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鑫潔 陸英
項目名稱:多媒體融合時代秦東面花藝術傳承的策略研究,項目編號:19xk007/省級
基金項目:渭南師范學院大學生創業創新訓練項目(19xk007)
摘要:秦東“面花”扎根于秦東大地, 俗稱“面羊”、“面虎”、“面人人”等, 相傳是古代由金石禮品和圖騰逐漸演化的產物,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 由果腹需求轉為節日祭祀, 久而久之, 逐漸演化為地方文化習俗, 并發展成為一種獨特的民間藝術形式。面花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寓意,記錄片的創作為秦東面花帶來了新的機遇,本文以大型記錄片《陜西百集非遺電視系列片》、《面面俱到》、《中國囍事》為例,來展示秦東面花在記錄片創作中的融合與發展、從而為秦東面花文化的廣泛傳播與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關鍵詞:秦東面花 記錄片創作 文化寓意 發展
秦東面花在記錄片創作中的造型寓意
凡是逢年過節,生日滿月,婚喪嫁娶,秦東地區家家戶戶都按照當地的傳統習俗制作成各種面塑。如谷卷,名字由存糧食的谷圈演變而來。這只谷卷造型納百物之優,虎頭,龍身,鳳尾,飛鳥耳,雙魚眉,菊花眼,臥雀鼻...是親情,家業,財富,權貴的美好象征。又如龍鳳呈祥,喜糕,由糧倉的形狀演繹而來,寓意家庭日盛,吃穿不愁;整個龍鳳呈祥由一對兩層糕胚組成,每個糕胚,主體為鴻運喜龍和七彩喜鳳,再搭配玫瑰,牡丹,荷花,石榴,鳥魚蛙,小花花等,象征親情財富,人緣,家業。
央視拍攝的《中國囍事·紅云花饃專題片》正式上映,它的主角正是紅云花饃作品“龍鳳棗山”。棗山有其吉祥寓意,紅棗的顏色象征吉祥與好運,“棗”又諧音“早”,寓意“早春、早福、早富”,飽含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紅紅的棗兒點綴在層層疊疊的山形面食上,寓意著一家人的生活紅紅火火、蒸蒸日上。龍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又象征權勢、高貴、尊榮、吉祥...可以說是幸福與成功的標志。“龍鳳棗山”,高達2.6米,整體造型是一座三棱狀的塔山,每個棱面上由不少小部件有機地組合而成,造型奇特、五彩紛呈,這樣的創意設計和作工手法令人嘆為觀止,是澄城面花大師惠相樓與申紅云夫婦的代表作。在紀錄片里可以看到這件作品體積最大,重量也最大,制作的時候耗費了大量的時間、人工和精力,它被擺在店面最里面,可見“龍鳳棗山”在作者心中的位置。
秦東面花在記錄片創作中的民間美術設計
秦東面花的民間傳承人在自己的藝術實踐中, 在時代進步與變化進程中,將不同表現程式進行即興組合, 這是一種“二度設計”。記錄片創作也有二度創作,導演會是指在已有的文本基礎之上,發現和創造新的元素。
紀錄短片《面面俱到》里就講述了韓城面花的創新,推出一種食用開發饃。由于韓城面花多用于婚喪慶祭,個頭偏大,顏色艷麗,而且造型夸張,不宜食用。傳承人陳婷為客人設計了小巧玲瓏的十二生肖花饃,入口軟綿,十分可口,收到店里客人的追捧。不難看出,秦東面花之所以要二度設計,是因為在時代的變遷要順應大眾的需求,要在傳統程式中融入新時代的特色, 組合出新意來, 使民族傳統藝術推陳出新。而記錄片在二度創作的過程中也要善于發現秦東面花的創新之處,二者一結合,才能體現秦東面花在悠久歷史中的不斷發展。
面花傳承人們不斷的追求,傳統藝術才能與時俱進, 才能呈現出地域特色、時代特色、性格特色。保留民間美術的原汁原味, 也要在記錄片的內容中充分得到展現,但是首先肯定它在時代中發展出的新成果。
秦東面花在記錄片創作中存在的問題
秦東民俗文化是中華傳統民俗的優秀成果,秦東面花所特有的秦東文化氣息,秦東的人文歷史、地理位置、社會環境,在漫長歷史中如星河般閃爍,但也正是因為它獨特的地域造成了差異性,它拍攝時所得到的素材具有局限性,導致面花里的秦東文化及它的寓意,在記錄片內容展現的并不充分。所以大多拍攝秦東面花的記錄片,時間短,或者是與其他的飲食文化一起拍攝集成,觀眾能夠在影視中了解到的面花文化少之又少。
秦東面花可以說是一種工藝品藝術,它不同于影視藝術,它更多的是運用豐富多彩的美術設計營造面塑品的造型工藝。記錄片創作的最大特點是它的紀實性,是追求記錄的真實效果,它在選取素材方面更多的是把一種文化價值理念傳達給觀眾。正是由于兩種藝術本質的不同,造就了秦東面花在記錄片創作的過程中存在前進的阻礙,這種情況是無可厚非的,也正是由于兩者的摩擦,使記錄片創作有了更多的可能性,秦東面花的文化也得以記錄片中多元化的展現。
總結:
如上文表明,如今主角是各地的代表性食物的紀錄片層見迭出,圍繞著地域性的文化元素。有些記錄片逼真出彩、效果,但更多的是趕著大潮流如竹筍般出現的主流拍攝視頻,可以預見受眾少、爭議多,并不能讓民眾感受到面花作為秦東地區代表性工藝食品的魅力所在。而進行記錄片創作時,要使記錄片的內容層次飽滿,讓更多秦東民間民俗出現在世界各地的受眾眼前,更能使影視市場涌現出更多優秀的記錄片作品,一舉三得。秦東面花的文化元素與紀錄片內容的創新融合,既是多媒體時代傳播技術的提升,也是傳統藝術發展的新機遇,能夠有效地傳播傳統藝術的文化價值,是未來值得更大發展,更大融合的工程。
參考文獻:
[1] 吳茂庭. 關中花饃黨的圖像敘事設計.農家參謀2020(24)
[2]宋潤民.陜北面花中的生存觀.裝飾2013(04)
[3]白晗夏. 從面花制作談民間美術設計.中國美術館2007(06)
[4]曹歡.從《白鹿原》分析陜北的傳統面花文化.中國民族博覽2017(05)
渭南師范學院人文學院 陜西 渭南 7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