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杰貴
摘要:農村社會事務管理成效的高低,將直接管理到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成效,因此需要高度重視農村社會事務管理工作的開展,而農村經濟管理是目前農村社會事務管理的主要內容,尤其是很多農村目前在村級財務管理方面的規范化水平不高,農村經濟管理將直接關乎農村集體經濟能否壯大,居民能否安居樂業,因此對農村社會事務管理有著較高的要求。
關鍵詞:農村社會事務管理;農村經濟管理;鄉村振興
加強農村經濟管理是助力鄉村振興的根本性前提之一,在農村社會事務管理中,應切實注重村級財務管理規范化水平的提升,應加大對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指導,尤其是要為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發揮好自身在農村社會事務管理方面的優勢,與村支兩委和村民群眾一道譜寫農村經濟管理的新篇章,奏響鄉村振興的最強音。
1.提升農村財務管理的規范化水平
農村財務管理不僅是農村經濟社會事務管理的核心,也是推動民主化管理和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重要保障,在助推鄉村振興中有著不可或缺的環節。因此,在經濟層面的農村社會事務管理中,需要加大農村經濟管理力度,尤其是應切實注重智慧財務水平的日升,致力于業財融合體系的建立,不斷推動農村財務管理的規范化水平,始終將其作為一項維護村集體與廣大村民根本利益的重要工作,比如在目前,很多農村的財務管理不規范的問題較多,為解決問題,很多地方采用了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和委托財會服務公司等方式。這主要是因為農村經濟管理的專業人才十分缺乏,尤其是在專業的農村財務管理人才較為缺乏。因此,需要在農村經濟社會事務管理中,切實注重以下工作的開展:
一是以黨建為引領,切實注重農村財務管理模式的創新。具體就是黨組織先行,致力于黨建引領作用的發揮,不斷提升村級黨組織的組織力,確保村級黨組織政治功能得到發揮,使得黨建引領和工作推進得到深度融合,致力于行動與目標、計劃與落實的高度一致。因此,需要將村級黨組織作為主體,致力于高效而又統一的村級財務管理體系的建設,將服務農村經濟發展作為中心,使得村級財務管理水平得到提升。而在此基礎上,建議從縣級建立以縣委組織部和農村農業局、鄉村振興局為核心的農村財務管理工作小組,負責對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的安排部署;而從鎮級的社會事務管理中心、財政所等設置專業的村級財務核算中心,并配備相關職能人員,全面負責村級的財務核心與管理工作,致力于內部監管制度的完善,使得村級財務全面實現財務電算化,財務核算實現網絡化,在村級則選定一名財會專業的人才作為報賬員,定期到核算中心報賬,使得村級財務管理更加高效、及時和統一。
二是發揮村級黨組織的監督與管理作用。為切實掌握村級資產的主動權,應確保集體資產的所有權、村集體資金的使用權、促進獨立核算的主體地位、村級財務審批權、村級財務監督與民主理財機制五個方面的“不變”,使得村級黨組織在監督與監管作用得到發揮,并加強對農村土地和資金、人才和技術等有關生產要素配置情況的檢查,對于發現的問題要及時地整改,確保財產安全,保障群眾利益不受損失。
2.加大對農村集體經濟管理工作的指導
為實現農村經濟管理水平的提升,在農村經濟社會事務管理中,應切實發揮自身在農村經濟管理方面的優勢,切實加強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指導,以實現農村集體經濟得到持續壯大。尤其是在“十三五”期間取得的脫貧攻堅成效的保障,村集體項目的持續造血功能的保障,需要切實加大對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指導。具體需要注重以下工作的開展:
一是從資金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爭取得到財政部門的資金支持,為農村社會的經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這就需要加強對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學習、貫徹和落實,以及省農村工作會議的精神,深度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確保下撥的鄉村振興資金得到專項使用,以打造產業興旺和生態宜居的農村為目標,在不斷深化農村改革的過程中,指導村支兩委在發展村集體經濟中合理規劃使用資金,確保有限的資金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使得農村的發展新動能得到不斷培育。
二是從人才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從鎮社會事務中心選派經濟管理能手定點做好農村經濟管理的輔助工作,切實加大與村干部之間的溝通,對村集體經濟發展、農村的產業項目發展中遇到的困惑及時地溝通和應對,尤其是要圍繞提升項目的持續造血功能這個中心來加強人才支持,及時地獻言獻策,發揮自身在政策解讀、技術理解、信息溝通等方面的優勢,發揮村干部在熟悉困難方面的優勢,在合力下及時地突破困難,同時針對農村經濟管理中的問題,還要將自身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與農村經濟管理實踐結合起來,在實踐中不斷發展,才能更好地適應農村經濟管理方面的需要。
三是從技術方面加大指導力度,農村集體經濟項目的村級造血功能的激活,為鄉村振興夯實物質基礎,需要在做好資金和人才投入的同時,在技術方面加大指導力度。尤其是在當前內生動力不足和缺乏可利用資源以及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等方面的問題較多。這就需要通過強化技術指導,將村干部打造成有思想、有技術、懂經營、有經營管理能力以及樂于奉獻的精神,切實強化村干部的技術教育和培訓,并在技術人才引進方面加大重視,尤其是要注重本地能人鄉賢作用的發揮。則政府則是加強正向激勵扶持政策的構建,大力實施精準扶持政策,拓展公共財政在農村的覆蓋面,探索和完善村集體經濟的實現形式、合作模式和實施項目,最終以長效的技術指導技術和規范的技術管理,使得農村經濟管理水平得到提升的過程中,確保村集體經濟管理的各級責任主體的責任得到落實。
3.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從農村財務管理和農村集體經濟管理兩個不同的視角,就農村社會事務管理中的農村經濟管理要點進行的探索,未來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優化,以更好地助力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李紅娟,董彥彬.中國農村基層社會治理研究[J].宏觀經濟研究,2021(03):146-159.
[2]呂成建.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探析[J].山西農經,2020(20):71-72.
[3]張國磊,張燕妮.新時代鄉村振興主體的角色定位[J].農村經濟,2019(12):47-56.
木樂鎮社會事務中心 廣西 貴港 53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