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婷 陳理業
摘要:高校學生會是大學生日常活動的基層組織,更是有利于大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平臺。在學院日常工作管理和建設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對新的形勢,高校學生會在自我管理,組織建設,發展理念等方面面臨著新的問題與挑戰,本文以藝術學院學生會工作中的現存問題為切入點,創新性地提出規劃與探索。
序言:藝術學院學生思維敏銳活躍,性格活潑開朗,具有創新精神。但在另一方面,藝術學院學生會工作在組織紀律,角色定位,溝通交流等方面存在著一些問題,為了藝術學院學生會工作的良好開展,藝術類院校學生會工作改革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藝術類院校學生會 學生會工作改革
一、藝術類院校學生會現存問題的探討
1.組織紀律性不強
藝術類院校學生家庭條件較好,在千禧之年出生的他們,政治學習的興趣不高,自律能力較差。在學生會組織開展的各項活動過程中,學生會缺少推進活動向前發展的主體力量,學生缺乏奉獻意識,大多時候都是按部就班的完成任務,使工作開展處于被動狀態,未能體現大學生積極向上的一面。
2.學生會角色定位不明確
藝術類院校學生會工作開展未能緊密學生需求,僅停留在協助院校老師開展相關活動層面。并未體現學生會“全心全意為同學服務”的工作宗旨;學生會工作缺少與各班的密切聯系,所開展活動形式過于相似,缺乏新意,導致同學們的參與度并不高。部分活動未能貼合實際,注重形式而不重內涵,同學們不能真正感受到活動開展的真正意義所在。
3.缺少有效溝通交流
學生會成員由各個專業和不同年級的學生組成,大家的課程時間安排不同,導致能參與到活動過程中的時間也不一樣。活動開展過程中常常會出現溝通不及時,工作任務安排不合理的狀況。同時,每個人的思維方式,考慮角度的不同,長久下來,各項工作不能有效率地推進,容易產生差錯,會導致組織內部之間產生矛盾。
二、共青團改革背景下藝術學院學生會改革的具體舉措
1.我們應按照藝術學院學生的特點,制定適合其個性發展的規章制度。加強高校共青團的制度和規范建設,促進工作有制可循、有序開展。其一,明確獎懲機制,靈活完善日常考勤,學生會成員共同遵守并享受相關規定與權利,對于積極參與學生會工作成員給予鼓勵與表彰;對于工作不積極者進行提醒與警示,其二,加強學生會干部培訓工作,提高綜合素質。不停反思總結,明確學生會內部組織的職能,提高工作效率,樹立良好的學生會形象,于不斷改變中篤定前行。其三,完善考評體系,運用各部門互相評分,主席、部長、志愿者成員交叉評價等考核方式,以公平公正的原則,互相督促,維護學生會的日常工作秩序。
2、我們應做到學生會工作真正面向全體同學,根據藝術學院學生思想活躍,個性鮮明的性格特點,調整預想活動,開展符合其個性特點的活動;了解廣大同學心聲,堅持以服務同學的工作宗旨,讓普通學生爭當團學工作和活動的主角,使高校共青團深深植根于同學之中。運用學院公眾號等方式完善學生權益反饋平臺,定期邀請同學為學生會工作進行評分,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活動開展的審核標準,創新活動形式,注重全方面覆蓋,讓更多同學參與進來,做到不千篇一律,豐富活動的獎勵內容。會后,各部門成員也應加強聯系,多加溝通,問題產生時,應及時化解。同時,把任務公平公正地下派到每一個學生會同學的身上,增強學生會同學的工作參與感。
3、加強學生會內部溝通交流,通過定期開展例會,統一成員思想,明確工作目的;增加各部門同學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通過團建活動,活躍部門氣氛,消除部門間隔閡,增強部門內部凝聚力;不斷改革創新,以專業特色為抓手,開展美育交流體驗活動,讓音樂舞蹈的同學來嘗試美術設計專業同學的繪畫課,感知繪畫的魅力所在,同時也可以讓美術設計的同學走進琴房或舞蹈教室參觀體驗,感受音樂舞蹈的情感與表現,以此降低不同專業同學間的隔閡感,拉近學生會成員的距離,構造和睦和諧的氛圍。
結語:
藝術類院校學生會改革需要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既要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又要緊密聯系,多加溝通,及時總結。同時,學生干部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起到模范作用。牢記學生會工作宗旨,以最好的工作狀態,迎接各種機遇與挑戰,保持良好的工作風貌。保持工作的積極性,為學院建設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李偉鳳. 新時期高校藝術學院學生會的管理與建設[J]. 現代營銷(下旬刊), 2016(2):30-30.
[2]趙雅蘭. 高校學生會管理工作的改革與創新[J]. 文學教育(上), 2018(10):170-172.
[3]王甫明. 以科學發展觀作指導,改革創新高校學生會工作[J]. 科技創新導報, 2009(22):166-166.