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楊洋
摘要:在我國,城市存在著對農村外出勞動力流入的拉力和促使其回流的推力,同樣,鄉村也存在著吸引農村外出勞動力回流的拉力和促使其在城市就業的推力,因此,經典的人口流動推拉模型不僅可以用來解釋我國農村勞動力進城打工或向城市遷移的人口流動現象,同樣也可以應用來解釋我國農村外出勞動力回流現象。基于此,本文將對我國農村外出勞動力回流的推力拉力因素進行分析,著重研究時代發展出現的新因素,對我國農村外出勞動力回流原因做出解釋。
關鍵詞:推拉理論;人口回流;城鄉
一、推拉理論回顧
推拉理論是由美國學者唐納德·鮑格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經過美國學者E.S.Lee修正和補充形成的探究勞動力人口流動的理論。該理論將勞動力人口的流動視為一種動態的過程,勞動力人口流動的最終結果取決于兩種相反方向的力。推拉理論將影響勞動力人口流動的因素劃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為促進勞動力人口流動的積極因素,稱之為“拉力”因素;另一部分是阻礙勞動力人口流動的消極因素,稱之為“推力”因素。
由于勞動力人口流動的多樣性,這兩種力量的判斷也有差別。“推力”與“拉力”在流入地和流出地都同時存在,“推力”在流出地起主導作用,“拉力”在流入地起主導作用。除了“推力”與“拉力”外,推拉理論認為還存在著第三種因素(中間因素)影響勞動力人口的流動,這一因素主要包括流出地與流入地之間的文化差異、習俗差異以及不同個體之間價值判斷的差異等。推拉理論是研究人口流動和遷移的重要理論,農村人口回流,實質上則是各個阻礙流動的“推力”、促進流動的“拉力”以及中間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二、農村外出勞動力回流推拉因素分析
農村外出勞動力,或者叫農民工,是指戶籍仍在農村,在本地從事非農產業或外出從業6個月及以上的勞動者。根據2008年開始進行的農民工監測調查顯示,全國農民工數量不斷增長,基本上都是從事非農產業。在歷年全國非農產業的就業人口中,農民工基本上都要占到一半。中國的遷移流動人口,主要是就業人口。農民工的遷移流動,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人口遷移流動的總體格局。根據推拉理論,農民工做出回流決定,說明城市推力和農村拉力的總和大于城市拉力和農村推力的總和,因而本文著重分析城市推力和農村拉力。
1.城市推力
(1)經濟因素。
①宏觀經濟低迷。2020年的新冠疫情雖然目前已經取得階段性勝利,但不可否認的是給國家經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尤其是位于產業鏈末端、綜合實力偏弱的中小型企業,它們受到了嚴峻的生存挑戰。融資難,成功融資也難以渡過難關,很多企業裁員甚至倒閉,加之停工停產,農村人口被迫回流。
②產業結構調整。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會對遷移概率產生兩個相反的作用力,一方面,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吸引大批外來勞動力進入城市勞動力市場;另一方面,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提高了各行業的勞動生產率,使得單位 GDP所吸納的勞動力數量持續下降,根據廣州市統計年鑒,2000~2005年期間廣州市每百萬元 GDP所吸納的勞動力數量由l7人下降至 10人,這一數值介于同時期的北京和上海之間。同時總部經濟的蓬勃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轉變了中心城市的職能、產業的布局以及資金和技術的流向,進而影響了城市對勞動力資源的需求結構和需求數量。以上幾方面作用力的相對強弱決定了城市對外來勞動力的需求規模和結構,制約著潛在遷移者的遷移決策,產業結構調整減小了潛在遷移者的遷移概率。
③收入低于預期。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城市生活成本上升,但工資漲幅小,收入低于預期。長期以來,農民工群體遷移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富有吸引力和競爭力的薪酬。平均工資增長率的增加減小了潛在遷移者的遷移概率,其原因與中國現階段城市二元勞動力市場有關。外來勞動力在進入城市后,受戶籍等制度性因素和人力資本水平的限制,很難進入城市正規勞動力市場,只能在競爭性的非正規部門從事一些最臟、最苦、最累、最危險的工作。歷次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樣調查資料都證實了這一點,制造業、批發零售業和社會服務業始終是外來勞動力的主要就業領域。
2.農村拉力
(1)經濟因素
國家制度幫扶,財政對“三農”支出大幅增加,農村收入更容易達到農民預期。加之農村生活成本低,生活節奏慢,農村外出勞動力回流后的生活質量大概率可以得到提高。國家支持回鄉創業,加之脫貧攻堅戰略,城鎮企業發展,農村就業崗位增多,回流人口往本地城鎮流動。
(2)制度因素
實行計劃經濟以來,之前嚴格戶籍管理為基礎的城鄉二元結構松動。目前,城市戶籍上依附的福利越來越少。反過來,當前農村戶籍上附有耕地承包權、宅基地和自建的住房等重要福利。國家近年來針對農村頒布實施了一系列惠農措施和社會保障政策,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政策,免費義務教育,農業稅的免除與糧食補貼等。上述政策和措施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彌補農村相對較低的收入,而且由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免費義務教育等優惠政策都由于戶籍等制度的限制很難在異地予以享受。
(3)個人因素
個人因素分為個人能力因素和個人心理因素。自身能力因素主要是指農村外出勞動力的自身能力, 農村外出勞動力流入城市后,通過城市的工作經歷,可以在 一定程度上改變原有的小農意識,接受新的思想觀念,擁有一定的相關資源,并可以使其自身素質和技能得到提高,也意味著其人力資本得到提升。心理因素主要包括農村外出勞動力對故鄉、家庭的依賴、眷戀等戀鄉情節,以及熟悉的文化環境帶來人際交往的安全感和人格平等感。
三、總結
在現實中,農村外出勞動力在城市從事的多是非正式部門工作,對其技能培養、資源積累并無太大幫助,因此,可以推測,我國目前農村外出勞動力回流多屬被動回流,這種回流對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并無太大貢獻。要通過農村外出勞動力回流這種途徑提高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必須把著力點放在擴大對自身能力素質達到或超過相應臨界點的農村外出勞動力上,通過其主動回流,回鄉創業,帶動農村地區城鎮化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安亞倫,段世飛.推拉理論在學生國際流動研究領域的發展與創新[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4):25-35.
江南大學 法學院 江蘇 無錫 21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