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小奎 崔洋
摘要:遼西北低山丘陵地區,土壤質地輕,植被覆蓋度低,保水能力較差,屬于遼寧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根據遼西北低山丘陵地區的水土流失特點,系統分析了坡耕地土壤侵蝕現狀,闡述了水土流失的危害,在此基礎上,提出科學合理的水土流失防治對策。
關鍵詞:遼西地區;土壤侵蝕;坡耕地;特點與成因;治理措施
遼西低山丘陵地區地處遼寧省西北部地區,受水文地質、氣候環境和人類活動等因素的作用與影響,流域內水土流失問題已經不容忽視,土壤侵蝕及其產生的土地資源破壞和損失極其明顯,特別是坡耕地水土流失導致土壤有機質含量、土壤肥力逐漸降低,土地資源破壞嚴重,對遼西北低山丘陵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產生極為不良的負面影響[1]。
1.遼西北低山丘陵地區坡耕地水土流失危害
1.1 土地資源產出下降
由于保護性措施的缺乏和耕作方式的不合理,導致土層變薄以及水土流失問題更加突出;加之土壤孔隙度減少、肥力持續下降,質地變為輕黏土,使得土壤耕作性持續下降、保肥能力不斷降低、持水量和抗洪澇災害能力顯著降低。墾初土層厚30~70 cm,現在坡耕地有機質下降約2/3,土層厚急劇減少至5~10 cm[2]。由于土壤結構的破壞以及有機質含量持續下降,這在很大程度上減弱了土壤抗蝕能力,水土流失導致的土壤退化,嚴重制約了土地高效生產能力[6]。
1.2 耕地資源總量減少
嚴重的水土流失導致土地質量下降、河流沿岸耕地被砂壓和沖毀,因耕作土層的流失致使部分耕地無法耕作,土壤密度減小且洪澇災害頻繁,有些地方甚至砂石遍地。據統計,遼西北低山丘陵地區到2018年耕地面積比2008年減少了124.5 hm2,產生該變化的主要原因有棄耕、洪水災害、生產建設占用等[3]。
1.3 旱災洪災發生頻次增多
實踐表明,水土流失致使當地河道淤積問題日趨突出,土壤顆粒在降水徑流作用下進入河道抬高了河床,部分河段淤積深度超過1 .0m,使得河道淤塞和洪水災害頻繁,遼西北低山丘陵地區區域性洪水平均4 a發生1次。汛期暴雨很容易匯流成高強度山洪,沖斷橋涵、沖毀房屋,危害嚴重,直接影響群眾生產生活,威脅村屯道路安全和居民生命財產安全[7]。2010年規劃治理區發生了20 a一遇的洪水,不僅大部分道路、農田、通訊設施損壞,而且60%的溝道出現不同程度的侵蝕溝[4]。
1.4 有效涵蓄水能力降低
水土流失導致洪水季河道水量增多而枯水期水量減少,土壤侵蝕嚴重破壞了植被生態環境,特別是坡耕地形成的水土流失更加嚴重。在遇到暴雨的情況下,坡耕地的植被稀少,坡度較大,水流速度較快,截流能力差且涵水能力低,土壤入滲速度顯著低于降雨強度,未能快速入滲的情況下瞬時形成山洪,農田與道路沖毀,河流改道,部分林地和坡耕地出現侵蝕溝,地表嚴重破壞且完整性不斷下降,部分坡面形成滑坡現象,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不便的同時也造成生態環境的惡化[5]。
1.5水資源環境質量大幅度降低
表層土壤在水力沖刷作用下以泥沙的方式進入河流,從而使得水體濁度增大,含沙量增加。此外,流失的土壤中含有殘存的肥料、農藥以及有機質等物質,在水力沖刷作用下流入水體,加劇了面源污染。污染物進入水體的含量隨著水土流失程度的增大而增加,長期作用下不僅降低了水環境容量與水體的自凈稀釋能力,而且破壞了水系統的生態環境和良性循環[6]。
2.遼西低山丘陵地區坡耕地綜合治理對策
2.1 十分注意梯田工程建設
根據當地地貌特征和地形條件合理設計梯田,工程設計為:沿等高線按照長方形或帶形布設梯田,遵循小彎取直、大彎就勢的原則布置梯田以滿足機耕作業要求。梯田田面相鄰高差最低為1.1 m,最高不超過2.0 m,采用推土機找平淺溝,梯田埂頂寬0.3 m。地塊長短不一,一般為50~500 m,2個區域共規劃修建梯田500.00 hm2。
2.2 積極推進道路工程建設
當地原有道路無法滿足施工、生產要求,為更好地服務于生產,規劃修筑作業道路。作業路通過治理區與原有道路連接。治理工程共規劃修建作業路17.62 km。
2.4 雨水集蓄配套工程建設
為增強土壤保水及區域防洪抗旱能力,提高土地產出率及減少坡面下泄水量,有效控制地表徑流,修建了沉砂池、蓄水池、截水溝等配套雨水集蓄工程。
3.總結與展望
遼西北低山丘陵地區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為區域水土保持規劃的重要內容,是保障廣大丘陵山區糧食生產和鞏固退耕還林(草)成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舉措,社會各界越來越關注坡耕地的水土流失治理[7]。加強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對改善區域生態環境、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以及提升土地生產力的意義十分重大,在減少風沙、干旱、洪澇等自然災害以及提升區域糧食產量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
參考文獻:
[1]李洪任,謝頌華,張利超,等.江西省坡耕地水土流失特點,防治對策研究[J].中國水土保持,2020(1):32-35.
[2]張利超,王農.江西省水土保持現狀分析及防治對策研究[J].水土保持應用技術,2015( 6):42-46.
[3]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況公報[J].中國水土保持,2013(10):2-3+11.
[4]王振穎,蔡景平,張中凱.遼寧省水土流失現狀、動態變化及防治對策[J].水土保持應用技術,2002 (5):32-36.
[5]朱淼淼.遼寧省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劃分方法及成果[J].水土保持應用技術,2017 (3):30-32.
[6]周江紅,林洪濤.東北黑土區水土流失狀況調查、分析及對策[J].水土保持應用技術,2003 (4):43-44.
[7]劉桂雁.綏中縣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分析[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5(3):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