地現場勘察建設項目,完成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前期準備工作現場勘察環節。對施工現場實地勘察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四點:
1、檢查工程實際情況與資料闡述是否有異
相關部門負責檢測需要竣工驗收建設工程的地址,是否與初始報備資料相符;建筑設施是否存有變動,有無對當地生態條件、自然環境造成嚴重破壞的違規機械設備是否建設工程已具備驗收及環保監測的必要條件。滿足上述條件的基礎上,遵照現行通用的環境評價相關建議開展批復工作,并及時跟進批復落實情況。
2、建設工程項目生產設備與應配備的環保設施
開展現場勘察工作時,需要依據建設工程施工方案設計資料、按照施工工藝進程,逐步稽查工程建設期間污染物排放問題。遵循工程既定工序,施工現場排放管道線路排布、工藝管線等逐步檢查。嚴格遵照相應環保規定與實施方案,明確環保設施與生產設施間的聯系及主次關系。確定工程施工環保設施實際使用情況,協助現場勘察人員及時準確地了解污染物質排放、處理和產生全過程。做好現場勘查監測點設計布置工作,避免實際勘察時重復核查、浪費人力時間的尷尬局面。
3、了解環保設施運行情況
環保設施運行情況了解渠道可通過對現場直接勘查,或是通過對照環保設施執行標準,查看設施使用企業的日常運行日志和監測數據。當出現環保設施實際運行情況沒有達到既定標準時,管理部門應及時提出整頓方案,并送呈報告至負責驗收的環保部門。
4、依據實際建設情況,調整現場勘察工作重點
針對不同建設項目的特質,現場勘察需要依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工作重點,提升現場勘察的工作效率和質量。以改擴建和以新帶老建設項目為例,現場勘察需充分了解項目細節,主要內容為:項目工藝流程、建設項目主要污染源、強污染源、污染物質排放總量以及建設企業處理污染源采取相應的舉措和真實處理情況。針對建筑企業委托專業污染處理單位,解決建筑廢水、有毒有害物質等污染問題的建設項目,現場勘察部門應及時檢查接手污染處理項目單位資質。詳細核對檢查建設項目與接手單位的合同文件及協議,必要時需要現場勘察接手單位。
二、編制驗收監測方案的工作內容及注意事項
(一)驗收監測方案編制的工作細節
通過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工作前期的資料收集與現場勘察,明確驗收監測工作的主要目的、工作程序、驗收監測范圍以及具體工作內容。根據上述已明確的驗收監測工作環節,編制驗收監測方案。制定的驗收監測方案應包括以下細節:監測工作范圍、監測工作具體內容、監測環節啟用的相應方法、設備儀器、監測工作質量保證、工程竣工環保驗收標準、驗收調查的核心內容等。
(二)驗收監測方案編制工作注意事項
1、驗收監測工作內容重點
驗收監測區域范圍主要涵蓋:建設項目施工地點附近地區的環境保護敏感地點。監測內容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首先方案編制的主要內容,應突出污染物處理達標后排放,建設項目環境治理中使用相關環保設備的運行效果等。再者,監測方案需要涉及對建筑企業清潔程度調查、施工階段日常環境保護審查、總量核算等部分,依據建筑企業環境保護具體實施情況,確定環境敏感點環境質量的監測細節[2]。
2、驗收監測技術要求
環境保護驗收監測方案在編制過程中,重點規定驗收因子和驗收監測技術要求。監測因子是指國家或地方環保部門制定的總量控制污染物。根據建設項目使用的原輔材料、使用過程期間的中間產物、產品生產工藝以及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中特別規定的一般性污染因子和特征污染源。依照現場勘察確定的監測因子所關聯的檢測技術規定設計監測計劃,具體包含實地監測頻率與點位設置[3]。
三、現場監測的工作內容和注意事項
現場驗收監測工作開展的必要條件,是在建設項目生產設備運行正常、生產負荷達到預計生產能力的四分之三以上的基礎上進行。如不同地區施行的行業標準對生產工況另有要求,需要根據地方實際要求展開現場驗收工作。若有關部門執行環境保護監測期間,建筑企業施工情況未達到上述要求,需要相關部門將監測工作調整至建設項目達到預計生產能力的四分之三以上后,實施驗收監測工作。當建筑項目確實具有一定困難,無法達到預計生產能力的四分之三以上時,需要依據建筑施工的實際情況,酌情取得環境保護驗收主管部門同意后開展驗收工作,并在實際實施監測期間標注實際建設項目工況。
四、驗收監測報告編制的主要注意事項
(一)驗收監測報告項目概況編寫注意事項
驗收監測報告中項目概況、污染治理和驗收監測評價標準等章節撰寫,需要注意相關圖片收錄,如施工廠區平面圖、地理位置圖、生產工藝流程圖、監測點位置圖、污染物質平衡和污染治理工藝流程圖等。圖片收錄是證明建設項目施工單位做好環境保護工作的有力證明,使驗收監測報告圖文并茂。
(二)驗收監測報告結果和評價章節編寫注意事項
撰寫驗收監測報告中結果與評價章節時,需要注意在報告中明確開展監測工作期間企業實際生產情況、工作負荷、設計能力等。報告中給出環境保護工作質量控制策略和保證要求,體現相應的質控數據并做簡要分析。細致敘述監測工作中發現環境敏感點大概率會受到的不良影響;監測報告中還需體現驗收監測各類項目、監測點位置、監測頻率、分析方法與監測結果等重要質量控制舉措。按照國家和地方驗收監測標準比對分析驗收監測結果,針對不達標的監測項目給出具體意見建議。
結語
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工作,是建設項目開展“三同時”制度的收官環節。該項目的組織施行由政府環境保護部門把關,是針對污染源頭和建設項目造成生態破壞等負面影響建立的堅實屏障。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保障環境影響評價對環境治理與生態保護策略平穩落地,也是證明相關企業單位落實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依據
參考文獻:
[1]于群.新形勢下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現狀及工作建議[J].江西化工,2019(06):354-356.
[2]唐春暉.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過程及注意事項[J].環境與發展,2019,31(11):123+125.
[3]李麗華,黃建華.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報告編寫及審核注意事項[J].廣東化工,2016,43(11):202+197.
灃達環境科技(昆明)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 6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