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志祿
摘要:體育素質教育首先是對學校體育教師提出的要求、體育教師的觀念提升、教學教法的改革都取決于體育老師的素質。所以作為體育老師首先要樹立高度的事業心,高度的責任心、提升自身的體育素質,讓校園體育給學生留下愛好、扎根從而實現終身體育。
關鍵詞:體育教育 素質教育 終身教育
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具備創造創新能力,當然在體育教學模式創新中也是不可避免的一個話題。老師在進行體育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安排一些學生能夠自主練習和創新的活動及體育項目。比如,現在很多高校實行的“快樂教學”模式和“動作教育”模式等,都是需要從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出發,為學生留有想象和創造的空間。另外,老師在進行教育模式創新時可以借鑒一些外國的優秀教學方式,結合我國學生的特點進行模式創新。老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模式創新時,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和興趣態度,以學生的反映作為模式創新的指向標,將體育課程改革向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向進行改革。
1.高校終身體育理念下體育教學的目標
校園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基地,但近年來高校學生的身體問題日益突出,這也反映出高校體育教學的問題。終身體育的重要目標即是讓高校學生能夠在未來進入社會生活中持續的進行體育運動,將參與體育運動形成一種良好習慣,從而促進全社會健康水平的提升,這也是高校終身體育理念下體育教學的目標。
2.終身體育理念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意義
一方面,從現階段高校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看,很多學生都表現出營養過剩、運動量少的問題。因此本文認為高校學生必須要盡快加強體育鍛煉,高校體育教學創新與改革勢在必行,其關鍵在于怎樣培養和提升高校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從而確保其全面健康發展。
另一方面,當前健康這個詞語已經成為社會中越來越多人關注的重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更多高素質的優秀人才,人的健康問題也成為了制約社會建設發展的關鍵性問題,現階段我國醫療體制改革還處于推進階段,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融入終身體育理念,有助于高校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
3.在高等學校開展“終身體育”教學的作用
在很多高校的體育教學過程中,基本上都是沿用過去那種陳舊的教學模式,即是按照課程設置來開展常規教學,學生時常都處于被動接受教育的狀態,和教師之間的互動也不是很多,這樣一來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高校體育教學的質量,也降低了高校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
基于此,本文認為高校體育教學必須要盡快予以改革和創新,在改革的過程中合理調控體育課程的占比,重視高校內部體育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體育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也應當積極和學生進行互動溝通,將學生的體育積極性充分激發出來,引導他們形成終身體育的理念,讓其主動參與體育活動,這是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重點所在。
4.轉變體育老師的思維轉變課堂教學模式
體育教師在設置課堂教學內容的過程中必須要充分結合大學生的身心發育特征,很長時間以來高校體育教學都是以競技項目為教學重點,因此教師應當努力將這些項目朝著更加趣味性的方向改進,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對新時代背景下的學生們群體來說,他們的思想日益成熟,同時也具備了一定程度的體育運動基礎,體育教師要徹底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力求建立一個高效的體育課程,比如說在教學籃球的過程中,大多數學生已經基本掌握或者了解了籃球運動相關的知識和規則,因此教師應當學會放手,讓學生自己親身參與體驗,逐漸領會和掌握一些技術動作。
5.推動校園體育的持續健康發展
推動校園體育的持續健康發展不單單要做好體育教學活動,同時還應當積極開展好課外體育活動,這樣才能夠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引導其樹立終身體育意識。
比如體育競賽、體育運動會等,為充分調動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積極性,還能夠定期組織有集體、團隊比賽的體育活動項目。在比賽開始之前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宣傳工作,可以在校園內張貼標語橫幅,利用校園廣播進行宣傳,從而營造出一種良好的體育氛圍。
結語:
學習貫穿于人的一生,要想高效學習、高效成長,必須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一方面,素質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要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發展,而全面發展的基礎私以為必然是擁有健康的身心,這就體現出在各級學校開展體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終身教育理念被重視和大力推廣,也給體育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專業之要求,筆者認為于體育教育工作者而言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要想更好地迎接挑戰,抓住機遇,體育教師們必須要轉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多種形式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和愛好,從而推動校園體育的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羅玲紅.論高校體育教育與終身體育教育[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06):829-830.
[2] 于長鎮.試論終身體育與學校體育[J].體育科學,1993(05):14-16+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