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宗富
摘要:為了能夠有效提升珍珠龍膽石斑魚池塘養殖水平,本文對珍珠龍膽石斑魚池塘養殖中常見病害及防治措施進行研究,首先闡述了池塘養殖中常見病害,然后提出了相應的防治措施,希望可以提供給相關人員一些參考。
關鍵詞:珍珠龍膽石斑魚;池塘養殖;常見病害;防治措施
引言:珍珠龍膽石斑魚,是以龍躉與老虎斑雜交的新品種,屬于名貴海產魚類。最近幾年,隨著對蝦養殖成功率普遍偏低,天然捕撈的石斑魚資源衰退、市場銷量擴大,產品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廣西沿海地區對蝦養殖戶紛紛加入石斑魚養殖行列。然而,隨著養殖規模不斷擴大,追求高密度養殖,養殖管理不當等原因極易發生各種魚病,以及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在養殖過程中,需要結合實際情況,深入分析病害原因,并制定針對性的防治措施,進而有效減少病害發生概率,提升養殖效益。
1.寄生蟲疾病及防治措施
1.1魚鲺病及防治措施
鲺病。剛開始患上該疾病的石斑魚會在池塘邊慢游、擦身,隨著病情的發展,嚴重時煩躁不安,群集水面跳躍或者狂游,在水面四處游動。魚鲺個體較大,肉眼可見,身體扁平,吸附在魚體。
魚鲺病的防治:定期凈化、改善底質和水質,保持水質清潔可以有效預防;發病全池潑灑敵百蟲1~ 2次,用藥量為0.2~ 0.3mg/L,可以獲得良好的效果。
1.2刺激隱核蟲病及防治措施
刺激隱核蟲病,又被稱作是海水小瓜蟲病、白點病。患上該疾病的石斑魚體表會呈現出白色斑點,大小為直徑0.5~1mm,粘液變多,鱗片出現脫落情況,厭食;病魚成群在池塘洄游,一般在傍晚游塘最嚴重;蟲體寄生在鰓部嚴重時會至魚呼吸困難而死亡。水溫30℃左右傳播最快。
刺激隱核蟲病的防治:放苗前要對池塘切底進行消毒,合理放養密度,保持池塘充足溶氧,疾病高發季節添加營養物質拌料投喂提高魚體質;發病后可以對石斑魚進行5min~10min淡水浸浴,然后搬移到另一張消毒處理好的池塘養殖。或者全池潑灑敵百蟲,用藥量為0.2~ 0.3mg/L,或者使用濃度為每立方米水體0.6克~ 0.7克的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5:2),溶解后全池潑灑,3至5天進行一次,持續2到3次,直到刺激隱核蟲消失為止。
1.3車輪蟲病及防治措施
車輪蟲病,又被稱作是跑馬病。車輪蟲寄生在魚體的體表及鰓上,少量寄生無癥狀,大量寄生時,病魚消瘦發黑,失去光澤,鰓和體表上分泌大量黏液,造成病魚呼吸困難,焦躁不安,游動緩慢而死。
車輪蟲病防治:降低養殖密度,不使用鮮活飼料,定期凈化、改善底質和水質,發病后可用雷丸檳榔散每畝.米水深用250~300克溶解后全池潑灑,蟲體嚴重可連用兩次;或者使用濃度為每立方米水體0.6克~ 0.7克的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5:2),溶解后全池潑灑。
1.4回旋病及防治措施
回旋病,又被稱作是粘孢子蟲病。患上該疾病的石斑魚出現不正常回旋游泳,無法下到深水層[1]。回旋病主要是因為腦粘體蟲引起的。
回旋病預防方法:在魚種放養時用0.34×10-6濃度高錳酸鉀藥浴10min,保證池塘水質清新。
1.5指環蟲病及防治措施
指環蟲病,患上該疾病的石斑魚體表無光澤,游動緩慢,鰓蓋張開,食欲不振現象。部分病魚的鰭條發生潰爛,體表與腮部粘液變多,局部鱗片發生脫落,一側或者是雙側眼球突出、壞死、發炎、脫落,失去游泳平衡,出現打轉轉的情況。
指環蟲病防治:用淡水進行5~10min浸洗,每天進行一次,連續治療2~3d,或者雷丸檳榔散每畝.米水深用250~300克溶解后全池潑灑,蟲體嚴重可連用兩次。
1.6吸蟲病及防治措施
吸蟲大量增生,會導致病魚游動緩慢,腮粘液增加,有的部位會出現淤血,有的部位會出現貧血,嚴重時會由于呼吸困難而死亡。該疾病主要是因為石板雙鱗盤吸蟲、石斑魚異性雙吸蟲、分性雙吸蟲等引起的[2]。
吸蟲病的防治可以對指環蟲病的防治進行參考。
2.細菌性疾病及防治措施
2.1爛尾病及防治措施
患有爛尾病的石斑魚,尾部體表充血發炎,鱗片發生脫落,皮膚出現潰爛。病灶邊緣存在充血發紅的現象,中央浮腫潰爛,嚴重時骨骼與肌肉會外露出來,魚體丟失平衡。
爛尾病的防治:定期凈化、改善底質和水質,換水進苗后,或者搬塘放苗后,及時消毒,避免機械損傷;疾病高發季節,每隔7天用復合碘溶液0.1ml/m2稀釋全池潑灑;發病后用復合碘溶液0.1ml/m2稀全池潑灑,隔日1次,連用2~3次。
2.2潰爛病及防治措施
患有潰爛病的石斑魚,具有游動遲緩癥狀,游出水面,各鰭和基部發生潰瘍,甚至出現遍體鱗傷。該疾病的致病菌為弧菌,大多發生在4-11月。另外,在寄生蟲的作用下,一些患有寄生蟲的石斑魚摩擦池塘,也會形成創口,并繼發感染弧菌。
潰爛病的防治:由弧菌引起的潰爛病,按每公斤飼料投喂氟安10克、安泰素10克,電解維他10克,每天兩次,持續5天,創口恢復正常;而先患有寄生蟲摩擦池塘形成創口繼發感染弧菌的石斑魚,要先對石斑魚殺蟲后再按要求投喂上述藥物,才能達到治療效效果。
3.病毒病及防治措施
3.1虹彩病毒病及防治措施
患有虹彩病病毒的石斑魚,一般發生在苗種放養階段,病魚體表無損傷,游動異常,無活力,食欲不振,黑身,貧血;起初出現偷死現象,隨著病情的加重很快就會出現大批量死亡。虹彩病毒(GIV)核酸檢測呈陽性。
虹彩病病毒目前無有效的藥物可治,只能以預防為主:放苗前徹底清淤、曬池和消毒池塘;投放健康無病毒魚苗;投喂優質飼料;定期凈化、改善底質和水質。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珍珠龍膽石斑魚池塘養殖中常見病害的防治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可以提升病害防治水平,減少病害發生概率,還可以給養殖戶帶來更多經濟效益,促使石斑魚養殖業的健康發展。目前,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養殖中時常發生大面積病害。因此,在實際工作中,養殖人員需要深入分析病害引發原因,且以此為基礎,制定科學合理的防治方案,強化防治病害力度,從根本上提升防治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敏,吳錦輝,張海發,黃培衛,黃錦雄,甘松永,石和榮.鞍帶石斑魚的特色標粗方法[J].海洋與漁業,2018(07):54-55.
[2]郭曉奇,馬志洲,馮天喬,阮世玲.淡化養殖青石斑技術要點[J].海洋與漁業,2018(07):50-51.
防城港市防城區漁業技術推廣站 538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