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地資源是農業發展不可或缺的生產資料。為有效利用土地,就需對現有一些土地進行整理。土地整理涉及多方面內容。因此,要提高土地整理項目工程質量,就應重視農田整理項目工程的全程管理。本文在分析當前山區農村土地整理工程項目管理中的不足,合理提出了優化山區土地整理工程項目管理的新措施、新辦法。
關鍵詞:土地整理;項目管理;問題;對策
土地整理,是指“將零碎高低不平和不規整的土地或被破壞的土地加以整理,使人類在土地利用中不斷建設土地和重新配置土地的過程”。其目的是為提升土地使用效果,確保土地資源能夠循環持續使用、有效使用。從我縣近幾年實施土地整理項目工程的情況來看,作為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為有效提升土地整理工程項目質量,需對整理工程項目建設過程進行嚴格管理。為此,下面結合近幾年我縣實施土地整理項目工程的情況,著力就加強土地整理項目工程建設管理的問題虞對策進行探究。
1現行山區土地整理工程項目管理的問題分析
1.1管理機制不夠規范。在土地整理項目管理中沒有使用規范管理機制,使得土地整理費用持續增加,對土地開發項目缺乏合理評估和分析;對土地整理工程預算、風險評估能力缺乏以及預警機制不夠健全,使得土地整理經濟效益不高。
1.2項目工程效率低下。項目工程收益不夠明顯、從規劃一直到完成時間比較長。首先,項目流程冗余。土地整理項目實施中,部門之間及時處理的事件及冗余性事件中團結協作、溝通、交流和互動不夠。其次,項目實施中很多問題被忽視,使得項目進展上出現嚴重不足,給項目帶來一定風險。最后,土地整理信息不對稱,項目不同導致協調度和難度非常大,項目協調周期以及時間會被逐漸拉伸。
1.3項目質量無法保證。土地整理工作上經常出現新增耕地造假情況,土地開發不夠深入,開發質量不足;招標投標形成惡性競爭,使得工程質量低下。
2優化山區土地整理工程項目管理的策略
2.1健全項目管理理論機制。首先,構建適合山區土地整理的決策機制。提升項目工程整體質量,縮小項目工程施工建設時間。將一些有效機制和先進做法引入其中,借助提升決策水平。其次,構建有效的監督機制。通過有效監督促進資金合理流動,使得項目更加科學,提升工程建設質量。最后,對項目進行綜合管理。采取分層的辦法加強對項目工程施工的各個環節的綜合分析和研究,實現對項目建設的有效管理和控制,保證土地整理項目質量。
2.2做好土地規劃。土地整理項目管理中,首先要做好整理規劃工作:一是強化對項目資金的規劃,在資金規劃基礎上對項目支出進行綜合分析。二是對可能出現的大概率風險進行預案設定,確保風險出現后能夠被及時處理。三是確保項目資金能夠有效落實到項目之中合理進行。四是做好與項目相關的記錄,確保項目在實施以及結束期間,可以最快速度尋找到相關信息內容,在規劃工作中值得注意的就是,由于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項目信息化和數字化是未來發展主流趨勢。信息技術和網絡發展對于土地項目記錄管理具有深遠影響。所以,相關人員以及負責人一定要加強對信息安全性的管理和重視,基于此種情況下對土地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和管理,保證信息的安全性。
2.3強化項目資金審批管理。項目資金在使用期間并不是無償形式的,需要一定經濟和社會效益作為保證,因此在土地整理項目管理中一定要建立一個專職的資金管理部門,對相關執行流程和機制進行安全管理,保證專款專用,基于此種情況下對財務手續以及流程進行綜合管理和規范,保證項目資金管理機制能夠有效實施下去。
2.4制定土地整理施工資質管理辦法。對參與、施工、審計等進行綜合管理,并制定相關的專業資質條件,使得從業人員綜合素質不斷提高,確保土地整理質量;制定完善土地整理項目管理機制,對從業企業以及人員進行培訓和考核,強化土地管理人員自身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培訓,提升人員綜合素質和責任意識,對土地整理項目管理進行審計、監理等,提升土地招標信息的合理性,制定規范管理機制,選擇有資質、性價比高的招標企業,避免企業出現承攬、轉包現象發生。
2.5優先運用現代工程管理模式。現階段山區土地整理工程項目主要是以大型的、復雜的、可變性因素多的、工期要求緊的土地整理工程項目居多,傳統的土地整理項目管理模式難以這樣的土地整理項目。這就需要我們積極探索適合山區土地整理項目工程建設的現代項目管理新模式,節省投資、縮短工期、確保質量。例如DBB模式、CM模式、DB模式、Partnering模式等,都是在國際上應用較廣、效果顯著的項目管理新模式。但是每一種模式都有其適用的條件,如DBB項目管理模式,強調工程項目的實施必須按照“設計——招標——建造”的方式進行,只有一個階段結束后另一個階段才能開始,工程項目要經過規劃、設計、施工三個環節之后才能移交給業主,項目周期比較長。而CM模式的突出優點便是縮短建設工期,即設計一部分,招標一部分,施工一部分,實現有條件的“邊設計、邊施工”,從而大大縮短建設周期。其次,在土地整理中很多項目是新型的、可變因素較多的,在這種情況下,DB模式是不宜被采用的,因為新型項目的結構形式選擇和處理有許多不確定性因素,無論對設計者還是施工者都可以缺乏這方面經驗,如采用DB總承包方式,風險太大,也不符合業主的利益;土地整理工程項目不確定性大時,僅有一個初步設計一般還不能完全確定工程項目的內容,因此是不宜采用DB模式。最后,由于我國市場經濟發展還不夠成熟,所以還不適合采用以相互信任、資源共享為基礎的Partnering模式進行土地整理項目管理。
3結語
總之,進一步加強土地整理工程項目施工的有效管理就要從土地整理哥哥環節入手,積極開展多樣化的管理模式,不斷提高施工進度和工程建設質量,提高土地整理資金使用效益。
參考文獻:
[1]趙巖輝.土地整理項目工程管理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方法[J].農家參謀,2018(3):179.
[2]林泉.土地整理項目工程管理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方法[J].民營科技,2017(6):81.
作者簡介:韓仕貴(1976.9—),男,四川平昌縣人,大專,工程師,研究方向:國土整治,如土地增掛、地災治等
四川省平昌縣規劃編制研究中心 四川 平昌 63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