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博 王文剛
本文是2019年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微縮景觀場景制作研究工作室”項目成果,項目編號:201913524002。
摘要:創意微縮景觀作為一種可以調養性情的手工裝飾藝術,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出現了許多新穎不同的創意設計。本文主要從微景觀的概念和意義進行分析,探討新時代微縮景觀設計表現形式,總結微景觀設計創意方法和設計運用原則。
關鍵詞:微景觀;創意設計;表現形式
一、微縮景觀的概念
微縮景觀作為近年才興起的裝飾景觀藝術,其實定義十分廣泛,在不同的環境下所代表的形式都有所不同。但是整體微縮景觀概念離不開的就是“景觀”。新時代的微縮景觀不完全等同于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微縮景觀,他延續了中國傳統文化微縮景觀“寫實”“寫意”的思想,但是在材料的使用,搭配的想法上面都出現了許多新穎地方,屬于把中國傳統微縮景觀作為母版,然后加入了許多其他地區的文化,如“日本枯山水”、“中國臺灣的瓶子植物”等。
二、微縮景觀存在的意義
微縮模型藝術是一項符合大眾審美的手工裝飾藝術。在現代生活發展的進程中,大眾“衣食住行用”的基本要求都有了相對的提升。伴隨著物體的提升,人們的審美水平也會相對應的提高,人們也開始追求精神層面的東西,讓這種裝飾藝術有了新的生命力和繼續走下去的空間。
在網絡發展速度成幾何倍數發展的今天,有許多“慢性情”的人們出現了還沒有看清時代就已經被時代推著走的情況,而懷舊主義和念舊思想兩大人群的數量就出現了顯著的提升,使我們微縮模型的潛在市場增大,許多人開始想要去了解或者把玩制作微縮模型。
微縮景觀作為一個融合了各種文化的裝飾藝術,它能夠鍛煉人的動手能力,讓人們再日常動腦疲憊后,可以有身心的放松。
微縮模型的形式也不同于以往只有復雜的場景制作,更多的模型出現了“隨心性”和“隨意性”,開始如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微縮景觀一樣,把心性心情融入制作的設計中,讓人們很容易就能產生共情。
現在網絡上存在許多“手工客”的“微縮景觀材料包”。他們更是融入了“童話”、“歷史人物”、“童年記憶”、“傳統文化”等,拉近了人們和微縮模型藝術的關系,在成本和入門門檻雙降低的背景下,現在更多的微縮模型可以在尋常百姓家出現。
三、微縮景觀的新表現形式
微縮景觀作為一項源遠流長的藝術,目前對材料的選擇和使用也都是多種多樣的,他們不同的搭配都能體現出不同的味道出來。
同時因為微縮景觀的市場的興起,出現了許多新穎的表現形式,像藝術家愛麗絲·巴特蕾使用指甲作為載體,把不同的人物小品制作在手指上,豐富性和情感都在幾根手指的移動中不斷升華。
同時微縮景觀的發展中也有一個繞不過去的表現形式。沙盒游戲:我的世界(Minecraft),它豐富的材料方塊、材質包,開源數據的發展模式,讓整個游戲可以如同真的世界一樣,許多設計師還在添加了高品質材質包和光影包的我的世界游戲中設計建筑房屋、室內陳設等。
還有一種微縮景觀的表現形式,不用使用任何材料,只需要一個手機或者相機,再加上調整,就可以擁有。就是移軸攝影作品,它可以把現實中巨大的城市景觀,或者其他正常尺寸的事物,通過移軸攝影的錯位感,讓人們感覺到好像他是微縮景觀一樣的感覺。
四、微縮景觀的創新設計
微縮景觀在隨著時代的發展也開始出現新的微縮景觀的設計,他們不斷推陳出新,跟隨潮流,為微縮景觀設計提供了許多新穎的選擇和入腳點。新時代微縮景觀的設計方面并不僅僅只包括自然,現在許多的微縮景觀小品也在裝飾行業,陳設設計中重復當著重要的作用,他們或者是類似于用正常垃圾的比例與縮小的人、地球等形象對比。又或者是制作密集的城市房屋,讓人們感覺到無所適從的感覺,而減少過度城市化的開展。這種都是優秀的創新形式的微縮景觀創意。
(一)微縮景觀的生態化設計
生態化微縮景觀設計是對自然生態的縮放,但是不同于中國傳統園林和中國傳統盆景,生態化微縮景觀并沒有具體的指向性,大多是以矮小苔蘚蕨類等植物與多肉和模型制作的園林小品,小小的場景內展現著一個小小的自然生態。因為生態化微縮景觀的特性,本身不需要像大型植物一樣需要濾水口和大量土壤,為把植物搬進居室內搬到身邊提供了便利性。
(二)微縮景觀的情感設計
在現在加快城市化的進程中,許多曾經的景色景物都在時代的進程中,或多或少的消失了。他們或許是在城市化的進程中,成為規劃地,又或是因為天災人禍,許多始料未及的意外,讓他們成為我們懷念的記憶。
微縮景觀的人性化設計提供了“私人定制”的形式。著名的微縮景觀定制師西樹先生就曾經為許多人制作過私人定制的微縮景觀,包括為朋友定制的《夏》,就是他朋友和爺爺奶奶在湖南衡陽鄉下的的童年時光,為兩對戀人定制的“風燈小屋”透露著西樹先生細膩的情感。那時的西樹先生說:“很多東西來不及告別就消失了,我希望希望能用這袖珍的形式,把它留下來”,同時表達了微縮景觀不光是為了自己做微縮景觀而是為大眾做景觀,把大家的情感一同縮進方寸間好好保存。
(三)微縮景觀的視覺現設計
微縮景觀在時代的進步中,與越來越多的文化形式融合,如“蒸汽波”、“朋克風”、“工業風”、“廢鐵風”等等新時代不同的風格文化。
這些風格文化下讓微縮景觀的整體風格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綠色不再成為主要的色調。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就是“廢鐵風”和“蒸汽波”,“廢鐵風”以末日時代為背景,大量微縮的繡紅色鐵管,做舊的機器人,破損的飛船等融入偏紅褐色的苔蘚中,讓整體的色調都在明度低的紅褐色下出現荒涼的感覺,就好像生存在末日后世界一樣,別有一番風味。
參考文獻:
[1] 張碩,曾峻峰.微縮景觀探索[A].綠色科技.2021(01):68-68.
[2] 張東亮.西樹與他的神奇“微縮國度”[J].創意與設業.2016(08):38-41.
[3] 戴騰.微縮景觀文化的美學價值初探[D].現代園藝.2011(11):101-102.
作者簡介:陳博:(2000.1.15-),男,漢族,湖北黃岡,北海藝術設計學院2018級本科,研究方向:環境設計.
通訊作者:王文剛(1984.1.6-)男,漢族,甘肅天水,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環境設計。
北海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