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蕾
伴隨著貨物和服務的交換,供應鏈的信息流動營運而生。終端客戶對產品的個性化、多樣化要求的不斷提高,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日益增長,促使企業越來越注重協調供應鏈成員之間的關系,而供應鏈協調的關鍵就在于信息共享。21世紀以來,信息技術高速發展,我們發現有了先進的信息技術的支持,但也不一定能保證組織間進行無障礙的信息交流與信息共享。因此,供應鏈信息共享成為21世紀以來供應鏈管理中新興的重要研究點。
本文試圖系統的探究國內對于供應鏈信息共享這一領域的相關研究文獻,總結其主要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內容,摸索該理論發展的歷史沿革,提供針對供應鏈信息共享領域的總結綜述。
1.國內研究現狀
整理總結國內自2004年以來的研究模塊(以核心期刊為研究對象),作者深入閱讀各篇文獻后,總結各個模塊的研究成果,如下所示:
1.1特殊場景下的供應鏈信息共享——實證分析
特殊場景主要體現在供應鏈的特殊主體,如農業供應鏈、汽車業供應鏈、快銷供應鏈、建筑供應鏈、醫藥供應鏈。該模塊文章提出在特殊的應用場景下,輔助相應的技術,定性或定量分析如何實現供應鏈信息共享。
1.2供應鏈信息共享影響因素研究
主要涉及影響因素的篩選,就其甄選方式來說,因素的選擇往往基于往年學者的研究結果或假設。均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實證因素的影響差異,對實證數據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驗證性因子分析和結構方程的建立。
1.3供應鏈信息共享激勵研究
在供應鏈信息共享激勵研究方面,大多數學者都將信息共享的主體分為了服務供應商和服務成員,利用多任務委托代理模型,通過博弈演繹證明信息激勵系數與多類影響因素的關系。
1.4供應鏈信息共享障礙識別與解決方案研究
該研究方向是該領域的起源研究方向,也是除信息共享激勵研究外關注度較高的研究方向。該方向仍舊是采用博弈模型進行模型的建立與求解。差異點在于不同學者考慮不同供應鏈結構、不同風險規避性、不同信息共享類型下供應鏈信息共享機制對整體利潤、供應商利潤、零售商利潤及利潤分配的影響與解決方案。除主體研究內容外,還存在一些衍生內容,如定性分析供應鏈信息共享的障礙。
1.5供應鏈信息共享風險研究
該部分學者們主要對信息共享可能產生的風險進行預估,并提前制定風險應對方案。
1.6供應鏈信息共享支撐技術相關研究
供應鏈信息共享技術的開發為實現供應鏈信息共享提供了將有力地支持。主要的信息技術包含:基于本體的信息共享平臺、基于物聯網的節點信息管理平臺等。
2.基本問題總結與問題剖析
結合國內外對于信息共享不同模塊的研究,以下將進行總結,主要總結的領域為供應鏈信息共享障礙識別與解決方案研究、供應鏈信息共享激勵研究、供應鏈信息共享價值模型建立。
2.1供應鏈信息共享障礙識別與解決方案
該領域的學者研究實則分為理論和實證兩種方向。實證方向即將信息共享放至不同的實踐環境,理論方向仍舊是采用博弈模型進行模型的建立與求解。研究的差異點在于不同學者考慮不同供應鏈結構、不同風險規避性、不同信息共享類型下供應鏈信息共享機制對整體利潤、供應商利潤、零售商利潤及利潤分配的影響與解決方案。
在目前對于這一方向的研究便引出了供應鏈信息共享激勵的研究。供應鏈成員由于參與信息共享可能會使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在這種情形下,就需要激勵和收益分配機制來鼓勵供應鏈成員加入信息共享中去。
2.2供應鏈信息共享激勵和收益分配研究
該方向國內起步較晚,從2004年開始研究,于2008年達到研究高潮。國內外學者在不同的供應鏈結構和信息條件下進行研究,主要研究模型為基于契約理論研究激勵與收益分配機制、基于委托代理理論的激勵與收益分配機制、基于可信性理論研究激勵與收益分配機制。
2.3供應鏈信息共享價值模型建立
國內學者的研究也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模型較為單一,多數集中于博弈演繹和委托代理理論的實踐,從模型設計的根本:需求、庫存、市場等方面出發的模型研究和仿真設計較少。
參考文獻:
[1]王鋼,阮永嬌.基于AHP的農產品供應鏈信息共享影響因素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17):152-153.
[2]趙營,郭學強.基于動態演化模型的數據共享機制研究[J].智能城市,2019,5(16):15-16.
[3]曹洋,蘇振民,李娜.基于區塊鏈的建筑供應鏈信息共享管理系統架構研究[J].建筑經濟,2019,40(05):69-74.
[4]戴國良.供應鏈信息共享與競爭戰略[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7,39(08):107-108.
[5]李曉翔,胡夢.供應鏈信息共享效用:基于企業層級、信息類型的視角[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7(02):93-100.
[6]高錫榮,羅揚.基于心理承受能力假說的供應鏈信息共享模型[J].中國管理科學,2016,24(10):117-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