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導師+項目+團隊”高職學生創業教育研究與實踐課題由湖南機電職業學院許業銀主持的,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課題,“高職院校專業建設水平的評價理論和指標體系研究”(課題批準號:XJK17CZY037 。學科分類:職業教育。主要研究人員:溫曉瓊、龍霞、毛俊、李向萍、譚碧 ),日前通過了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同行專家的結題鑒定,現將成果公報如下:
一、目標與內容
(一)研究目標
1、主體要素研究:以學生為主體,以高職學生創業活動為載體開展創新實踐活動,鼓勵院系、教師、學生、企業主動參與,形成合作社群,推動多學科交叉相融,激發學生的開創精神和合作意識。結合高職院校實際狀況,在推動學生技能培養的同時,全力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合作意識以及開創精神、企業家精神。克服傳統高職學生創業教育中存在的隨意性和片面性等弊端。
2、環境要素研究:本課題針對高職學生就業創業面臨的巨大壓力,結合政府、高職院校、社會的相關政策和舉措,主要探討高職院校促進高職學生就業創業的途徑和機制。在調查我校的同時,對其他高職院校的途徑和機制進行了解、對比和分析。同時在比較得出的經驗、問題的基礎上,到就業創業政策起步早、開發好的高職院校、地區開展實地調研。主要包括考察交流、資料分析、實地調研等手段。
(二)研究內容
1、探討基于“導師+項目+團隊”高職學生的創業教育的導師團隊構建途徑和實施方案。
2、探討基于“導師+項目+團隊”高職學生的創業教育實踐活動的具體方案、運用模式和保證機制。
3、探討基于“導師+項目+團隊”高職學生的創業教育的實踐活動的服務平臺構建類型和實施策略。
二、過程與方法
一是文獻資料研究法.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查閱大量紙質資料和網絡信息,借鑒和使用,為課題研究提供必要的數據和資料。
二是調查研究法.按課題研究目標,對本校教育工作進行現狀調查、歸因分析和對策研究,在高職院校中發放調查問卷,了解高職學生的真實想法。以長、株、潭高職為例,對高職學生正在創業教育實踐的個人或團體進行采訪,探討他們蘊含在其中的價值訴求、操作路徑與教育教學模式,交流經驗、總結問題。
三是案例研究法.對高職學生正在創業的個人或團體進行采訪,探討他們蘊含在其中的價值訴求、操作路徑與教育教學模式,交流經驗、總結問題。
四是采用行動研究的方法,邊研究邊行動,在研究中行動,在行動中研究。在行動研究中不斷地探索、改進工作,解決教育實際問題。對評價體系進行論證,在湖南機電職業學院推廣試驗,在“實踐——發現問題——完善理論——再實踐”的過程中檢驗專業建設的主要觀點,完善專業評價的指標體系,
五是運用多種研究方法,進行課題研究總結,撰寫研究報告、學術專著與發表相關論文。
三、結論與對策
(一)明確“導師+項目+團隊”高職學生創業教育的戰略意義。
創新教育在高職院校的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創新教育,不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業實踐能力,使學生能夠將專業知識更好的運用于實踐活動中。而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效果,必須要在教學中采取合理的教學模式,本校經過多年的實踐后總結出了“導師+項目+團隊”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強調實踐、創新的重要性,鼓勵學生以團隊的形式積極開展項目實踐,從而在活動中培養自身的創新創業能力。
(二)建立完善的創業教育制度
只有建立健全組織機構以及管理制度,才能使創業教育實踐的措施落實到具體工作中,保證項目得到順利的開展。因此高職院校可以根據本校本專業的實際情況,組織人員成立相應的創新教育機構,并制定一套完善的創業教育實踐方案以及管理方法,并建立健全的獎勵等相關制度。與此同時還需要針對項目的申報、審批以及立項等工作建立一個工作流程,對項目的可行性進行系統的分析,確保項目符合實際。
(三)不斷完善課程體系
高職院校應將創業教育歸入人才培養的計劃中,在專業教育中挖掘創業元素。根據本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制定一個系統的創業創新人才培養方案,并結合教學實際設立專業課程體系,在此基礎上可以實行彈性學分制度,這樣可以使學生對創業產生興趣,從而積極參加相關的創業實踐活動。在課程的設置中,在設置對應的專業基礎課、核心課程時,還需要設置職業生涯規劃、創新創業知識與崗位體驗等相關的課程,通過這樣的方式向學生普及創業教育,使學生能夠利用所掌握的專業知識應用于創新實踐活動中,并使學生能夠掌握相應的技能。在實際教學中創新教育理念應當貫穿于高職學生整個階段的學習,在注重創新理論教學的同時,注重創新實踐的訓練,全程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積極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創業實踐活動,為畢業后融入社會奠定基礎。
(四)加強學生的創業意識,建設發展型的創業團隊
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在實際的創業教育中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創新以及團隊合作精神,項目的開展應組織三個以上的學生作為一個團隊,選出一個團隊負責人,根據每個人的優勢安排具體的工作任務,將工作落實到個人,形成一個互補的關系,由團隊共同完成項目,以此提高學生的創新以及合作意識。同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創業教育的過程中,應重點將團隊培養成為一個發展型創業團隊。這就需要教師在組織學生成立創業團隊的初期,對他們進行職業規劃指導,使他們制定一個長遠的創業發展計劃,并注意對項目的合理性以及實施過程進行綜合評估,保證創業項目能夠順利開展。
(五)改革了課堂教學
課題立項以來,2018 年開始導師制教學,“導師+項目+團隊”模式主要是指學生以團隊的方式,在導師的指導下開展項目創業。從導師管理的角度而言,主要是強調動態服務管理,尤其重視整個創業過程中的服務和管理,不僅包括教學指導方面的內容,而且還包括育人指導方面的內容,例如需要給予學生創業分析指導[2]。從項目創新的角度而言,主要是強調創意驅動型創業,要求摒棄傳統依賴型的創意理念,以創意驅動的理念為指導,充分發揮科研創新的能力,進一步增加項目的附加值,不僅包括文化創意方面的內容,而且還包括科技方面的創意。從團隊發展的角度而言,主要是強調發展型團隊建設。在創業過程中教師需要給予學生項目規劃的指導,并給予職業素養的教育,同時還需要從政策、資金等各個方面給予學生一定的優惠,使學生能夠擁有更好的軟硬件條件。
(六)創建校內校外的項目實踐平臺
高職院校應當積極為學生創建校內的創業實踐平臺,根據本校的情況成立大學生創業園,按照本專業的知識內容選擇合理的項目,例如在農業專業中,可以選擇盆栽果蔬的種植項目,或者也可以選擇家庭菜園的項目。或者也可以舉辦科技創新項目大賽,使更多的學生加入到科研活動中,并在項目結束后,在達到要求的情況下,可以咨詢教師進行專利申報等。當然在創業實踐中,學校需要給予學生資金等各方面的支持,這樣創業實踐項目才能順利的實施。同時,高職院校應當積極為學生校外的項目實踐平臺,參加校外的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接觸實際工作,使學生在工作的過程中學會將知識轉化為實踐,不僅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項目實踐能力,而且還可以使學生更早的融入社會,因此學校應當充分重視校外項目實踐平臺的創建。(一)研究理論成果得到了社會的認可。
1、“導師+項目+團隊”高職學生創業教育進行多層面、多角度的專題探討;個案部分簡介該校多渠道、多形式的卓越教育實例;方案部分選印該校多學科、多類型的課程改革方案。
2、公開發表 3 篇論文,均為省級以上刊物發表。
①許業銀.基于導師+項目+團隊的高職創業教育研究 [J].祖國(北京)2017.10.30
②許業銀.高職院校創業導師的選聘與運用對策研究 [J]. 當代旅游(黑龍江).2018.2.28
③許業銀.高職院校創業導師隊伍建設現狀及發展研究 [J].教育現代化(北京)2019.6.30
(二)研究實踐成果促進了學校的發展。
1、課題研究發揮了良好的導向功能。
在部分師生和學生家長對素質教育存在焦慮心理的社會背景下,我校提出“導師+項目+團隊”高職學生的創業教育觀,指出素質教育不是降低標準的教育,而是追求卓越的教育,進行了教育的價值導向,堅持了正確的辦學方向。200712 月 26 日,教育部周濟部長在 2008 年度教育工作會議上講:“胡錦濤總書記指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核心是要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這應該成為教育工作的主題。”“素質教育是針對中國自己的教育問題提出來的,是中國人用自己的智慧解決教育問題的理論探索,是在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筆重要思想指導下,改革開放以來帶有標志性的教育理論創新,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的核心組成部分。現2、課題研究發揮了增力功能。
“導師+項目+團隊”高職學生的創業教育,增強了學院的凝聚力,增大了師生的內動力,涌現了許多奮勇拼搏、創優爭先的典型。創業教育能夠有效提高高職學生的創業意識與能力,但在創業教育中出現了諸多的問題,為了能夠有效改善當前的教育現狀,使“導師+項目+團隊”模式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高職院校需根據本校的情況建立健全的組織機構以及管理制度,使創業實踐活動能夠有組織有計劃的進行。同時,需要不斷優化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使學生接受到系統的學習,在提高自身創業理論知識的同時,提高其綜合素質能力。此外,還需要培養一支高素質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學服務,并且為學生創建校內校外的項目實踐平臺,使學生能夠獲得實踐體驗的機會,并在實踐中提升自身實力。
3、課題研究發揮了穩定功能。
省內外少數高職院校高職學生的創業教育喊得轟轟烈烈,雷聲大,雨點小,而我院在創業教育觀指導下,堅持創業教育不動搖,學院持續發展不停步。近年來,我校創業教育活動獲得了豐碩成果。如專門成立了創客學院,“導師+項目+團隊”高職學生的創業教育教學,創業教育融入到課堂教學,在人才培養方案中開設了創業課程,學院組織了創業教育的系列講著等措施引導高職學生進行自主創業,指導學生參加湖南省黃炎培職業教育創新創業大賽等。在學校全面開展創業教育活動的促進下,學生的素質不斷提高,學校 2018 年、2019 年、2000 年連續三年參加湖南省黃炎培職業教育創新創業大賽獲得金獎、銀獎的好成績。這三年畢業的大學生進行自主創業人數也呈逐年上升的趨勢,這充分地體現了全面實施創業教育的整體效應。
五、改進與完善
規劃課題有時限,科學研究無止境,“導師+項目+團隊”高職學生創業教育的研究受時間限制,尚有許多問題需要討論,其中主要有三大衡量指標:其一,“導師+項目+團隊”高職學生創業教育的階段性衡量指標,就是就時間而言的。高職學院教育與時俱進,在不同的時間段達到不同的水平,一步步向“導師+項目+團隊”高職學生創業教育的衡量指標靠近,因此,“導師+項目+團隊”高職學生創業教育的達標不但有一個終極性的衡量標準,而且有一個不同時間段的衡量標準。如何劃分時間段?如何確定每個時間段的衡量標準?值得討論。其二,“導師+項目+團隊”高職學生創業教育的區域性衡量指標,就是就空間而言的。某地的教育事業受當地的經濟條件制約,不同區域(城市與農村、市區與郊區、山區與湖區、經濟開發區與貧困地區等)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教育發展水平也就不同,不能一刀切地要求所有高職院校都達到“導師+項目+團隊”高職學生創業教育的水平。如何劃分區域?如何確定不同區域不同的“導師+項目+團隊”高職學生創業教育水平,值得討論。其三,“導師+項目+團隊”高職學生創業教育的基礎性衡量指標,就是就整體而言的。從整體上看,省級、市級示范性高職院校比一般高職院校的基礎好些,要求也應當高些。衡量一所職業院校是否達到“導師+項目+團隊”高職學生創業教育水平,如果不看其基礎如何,那就是不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的賽跑,造成新的教育不公平(起點不公平、過程不公平、結果不公平)。本課題以省會城市的省級示范性高職院校為樣本,尚未涉及市級地區級示范性高職院校,兩者的卓越教育水平如何確定?如何衡量?值得討論。
2021年5月28日
(注:該成果公報發表于《營銷界》2020年第10月刊)
作者簡介:許業銀, (1966、02),男,漢族,湖南常德人,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大學本科,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酒店管理。
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